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極北朱頂雀

中文學名: 極北朱頂雀
拉丁學名:Carduelis hornemanni
界: 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 綱:今鳥亞綱
目:雀形目
科:燕雀科
屬:金翅雀屬
種: 極北朱頂雀
亞 種: 2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Holboll,1843
英文名稱: Hoary Redpoll
英文名稱: sizerin blanchâtre
英文名稱: Arctic Redpoll

極北朱頂雀[1](學名:Carduelis hornemanni)為雀科金翅雀屬的鳥類。體重12-16克,體長118-146毫米,是一種體型小的偏白色雀鳥。分布於近北極地區、從格陵蘭至拉布蘭、西伯利亞、阿拉斯加、蒙古、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的東北、寧夏、甘肅、新疆等地,多生活於平原的草地和灌叢、丘陵和山谷的多草的柳叢、白樺林、幼矮針葉樹叢及一些雜木林緣等。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格陵蘭。

目錄

形態特徵

雄性成鳥:鼻羽、額基灰白額和頭頂前部深紅色,頭頂後部和背、肩灰白,羽中央暗下背較純白,腰白而沾濃玫瑰色,尾上覆羽白色,具褐色軸紋尾羽黑褐,緣以白色眼先暗黑色眼周、耳羽和頰近白色,而頰沾玫瑰色小覆羽褐色,大、中覆羽黑色,羽緣褐而尖端白小翼羽、初級覆羽和飛羽黑褐色,緣以淡褐色,次級飛羽的邊緣灰白且較寬頦黑喉和下體餘部白色喉、前頸和胸着以玫瑰色體側和脅部白色,具烏黑色條紋尾下覆羽白色,羽基暗色翼下覆羽和腋羽白色,具暗色羽基。

雌性成鳥:似雄性成鳥冬羽,一般帶黃褐色,腰及下體較雄鳥軸紋為多。

幼鳥:頭上及背部富於灰白色,腹部幾純白。腰與成鳥不同,具有明顯軸紋。

虹膜褐色嘴黃色,嘴峰暗褐,夏季暗色[2]

生活習性

習性:在中國為偶見冬候鳥。除繁殖期多成對活動外,常成5-7隻或10多隻的小群活動,常於草棵、谷穗、灌木和樹枝上活動和覓食。

食性:食物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冬季以蒿類種子和其他雜草子最多,特別是大雪封山時,常飛落在草尖處,有時還以倒攀姿式啄食果實;有的到山區散居住戶的柴堆腐木上啄食越冬的昆蟲和蜘蛛等,或在路邊揀食遺物。春季多以嫩葉為食,也有鞘翅目等小形昆蟲;秋季以高梁、小米和蕎麥等穀物為食。也吃食大量種子和一些昆蟲。

叫聲:叫聲似白腰朱頂雀但音調略高。鳴聲似白腰朱頂雀。

棲息環境

繁殖期間棲息於北極苔原灌叢地上,尤其喜歡氣候條件關係已經灌叢化了的柳灌叢、樺樹灌叢、赤楊灌叢以及其他灌木叢中,也出入於有稀疏灌木生長的河流、湖泊、沼澤沿岸和鄰近岩邊地上,有時也見於背部泰加林和林緣地帶。非繁殖期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草地的白樺林、楊樹林等次生闊葉林和林緣灌叢和農田地邊樹上。

生長繁殖

繁殖期6-8月。最早5月中下旬即開始營巢。營巢於柳灌叢和小樹上、岩壁縫隙和岩石間。巢多置於靠近主幹的側枝間,距地高1-2米。巢呈杯狀,用草莖、莖葉、細枝等材料構成,偶爾也用鬚根、樺樹皮等等材料,有時幾乎使用柳絮築巢,內墊有獸毛和羽毛,也墊有細草莖和植物絨。巢築好後即開始產卵,每窩產卵4-6枚,多為5枚,卵淡黃色、被有褐色斑點。雛鳥晚成性。

地理分布

分布範圍:全北界的極區苔原凍土帶,部分鳥冬季至南方。

分布狀況:不常見。亞種exilipes越冬於內蒙古東部的呼倫池地區、甘肅(穆林河)及新疆西北部的東天山地帶[3]

亞種分化

序號 中文名稱 名稱 命名者與年代
1 極北朱頂雀北方亞種 Carduelis hornemanni exilipes Coues, 1862
2 極北朱頂雀指名亞種 Carduelis hornemanni hornemanni Holböll, 1843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極北朱頂雀在中國冬候鳥,種群數量不豐富。

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4]

視頻

極北朱頂雀的叫聲,清脆響亮,真好聽!

參考資料

  1. 極北朱頂雀(附圖),快資訊,2019-09-29
  2. 極北朱頂雀形態特徵, 專題庫- 國家動物標本資源共享平台
  3. 極北朱頂雀地理分布, 鳥類_百問中文,2017-03-14
  4. 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黨政機關,20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