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豐玉
個人簡歷
1948年至1956為印尼雅加達市羽毛球協會負責人之一。曾任印度尼西亞羽毛球隊教練。1956年8月作為教練隨印尼羽毛球團來華訪問比賽。1957年回國。歷任福建羽毛球隊教練、總教練,全國羽毛球教練委員會主任,亞洲羽毛球教練委員會主席。訓練過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選手,如王文教、陳福壽、湯仙虎、陳玉娘、韓健、陳昌傑、楊人燧、林建成等老一代運動員[1]。1963年率中國羽毛球隊參加第一屆新興力量運動會,獲優異成績。
祖國之名
1957年,35歲的林豐玉開始離開印尼回中國任福建羽毛球隊第一任教練。直到臨行時,他的親友對他的選擇還是多有不解。在當時的印尼,羽毛球運動員多是業餘選手,很多華僑家庭,付出不菲代價,通過培養出擅長羽毛球的子弟在國際比賽中一戰成名的方式,來提升整個家庭在主流社會中地位。而在他們眼中,林豐玉完全沒有這個必要,他當時是《新報》資深記者,又是印尼全國羽毛球協會的領導人,拋家離業去「尚且貧窮」的中國師出何名呢?而林豐玉沒有向親友們妥協,也沒有和同事商量,獨自一人做出了決斷。在他看來原因再簡單不過:以祖國之名,為中國羽毛球落後現狀之故。
「以祖國之名」,這本就是印尼《新報》人最純正的血統。創立於1922年的《新報》,是當時印尼發行量最大的華文報紙,在著名報人朱茂山、洪淵源的主導下,立意以「手中的筆去喚醒民眾、振興精神」,抗日戰爭期間,印尼華僑匯寄中國的捐款達400多萬盾,其中將近一半是由《新報》募集的。為此,1942年5月,日本憲兵還逮捕了社長洪淵源,把他關押了三年半之久。一待出獄,洪淵源又把戰後復刊的報紙經營得紅紅火火。1984年,洪淵源病逝於加拿大的多倫多,年已90歲的老人,唯一的願望是將他的骨灰存放在中國。
同為《新報》人的林豐玉,不僅視野開闊,而且殺伐果斷,是一個認準了路就要走到底的人。他了解國際羽毛球運動的發展歷史,更熟悉印尼羽毛球崛起的過程;他知道一個人應當怎樣練球,更知道一個羽毛球隊應當怎麼帶。所以1956年,當他看到自己帶領印尼國家羽毛球隊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進行了多場比賽,中國各隊竟沒有贏一場時,他心中的震動與刺痛感是倍於常人的。印尼隊的強大他可以理解,祖國羽毛球水平的落後他有信心改變,一切的一切在於自己的抉擇,而這個抉擇必然會改變自己的一生。輾轉反側之後,平靜下來的林豐玉握緊了中國生產的、還有些粗糙的羽毛球拍。
想好就做,當時還是印尼國家隊教練的林豐玉深入到廣東羽毛球隊的日常訓練中考察,即時開展訓練工作,以至於當時印尼隊已經回國了,他還在廣州呆足了3個月,直到護照期滿。回到印尼,他簡單地收拾行裝,向父母親友辭行。林家先輩原籍泉州,早年為生活計,飄洋過海,定居印尼,但他們無時不懷念着家鄉故土。當時林豐玉的父母已經年過花甲,一時都捨不得兒子走。但看到兒子已過而立之年的兒子立志報效祖國,二位老人也滿心欣喜,不住地囑咐兒子:「不要忘記去泉州尋根,要忠心報國。」林豐玉在心裡發誓:「請二老放心,兒子一定為你們爭氣!」
世界之巔
1957年,林豐玉回到祖國,他的目標很明確,建立一支專業羽毛球隊,用最短的時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根據父母的願望,他選擇落腳在福建,並與早先回來的歸僑運動員,共同打造了全國第一支專業隊——福建省隊,擔任了該隊的第一任教練。他的思路也很直接,一是人才集中,二是優勢互補。為此林豐玉高擎「羽球報國」的大旗,吸引了大批印尼羽壇華人回祖國效力。1958年至1961年間,第二批印尼愛國華僑青年梁小牧、方凱祥、湯仙虎、侯加昌、陳玉娘、傅漢洵等先後從印度尼西亞回到祖國。以後的兩年中,再有一批印尼歸僑青年吳俊盛、張鑄成、薛從良、顏存彩等先後加入福建羽毛球隊和國家羽毛球隊。
林豐玉認為印尼的羽毛球技術多是在室外練成的,因此環境適應能力強,手法靈活多變。因此在帶隊過程中,林豐玉有意地把印尼和世界各國羽毛球運動的先進技術、新穎打法與中國傳統的步法、力量優勢結合起來,使福建隊的整體水平在很短時間內有突飛猛進的提高。1959年,第一屆全國運動會隆重召開,福建隊包攬了羽毛球五個項目的冠軍。
這個目標的選擇正是時候。當時中國的羽毛球運動雖然開展得晚,但規模很大而且並不閉塞。1956年,第一次全國羽毛球比賽在天津舉行,1957年、1958年又接連舉辦了兩次,這三年的比賽極大促進了我國羽毛球運動的發展,到1958年,全國已經成立21支集訓隊,1958年9月中國羽毛球協會正式成立,林豐玉、王文教當選為協會的委員,並積極推動了福建與廣東之間的羽毛球技術交流、融合,並且始終關注中國和印尼及歐洲之間的羽壇互動。
到1963年,收穫的季節來到了。7月14日,林豐玉執教的中國隊在北京的團體賽中打敗了世界羽毛球勁旅印尼隊,僅用6年的時間就達到了世界羽毛球的巔峰水準。林豐玉和全體隊員緊緊地擁抱成一團,大家眼裡都噙着激動的淚花。中國隊獲勝的消息傳遍全國,震動了國際羽壇。周總理、陳毅、賀龍等中央領導同志接見了他們,稱讚他們打出了水平,打出了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