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宾日
林宾日 |
人物:林宾日 类别:林则徐之父 内容:家教对联 书法:手写体 |
林宾日(1749—1827),原名天翰,字孟养,号旸谷,兄弟五人,行四。籍贯侯官(今福州)。民族英雄林则徐之父。岁贡生,以教书课徒为业,能诗善文,家教严格。林则徐闵民治水等成就与其父的谆谆教导有很大关系。宾日主要著作有《小鸣集》12卷、《倒颠集》。
目录
家庭情况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林宾日娶妻陈帙。 配陈帙,福州城内文儒坊平阳陈氏女。姐妹五人,帙居幼。父陈时庵(1713—1789),名圣灵,又名古曦,字尹梅,清乾隆四十年(1775)贡士,候选县学训导。三兄文华(1749—1822),乾隆四十四年举人,武平县学教谕;四兄兰泰( 1751 —1834 ),道光元年(1821 )孝廉方正。 宾日生子三:长林鸣鹤,殇;次林则徐;三林霈霖。六女蕙芳,适武林沈廷枫。[1]
对儿子的教育与影响
林则徐四岁时,林宾日便开始了对其启蒙教育,每日上私塾授课,便带儿子一起去读书。四岁的儿子长时间在屋里是坐不住的,更不用说是读书了。不论儿子如何淘气,林宾日从不打骂,而循循善诱。他在授课时,任儿子随便玩耍,在教完其他学生的功课后,他便把儿子抱在膝上,一句一句地教他诵读文章和诗词。这样,使林则徐在享受父爱的同时,又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许多知识。这种教育方法给林则徐极深的印象。他曾回忆父亲林宾日道:“府君之教,谆谆然,循循然,不激不厉,而使人自乐于向学;……讲授书史,必示以身体力行,近理著已之道,罕臂曲喻。务使领悟而已,然未尝加之挞笞,即呵斥亦绝少”。经过三年,林则徐已经能够熟练地背诵出许多文章、诗词。林宾日在林则徐七岁时,便开始教其作文章,这比一般的孩子要早得多。当时有人劝林宾日不必这样早就教孩子作文章。他答道:“此儿性灵,时有发现处,不引之则其反窒。”他知道,孩子天资好,应该及时诱导,否则将会窒息他的聪明才智。由于林宾日的耐心教诲,加上林则徐的刻苦努力,林则徐很快便“以童年擅文名”。 林宾日教育林则徐要努力读书,将来为国家效力。他曾在家中贴了一副对联:“粗衣淡饭好些茶,这个福老夫享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尔曹任之。”父母姐妹的艰辛,以及父亲的殷切希望,是对林则徐的巨大鞭策和鼓舞。林宾日毫不为金钱所动,断然拒绝土豪的要求。年幼的林则徐问父亲为何如此,林宾日告诫儿子做人的原则,“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 林宾日希望儿子做一个正直的官。他的言传身教起了重要作用。林则徐长大后,不负父亲重望,为官清廉,关心民瘼,特别是在领导震惊中外的禁烟运动中,“身系安危”,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主义者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民族英雄。[2]
视频
王立群现场解读,林则徐父亲林宾日,大有深意|百家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