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尾 (南投县)
历史
台湾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林尾地区为一街庄,称为“林尾庄”,隶属于集集堡。该庄北及东与集集街为邻,南边隔浊水溪与大坵园庄、后埔仔庄为界,西边为隘藔庄。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废县厅改设二十厅,该庄隶属于南投厅。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该庄编入“集集区”,隶属于南投厅。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并二十厅为十二厅,集集区仍隶属于南投厅。1920年(大正九年),全台地方制度大改正,废十二厅改设五州二厅,该庄改制为“集集”大字,隶属于台中州新高郡集集街。
战后集集街改制为集集镇,隶属于台中县,大字亦改制为里。1950年7月,集集镇拆分出水里乡,本地区仍属于集集镇。同年10月,中、彰、投分治,集集镇改隶属南投县。
聚落
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为林尾,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此外,本地区尚有山脚、公馆、浦底、草岭脚等聚落。
交通
台铁集集线是二水经集集至车埕的支线铁路,大致以西北-东南走向转西南-东北走向再转西北-东南走向再转西向东蜿蜒经过林尾地区中部地带。境内未设站,西侧最近的是龙泉车站,东侧最近的是集集车站,只停靠区间车。由此等向西可前往二水车站转往台铁沿线各站;向东可前往水里、车埕等站。
省道台16线(名水路二段)是名间乡名间至信义乡合流坪的干道,大致以西向东经过林尾地区中部偏南地带。由该道路向西转西北微西可前往隘寮、浊水并止于省道台3线路口;向东可前往集集南部、柴桥头南部、社子地区的水里市区、拔社埔、地利并止于合流坪。
省道台3丙线(刘厝巷)是竹山水底寮至集集林尾的干道,其东北侧端点位于本地区中部偏西的乡道投54线路口。由此向西南经省道台16线高架桥下后转南微西,过浊水溪集集大桥后出境,转西可前往后埔子、社寮并止于省道台3线路口。
县道139号(中集路)是彰化至鹿谷初乡的道路,大致以北北西—南南东走向经过本地区东北端。由该道路向北北西可前往中寮、南投、芬园与员林/大村/花坛交界地带、花坛与彰化交界地带、彰化市区等地;向南南东转东再转南可经集集市区前往番子寮西部、大丘园、坪子顶、初乡并止于县道151号路口。
乡道投54线(山脚巷、民生路)是磨仔坑至水里的道路,大致以西北—东南走向经集集隧道由本地区西部边界入境后,出隧道转东北东,经两个发夹弯后转东南东,经省道台3丙线起点路口后转东北微北再转东北微南再转东南,至民生路路口转东北再转东以至于本地区东部边界出境。由该道路向西北出隧道可前往隘寮、浊水地区的磨仔坑并止于省道台16线路口;向东可前往集集、柴桥头、社子地区的水里市区并止于省道台16线另一路口暨县道131号终点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