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林忠钦,男,汉族;1957年12月生,浙江省宁波市人,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4月参加工作。

林忠钦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原文名 Ling Zhong Qin
出生 1957年12月6日
浙江省宁波市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船舶结构力学专业毕业。机械工程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第二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上海市决咨委委员。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机械工程学科召集人。

目录

人物履历

1975.08--1978.02 四川宜宾县双龙公社插队知青

1978.02--1982.02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及海洋工程系学生

1982.02--1983.09 重庆市429厂助理工程师

1983.09--1989.04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结构力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

1989.04--1997.08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教师、副系主任

(期间:1994.08--1995.08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1997.08--2002.01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

2002.01--2004.08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

2004.08--2004.12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2004.12--2010.01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10.01--2017.02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2017年2月21日,经中共教育部党组研究决定:任命林忠钦同志为中共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副书记。)

(2017年2月23日,中组部干部三局巡视员、副局长钟海东在上海交通大学全校教师干部大会上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职务调整的通知:林忠钦同志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职务。)

2017.02 - 至 今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副部长级)[2],校党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科研简介

主要从事薄板产品制造与质量控制研究,在汽车板精益成形技术、轿车车身制造质量控制、薄板产品数字化封样技术、复杂产品数字化设计等方面取得重要的理论和技术突破,为我国汽车车身设计与制造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成果在钢铁、汽车、机车、飞机和重大装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评长江学者成就奖、何梁何利创新奖、蒋氏科技成就奖、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通用汽车中国科技成就奖一等奖等。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林忠钦
林忠钦在座谈会上发言

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机械工程学科召集人、教育部科技委先进制造学部主任、科技部"973计划"制造与工程科学领域咨询组组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制造业质量品牌组"组长等。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等。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林忠钦建立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制造质量控制技术;提出了数字化封样技术,有效缩短了车身的开发周期,提升了开发质量,大幅度降低开发成本,建立了中国的汽车板使用技术;林忠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船舶等行业,林忠钦从事中国制造质量与品牌战略发展研究和中国海洋装备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完成了一批国家战略研究报告。

林忠钦在薄板和薄壳弹塑性稳定性理论的研究方面,解决了初始缺陷板壳和板组在横向剪切效应作用下的后屈曲路径和屈曲传播的理论问题;在薄板冲压成形理论研究方面,揭示了材料硬化、各向异性特性对拉延筋阻力的影响规律,揭示了模具压边圈在冲压过程中压力的变化规律,实现了冲压成形中材料回弹的有效控制;在车身制造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方面,提出了适合中国汽车工业的车身制造质量控制体系,完成车身装配的匹配优化,实现了车身试生产的一次成功,代替了中国国内外采用多轮物理螺钉车实现功能匹配的方法。

学术著作

2005年-- 《汽车车身制造质量控制技术》-- 林忠钦 9787111158561--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 《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形仿真》-- 林忠钦 9787111152019--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6年12月--《民用飞机复合材料结构制造技术(精)/民机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系列》-- 林忠钦--7313164335--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6年12月-- 《复合材料连接技术(精)/民机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系列》-- 林忠钦-- 7313163991--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6年12月--《飞机喷管的理论与实践(精)/民机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系列》-- 林忠钦--731316436X--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6年12月-- 《大飞机飞行控制律的原理与应用(精)/民机先进制造工艺技术系列》--林忠钦--7313164165--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年3月--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培育与发展研究报告》-- 卢秉恒,林忠钦-- 9787030436542-- 科学出版社

2009年-- 《汽车板精益成形技术》-- 林忠钦-- 9787111262299-- 机械工业出版社

科技获奖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复杂薄板产品装备的数字化工艺设计与装备技术-- 二等奖-- 2011年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汽车板精益成形技术》-- 一等奖-- 2010年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复杂薄板产品设计过程偏差控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一等奖-- 2008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轿车覆盖件精益成形技术及其应用-- 二等奖-- 2005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轿车车身制造质量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二等奖-- 2002年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基于数值模拟的轿车冲压件成形质量控制-- 一等奖-- 2001年

通用汽车科技成就奖-- - 一等奖-- 2003年

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2019年9月8日,林忠钦在上海交通大学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演讲时说:创新创造是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读研期间必须要培养的素质。要倡导的创新不是邯郸学步式的跟随,而是在重要领域从无到有的原始创新;不是纸上谈兵式的空想,而是立足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财富与利益,而是要在强国兴邦、济世安民中书写自己的贡献。

林忠钦希望本科新生调整心态、打好基础,建立对专业的热爱。首先要学会“归零”,重新定位自己。大学的课堂教学不再依靠耳提面命,也没有题海战术,而是引导启发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要积极主动适应这个转变,适应快的同学不应自满,适应慢的同学也不要气馁。

林忠钦认为本科阶段的学习,基础课程是重中之重。“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是从老交大传承至今的办学传统。要在课程上下足功夫、愈难愈进,扎扎实实把基础打牢、练就过硬本领,积极寻找自己的兴趣与专业的结合点,建立对专业的热爱。

林忠钦希望研究生潜心钻研、矢志创新,勇于攀登学术高峰。研究生阶段是学历教育的最高阶段,这是一生中进行学术探究的“黄金阶段”。要沉下心来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锻炼自己的学术思维,提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发现新问题的能力。

治校理念

林忠钦表示:到2020年,使上海交通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到2035年,进入世界大学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顶尖的一流大学,期待最优秀的学生将会留在中国国内学习深造。

林忠钦表示: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上海交通大学将更加关注大学的内涵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中国的孩子不出国门就能念世界一流大学,同时为中国战略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社会任职

教育部科技委先进制造学部主任

科技部"973计划"制造与工程科学领域咨询组组长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制造业质量品牌组"组长

国务院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国家大型民机创新能力建设专家顾问组组长等

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等

担任中国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高新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上海交大-宝钢汽车板联合实验室主任、上海交大-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先进制造技术合作实验室主任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上海交大大型民机先进制造工艺技术中心主任

上海市决咨委委员

第二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

林忠钦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林忠钦

获奖和荣誉

1999年被评为上海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1999年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级专家特殊津贴[3] ;

2001年被评为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先进工作者";

2001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1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1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获蒋氏科技成就奖

2003年获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4]

2003年获通用汽车科技成就一等奖

2005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6年获何梁何利创新奖[5]

2010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成就奖"[6]

2010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7]

林忠钦教授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等40多项重大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发明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12项 ;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3本 。

科学意义

林忠钦院士长期从事薄板产品制造工艺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建立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制造质量控制技术,解决了小样本条件下车身制造质量的评价,故障诊断等关键技术难题,为提升中国汽车车身制造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提出了数字化封样技术,有效的缩短了车身的开发周期,提升了开发质量,大幅度降低开发成本。

建立了中国的汽车板使用技术,解决了成形窗口的精确预测的难题,提出的稳健设计技术促进了大型复杂覆盖件的设计制造技术进步,为国产汽车板替代进口板和高强度钢板批量使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人物评价

林忠钦是中国车身制造质量控制体系开拓者。(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评)

林忠钦为中国汽车车身设计与制造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科学网评)

林忠钦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在汽车板精益成型技术、轿车车身制造质量控制、薄板产品数字化封样技术等方面取得重要的理论和技术突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

视频

范锐平会见上海交大校长林忠钦

林忠钦委员:到2050年把上海交大建成世界顶尖的一流大学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