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悟殊
個人簡介
學術
1987年作為特邀代表出席國際首屆摩尼教學術討論會,並成為國際摩尼教學會首批會員。
1989年8月應邀參加第二屆國際摩尼教學術討論會,爾後在歐洲、泰國諸大學和學術機構深造,從事學術研究工作。
工作
1997年回歸中山大學任教。現任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以中外文化交流史為主要研究方向,重點考察摩尼教、瑣羅亞斯德教、景教及其東漸入華傳播史;近年也涉獵中國民間信仰在海外的傳播。
專著
《波斯拜火教與古代中國》,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5年。
《泰國大峰祖師崇拜與華僑報德善堂研究》,台北淑馨出版社,1996年。
《摩尼教及其東漸》,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增訂版台北淑馨出版社,1997年。
譯著
《古代摩尼教藝術》,(德)克里木凱特撰,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89年;台北淑馨出版社增訂版,1995年。
《達·伽馬以前中亞和東亞的基督教》,(德)克里木凱特撰,台北淑馨出版增訂版,1995年。
主要論文
80年代
《摩尼的二宗三際論及其起源初探》,刊《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3期,頁45—56。
《古代摩尼教》外國歷史小叢書,商務印書館,1983年;收入《世界古今宗教史話》,(一)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年,頁223—263。
《敦煌本〈摩尼光佛教法儀略〉的產生》,刊《世界宗教研究》1983年第3期,頁71—76。
《摩尼教入華年代質疑》,刊《文史》18輯,1983年,頁69—81。
《〈摩尼教殘經一〉原名之我見》,刊《文史》21輯,1983年,89—99頁。
《〈摩尼光佛教法儀略〉的三聖同一論》,呈交1985年敦煌吐魯番學術討論會論文。
《摩尼教在回鶻復興的社會歷史根源》,刊《世界宗教研究》1984年第1期,頁136—143。
《本世紀來摩尼教資料的新發現及其研究概況》,刊《世界宗教資料》1984年第1期,頁1—6。
《〈老子化胡經〉與摩尼教》,刊《世界宗教研究》1984年第4期,頁116—122。
《從考古發現看摩尼教在高昌回鶻的封建化》,刊《西北史地》1984年第4期,頁9—16。
《摩尼教〈下部贊〉漢譯年代之我見》,刊《文史》22輯,1984年,頁91—96。
《唐代摩尼教與中亞摩尼教團》,刊《文史》23輯,1984年,頁85—93。
《宋元時代中國東南沿海的寺院式摩尼教》,刊《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第3期,頁103—111。
《宋代明教與唐代摩尼教》,刊《文史》24輯,1985年,頁115—126。
《唐宋〈三際經〉質疑》,刊《文史》25輯,1985年,頁109—114。
《吃菜事魔與摩尼教》,刊《文史》26輯,1985年,頁149—155。
《龍門天竺寺非摩尼教寺辨》,刊《中原文物》1986年第2期,頁105-109。
《慕闍考》,刊《文史》27輯,1986年,頁61—66。
《唐代長安火祆大秦寺考辨》,《西北史地》1987年第1期,頁8—12。
《印度的瑣羅亞斯德教徒》,《世界宗教資料》1987年第1期,頁1—5。
《論高昌「俗事天神」》,刊《歷史研究》1987年第4期,頁89—97。
《火祆教始通中國的再認識》,刊《世界宗教研究》1987年第4期,頁13—23。
《泉州摩尼教墓碑石為景教碑石辨》,刊《文物》1988年第8期,頁82—86。又附錄於台北淑馨出版社
《達·伽馬以前中亞和東亞的基督教》,1995年,頁178—188。
《唐人奉火祆教考辨》,刊《文史》第30輯,1988年,頁101—107。
《祆教的原始經典〈伽薩〉》,刊《世界宗教資料》1987年第1期,頁10—14、19。
《〈阿維斯陀經〉及其研究概況》刊《西南亞研究》1989年第1期,頁46—48。
《近代瑣羅亞斯德教研究的濫觴》,刊《百科知識》1989年第4期,頁26—27。
90年代
《火祆教的葬俗及其在古代中亞的遺痕》刊《西北民族研究》1990年第1期,頁61—67,60。
《〈摩尼光佛教法儀略〉殘卷的綴合》,載《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論集》第5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頁179-201。
《倫敦藏敦煌寫本〈下部贊〉原件考察》,刊《季羨林教授八十華誕紀念論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頁871-900。
《所謂李氏舊藏敦煌景教文獻二種辨偽》(與榮新江合作),刊香港《九州學刊》1992年4月第四卷第四期,頁19-34;又修訂附錄於台北《達·伽馬以前中亞和東亞的基督教》,頁189—211。
《福建發現的波斯摩尼教遺物》,刊台北《故宮文物月刊》133(第12卷第1期),1994年4月,頁110-117。
《祆教淨禮述略》,刊台北《輔仁大學神學論集》第102號1994年,頁619-634。
《從福建明教遺物看波斯摩尼教之華化》,附錄於台版《古代摩尼教藝術》,1995年,頁123—137。。
《粟特文及其寫本述略》,附錄於台版《古代摩尼教藝術》,1995年,頁109—122。
《敦煌遺書〈大秦景教宣元本經〉考釋》,刊香港《九州學刊》第六卷第四期敦煌學專輯,1995年,頁23—30;附錄於台版《達·伽馬以前中亞和東亞的基督教》,1995年,頁212—224。
《唐代摩尼教術語「三常」一詞考釋》,刊台北《敦煌學》第20輯,1995年頁47—52。
《摩尼教「三常」考──兼論景教碑「啟三常之門」一句之釋讀》,刊饒宗頤主編《華學》第一期?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5年,頁18—24。
《摩尼教研究之展望》,台北《新史學》第7卷1期,1996年,頁119—134;轉載於王元化主編《學術集林》,卷14,上海遠東出版社1998年,頁334—351。
《金庸筆下的明教與歷史的真實》,台北《歷史月刊》第98期,1996年3月,頁62—67。
《一位名不見高僧傳的高僧》,台北《歷史月刊》第104期,1996年9月,頁18—22。
《泰國大峰祖師崇拜述略》,載王見川·柯若朴主編《民間宗教》第2輯,台北南天書局發行,1996年,頁1—17;經修訂,作《宋大峰祖師崇拜流行泰國述略》,刊饒宗頤主編《華學》第2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6年,頁180——189。
《書評:The Manichaean Hymn Cycles Huyadagmān and Angad Rōsnānin Parthian and Sogdian》,刊《敦煌吐魯番研究》第2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頁379—380。
《潮汕善堂文化及其初入泰國考略》,刊《海交史研究》1997年第2期,頁82—97。
《敦煌摩尼教〈下部贊〉經名考釋——兼論該經三首音譯詩》,刊《敦煌吐魯番研究》第3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頁45—51。
《唐朝三夷教政策論略》,刊榮新江主編《唐研究》第4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頁1—14。
《景教在唐代中國傳播成功之我見》,刊饒宗頤主編《華學》第3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8年,頁83—95。
《火祆教在唐代中國社會地位之考察》,載蔡鴻生主編《戴裔煊教授九十誕辰紀念文集:澳門史與中西交通研究》,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頁169—196。
《唐季「大秦穆護祆」考》(上、下),刊《文史》第48輯(頁39—46),1999年;49輯(待刊)。
《波斯瑣羅亞斯德教與中國古代的祆神崇拜》,刊余太山主編《歐亞學刊》第1輯,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頁207—227。
2000年以來
《陳寅恪先生「胡化」、「漢化」說的啟示》,刊《中山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頁42—47。
《西安景教碑有關景寺數量詞考釋》,《國學研究》第7卷,2000年。(待刊)
譯文
《唐前火祆教和摩尼教在中國之遺痕》,(澳)柳存仁撰,刊《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第3期,頁36-61。
《摩尼教寺院的戒律和制度》,(英)劉南強撰,刊《世界宗教研究》1983年第1期,頁24-37。
《華南沿海的景教徒和摩尼教徒》,(英)劉南強撰,刊《海交史研究》1987年第2期,頁93-1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