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林慧卿[1],(1941年 - )出生在印尼雅加达。中国横拍削球打法的著名乒乓球运动员。

她稳守善攻,步伐灵活,动作稳健,是集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女子单打冠军、女子双打冠军、混合双打冠军于一身的中华第一人。曾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

目录

简历

 
六十年代的林慧卿---图片来源

林慧卿出生在雅加达的一个小商人之家,祖籍广东新会。她性格内向,斯文娴静,从小喜爱乒乓球运动,读初中时,曾获全印尼少年冠军的称号。

1959年初,她回到祖国,考入上海体育学院学习,同时入选上海乒乓球队,开始了乒乓球的系统训练。林慧卿勤学苦练,技术水准提高很快。该年第一次参加全国青少年乒乓球比赛,获得第三名。由于她削球步法灵活,又擅长削中起板,转守为攻,翌年,林慧卿即跻身国家乒乓球集训队。[2]

1961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林慧卿作为上海队的主力队员,在团体赛中击败了世界女子单打冠军邱钟惠和第三名王健。在1 963年的世乒赛中,林慧卿也曾战胜过著名的日本选手关正子。

1962年即获国家运动健将称号,三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65年参加第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是女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之一,并获女子单打亚军,与郑敏之合作获女子双打冠军,与张燮林合作获混合双打亚军。

1971年在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是女子团体亚军中国队的主力之一,并获女子单打、与郑敏之合作的女子双打、与张燮林合作的混合双打三项冠军。

1975年、1978年当选为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9年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于1979年移居香港。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奋斗历程

林慧卿[3]是中国第一位集世乒赛女团、女单、女双和混双冠军于一身的运动员,中华第一代削球女王,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队成员,第31届世届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女子双打、混合双打冠军。

林慧卿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和她的努力拚搏、艰苦训练分不开的。从小就喜爱乒乓球运动的她,读初中时,就获全印尼少年冠军的称号。1959年初,她回到祖国,考入上海体育学院学习,同时入选上海乒乓球队,开始了乒乓球的系统训练。林慧卿勤学苦练,技术水准提高很快,1959年第一次参加全国青少年乒乓球比赛,获得第三名。翌年,林慧卿即获选入国家乒乓球集训队。

1961年,全国乒乓球锦标赛,林慧卿作为上海队的主力队员,虽然在团体赛中击败了世界女子单打冠军邱钟惠和第三名王健;在1 963年的世乒赛中,战胜过著名的日本著名选手关正子,但她并不以此为满足,她暗下决心,要攀登世界乒坛最高峰。她深深懂得,此非易事,必须经过艰苦磨练。她深知自己打球最大的毛病是急躁,这对于一个打守球的运动员来说,是个致命的弱点。

以往,林慧卿在比赛时,有一条“规律”:全盘看首局,首局看头几个球,只要头几个球打得不顺手,就一定“凶多吉少”。在1961年第26届锦标赛中,她迎战高基安,高基安一开始就盯住她的短处不放,打得她很被动,她心里十分著急,越急就打得越不顺手,比分一落后,更失去了斗志。论技术,当时她是可以和高基安拼一拼的,但她乱打一气,糊里糊涂很快就以0比三败下阵来。那时的林慧卿不仅赛场上如此,在平时训练时也是这样,削得比较稳,劲头就足,削不稳就心烦意乱,拼命攻,攻不成,再回过头来守,更守不住了。

为了克服自己急躁的缺点,实现自己攀登世界乒坛最高峰的目标,林慧卿有一股倔强劲儿。在训练场上,她完全以崭新的姿态出现,被同伴打得别扭了,困难的球,她都尽最大的努力去把它救起来;有时连削好几百板,累得站也站不住了,但她振作起精神,咬牙坚持下去。为了激励自己,她在球网上挂上小标语牌,上面写著,“没有救不起的球,只有不顽强的人”, “不要错过锻炼自己的机会”等。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林慧卿等来了又一届的世乒赛。1965年4月,在南斯拉夫举行的第28届世乒赛上,她与梁丽珍、李赫男、郑敏之等同时被选为女子团体赛的主力阵容。刚开始与欧洲选手作战时,一直是梁丽珍和李赫男出马,这两位直拍快攻打法的选手,常常以闪电般的战术,打得对手片甲不留。然而,当最后与上届冠军日本队争夺考比伦杯的决战时,中国队竟出人意料,派出林慧卿和郑敏之两名横拍削球手。

日本队出场的是上届世界双打冠军关正子和后起之秀深津尚子。她俩都是直拍快攻,球风凌厉,在团体赛决赛前,一路势如破竹,问鼎呼声很高。第一盘,郑敏之胜日本关正子。

 
28届世锦赛女双冠军林慧卿、郑敏之---图片来源

中日之战的第二盘,林慧卿与深津尚子把决赛推向高潮。深津尚子扣杀凶猛,弧圈球旋转有力,一年前曾先后战胜过我国最强的几名攻击型选手,日本乒坛称其为“墨绿色球台上的希望之星”。两人开战各得一局后,第三局林慧卿不断变化落点,并以凶狠的逼角打乱了深津尚子的阵脚,终于以21比15取得最后胜利。

第三盘,中日选手的双打使观众大饱眼福。两直两横,一攻一守,日方以大刀阔斧的直拍轮番猛攻,中方彩蝶飞舞,尽施削球绝技,一般直拍快攻应占主动,可这场比赛的主动权却始终操纵在林慧卿和她的伙伴手上。赛场上,球艺高超,动作优美,刚柔并蓄,精彩纷呈。观众席上,球迷看得如醉如痴,时时激起满堂喝彩,林慧卿和队友不负众望,以21比11、21比14连下两城,横拍削球制服攻击型选手。

这场大战是以柔克刚的典型,最终中国女队以3比0大胜曾6获世界冠军的日本女队,考比伦杯首次被中国人举起。

接著,林慧卿与郑敏之又为中国首次夺得女子双打冠军。

 
林慧卿近年照---图片来源

1971年,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作为中国乒乓球队女队副领队兼队员的林慧卿,当时已30岁,仍执拍上阵,宝刀不老。在女子单打中,先后战胜日本冠军大关行江和欧洲亚军沃斯托娃等强手,最后在决赛中战胜队友郑敏之,成为我国第二位登上世界女子单打冠军宝座的选手(首位是邱钟惠)。

在女子双打决赛中,林慧卿与郑敏之再度配合,以3比0战胜日本选手夺冠。

在男女混合双打中,林慧卿与张燮林通力合作,战胜所有对手,这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得混合双打冠军。决赛是在张燮林和林慧卿与南斯拉夫的斯蒂潘契奇和罗马尼亚的亚历山德鲁之间进行的。这场比赛势均力敌,双方打得异常艰苦,但最终是张燮林和林慧卿3比1战胜了对手,赢得桂冠。

在这届世乒赛中,林慧卿独揽3枚金牌,几乎成了“林慧卿的天下”。

1971年世乒赛结束后,林慧卿挂拍,任中国乒乓球队教练。1979年起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副主席,同年移居香港,改行从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