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林浩然(1934.11.29-)海南省文昌市人,魚類生理學及魚類養殖學專家[1]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水生經濟動物研究所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2]

林浩然
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文名 Lin Haoran
出生 1934年11月29日
海南省文昌市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授

林浩然於1954年在中山大學生物系本科畢業。1982年從加拿大留學回中國。1985年至1989年任國際比較內分泌學會學術委員會的委員。1989年任中山大學生物系系主任。1995年成為中山大學水生經濟動物研究所的所長。1992年至1995年任亞洲水產學會的理事。1997年經中國工程院批准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3年至2007年任中山大學海洋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2004年至2008年任中山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2009年成為中山大學教授。

林浩然長期從事水產養殖研究,系統而創造性研究調控魚類繁殖和生長的理論和技術,其學術成果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3] ,光華科技基金二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兩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4]

目錄

人物經歷

1934年11月29日,林浩然出生于海南省文昌縣白延鎮邁洲村。

1949年秋,廣州解放,林浩然在香港讀高中,後回廣州考大學,被嶺南大學理學院錄取。

1950年09月至1952年08月,在廣州嶺南大學學習動物學專業學習。

1952年09月至1954年08月,在中山大學生物系學習,並畢業。

1956年08月,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54年9月至1989年02月,任中山大學生物系系主任,系秘書,高校講師。

1979年09月至1980年12月,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動物學系,做訪問學者。

1981年01月至1981年12月,在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動物學系,做訪問學者。

1985年11月至1989年12月,任國際比較內分泌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1986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第三批博士導師。

1995年01月,成為中山大學水生經濟動物研究所的所長。

1992年01月至1995年12月,任亞洲水產學會的理事。

1997年11 月,經中國工程院批准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任中山大學海洋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任中山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2009年01月,成為中山大學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調控魚類繁殖和生長的理論和技術

林浩然所創建的魚類生殖內分泌調控的新觀點和新理論,為魚類一年多次人工催產和研製新型高活性催產劑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他和加拿大R. E.彼得(R. E. Peter)教授合作闡明魚類促性腺激素的合成與分泌受神經內分泌雙重調節的作用機理,將這理論應用於魚類人工繁殖,建立使用多巴胺受體拮抗劑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誘導魚類產卵的新技術,在 國內外推廣並取代供不應求的傳統魚類催產劑,獲得顯著應用成效,對我國魚類養殖產量提高發揮重大作用。他成功研製出新型高活性魚類催產劑,並組織大規模推廣應用,應用顯著成效,有效解決了我國魚類苗種短缺的現象,大力推動了我國魚類養殖產量持續穩步提高,被譽為魚類人工催產的第三個里程碑,國際上定名為Linpe Method"(林彼方法,即以林教授和加拿大合作者R.EPeter教授名字定名));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光華科技基金二等獎,列入國家科委95年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項目。同時,他還參與建立了我國養殖魚類生殖、生長調控和苗種繁育的技術體系,並在四大家魚、石斑魚、羅非魚、中國大鯢等重要水生經濟養殖種類的苗種繁育中應用。他創建了"二級瀕危保護動物中國大鯢子三代全人工繁殖和苗種規模化培育技術",實現中國大鯢的子孫後代持續繁衍與物種保護,是科學解決瀕危動物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相結合的又一成功範例。

闡明激素調節鰻鱺生殖活動的作用機理,建立埋植性類固醇激素誘導鰻鱺性腺發育成熟的新方法,為鰻鱺人工繁殖研究提供關鍵性技術路線。

闡明魚類生長激素分泌和魚體生長受多種神經內分泌調節的作用機理,發現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多巴胺能物質和基因重組魚類生長激素能為魚消化道吸收並保持生物活性而明顯提高魚體生長速率,為應用這些新型魚類促生產劑加速魚苗魚種生產奠定基礎;獲1997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闡明海水養殖魚類石斑魚繁殖和生長發育的神經內分泌調控和相關功能基因的作用機理,促進苗種規模化生產技術的建立和推廣應用。

 
林浩然

先後建立石斑魚的生殖生長調控和苗種規模化繁育技術,羅非魚優質品種選育和產業化關鍵技術,中國大鯢子三代全人工繁殖和苗種規模化培育技術等,在華南地區推廣應用,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獲得兩項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兩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2009年01月01日因石斑魚遺傳多樣性及其種質評價技術的研究這一項目獲海南省科學技術獎,憑羅非魚種質分析、良種選育和產業化這一項目獲中國高校科學技術獎,憑羅非魚優質品種選育和產業化關鍵技術這一項目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

建立專業實驗室

1989年,林浩然開始整合中山大學生物系魚類研究室和無脊椎動物教研室的力量,籌建國家級研究團隊。1993年,申請並獲批在中山大學建立中國唯一的水生經濟動物繁殖、營養和病害控制國家專業實驗室,林浩然出任實驗室主任及學術帶頭人。該實驗室擁有魚類繁殖與生長、魚類營養、魚類病害控制、蝦類養殖與病害等4個研究方向,多年來承擔了百餘項國家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委課題,取得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或國內領先水平的科學研究成果,截止至2013年7月,林浩然獲國家及省部級獎十餘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1982年林浩然教授從加拿大留學回來,先後承擔和完成國際合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點基金、九五攻關、廣東省基金項目等20多個項目,獲得經費約500多萬元。1996年,林浩然整合"水生經濟動物繁殖、營養與病害控制國家專業實驗室"的力量,組建水生經濟動物研究所,並成功獲得世界銀行貸款,用於購買儀器設備。2001年,林浩然成功申請廣東省水生經濟動物良種繁育重點實驗室,並擔任主任。該實驗室是水生經濟動物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高級人才培養基地。

編寫學術論著

《林浩然文集(上卷)》是作者林浩然及其研究團隊截至2013年在近三十多年發表的300多篇科學論文中精選出120多篇,編著而成。內容圍繞魚類生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科,着重闡述魚類生殖生長和免疫的神經內分泌調控作用機理以及相關激素與神經內分泌因子和它們受體的基因克隆、序列分析、時空表達和功能等,同時注重結合生產實際,為魚類養殖產業的發展提供重要的科學技術支撐。《林浩然文集(上卷)》是當前魚類生理學與分子生物學重要而具有創新特色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專著。

從1975至1997年,林浩然教授共發表科學論文94篇,和他人合作編寫專著6部。《魚類生理學(第二版)》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於1999年7月出版,《魚類生理學實驗技術和方法》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於 2006年12月出版,《魚類生理學》由中山大學出版社於2011年3月出版。

人才培養

教學思想

林浩然一直秉持"嚴師出高徒"的理念。"對學生嚴要求便是對學生的愛護。"他提出的科學研究的"三嚴"(嚴肅對待、嚴密設計、嚴格要求)原則,也成為弟子們從事學術研究的信條,一代傳一代。

編寫教材

林浩然長期工作在教學第一線,先後為本科生和研究生系統講授課程。林浩然參加編寫的全國統一教材《動物生態學》獲1990年國家教委優秀教材二等獎;編著的《魚類生理學》列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教材。

教學工作

在教學工作中,林浩然注意把好每一個教學環節,每次課前都細緻備課,精心設計教案。林浩然十分注重授課方法,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作風。林浩然重視教學改革,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使用新的教育技術手段。除了課堂教學,林浩然還注重開展實驗教學,親自設計實驗思路和技術路線,強調實驗課的驗證性和研究性功能並重,對學生的實驗操作悉心指導。

指導學生

林浩然經常在課下與學生交流,理解學生的意見和心聲,徵求學生對自己教學方面的建議或要求,針對學生在思想、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耐心解答、因勢利導,鼓勵學生珍惜求學時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閱讀優秀書刊。林浩然認為,要在科學事業中取得成績,必須努力做到勤奮努力,持之以恆,謙虛嚴謹,勇於創新。林浩然不僅這樣要求學生,也要求自己。節假日只要不出差,林浩然一定會在辦公室里閱讀文獻,了解最新的科研進展。林浩然還常常跟學生一塊去基地取樣,親自動手解剖實驗魚,獲得第一手的資料。

優秀學生

除了數年為本科生授課外,林浩然還培養碩士研究生50多名,博士研究生70多名,博士後6名;其中,已有21人評為教授或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5人評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科建設

1981年,林浩然從加拿大學成回國後,參與構建中國魚類生理學體系。1982年,這個新學科有了在讀碩士生;1986年,開始培養第一批魚類生理學博士;1987年,中山大學生物學系魚類生理研究室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988年,以蒲蟄龍、廖翔華、江靜波、林浩然等人為骨幹力量組建的研究團隊,成功申報中國第一批國家重點科學--動物學。2007年,當水生生物學學科從動物學學科中分出,林浩然再次率隊出征,水生生物學和動物學都獲得新批准的國家重點學科,並由此使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成功申報生物學一級國家重點學科。

榮譽表彰

 
林浩然

1990年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國家勞動人事部授予)

1991年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91年 廣東省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

1997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3年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5]

2012年 終身成就獎(國際魚類內分泌學術大會上頒發)

社會任職

1985年11月至1989年12月,任國際比較內分泌學會學術委員會的委員。

1992年01月至1995年12月,任亞洲水產學會的理事。

個人生活

林浩然的父親長年在外地教書,祖母和母親在鄉務農。林浩然四歲那年和他哥哥分別坐在扁擔兩頭的籮筐里,被擔着離開被日軍侵占了的家鄉,乘帆船漂流到大陸南端的廣州灣(現湛江市)。

1949年秋廣州解放,那時林浩然正隨家在香港讀高中,後林浩然跟隨一些高中畢業生回廣州考大學。可是,沒有畢業證書的林浩然,不但北大、清華等名校不給報名,連一般的國立大學亦沒有資格報考。林浩然只好又回香港,以同等學力報考來香港招生的廣州嶺南大學。當時林浩然遵從父命報考醫科,不料報考醫科競爭劇烈,林浩然由於學業基礎稍遜而在醫學院落榜,但卻被嶺南大學理學院錄取。嶺南大學被稱為"貴族學校",學費和生活費都高得驚人。於是林浩然的父親通過一些有名望的同鄉寫信給嶺南大學校長陳序經教授,要求減免林浩然的學費並給予半工半讀的機會,這種要求竟然得到陳序經教授的承諾。另外,林浩然仍然抱着學醫的願望,選擇了和醫科相近的生物系,期盼以後還可轉人醫學院。於是,1950年8月還不滿16歲的林浩然進人了廣州嶺南大學。

人物評價

我們這項合作研究的成功是建立在林教授作為一名領導者與科學家的傑出能力之上的。林教授在啟動和執行世界級研究項目過程中體現出了其重要的能力,他所取得的成就也足夠令世界上許多科學家們欽羨。他在誘導魚類產卵方面作出的研究為這個領域的許多科研工作者樹立了國際標準。但林教授並未滿足於自己的成就,他繼續進行養殖魚類的生長和繁殖規律研究。目前研究工作在日本鰻魚、鲶魚和黃鱔的繁殖規律方面已取得重大進展,這些魚類向來被認為非常難或根本不可能進行人工繁殖的。現在,漁場能夠增加這些高價值魚類的產量。林教授也在魚類生長激素分泌調控的研究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並嘗試將此後的研究發現轉化為一項魚類養殖產業的新的應用技術。通過他的研究成果,林教授已經為中山大學和中國贏得了國際關注與讚譽。而事實上,中山大學和中國也為林教授感到驕傲。(P.E.Peter教授評)

"林老師嚴謹求是,創新治學的態度讓我明白什麼是科研,什麼是學術研究。在科研工作中,激情是態度,但更多的是責任,是探索科學本質,需要沉心靜氣,腳踏實地,這是一個書生最重要的素養。只有具備這種素養,才能對國家,對社會所作為,才能完成一個書生的使命。"( 2009屆博士畢業生黃衛人評)

"林老師作為一位大科學家,自然和很多學術界的成功人士來往密切。但是對於林老師來說,對所有人都是那麼的好,上至知名學者教授,下至基地的普通工人、漁民,都能成為他的傾聽對象,並能實實在在地幫助大家解決問題,得到大家的尊重與敬佩。"(林浩然的助手張勇博士評)

除了在科研工作上秉持嚴謹求是、創新治學的態度,他在生活中所體現的謙虛誠懇、樂觀積極、與人分享、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更是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學生。(中國教育新聞網評)

人物影響

2009年至2013年7月,林浩然先後捐資120多萬元在中山大學和海南大學設立院士獎學基金。

視頻

84載春華 64年秋實——向林浩然院士致敬

林浩然院士訪談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