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位於台灣,花蓮縣鳳林鎮境內。 為林田山林場原址,為日據時期之大安山區伐木、集材、運材作業場,其規模為日據時期台灣東部三大林場之一。
林田山林業始於民國7年,由日本「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開始採伐,民國28年改為台灣興業株式會社於萬平溪畔的台地設立「台灣興業株式會社林田山砍伐事業所」,設置數條伐木鐵路,並開始建置具生活機能之宿舍與建設,現今之林田山之規模則以此為雛型,隨著伐木興盛逐漸擴展至現今的規模。民國34年台灣光復後,林田山林場改由經濟部資源管理委員會接收,林場則為台灣紙業有限公司林田山管理處,持續林木開採與木材生產,並於43年開放為民營。
目錄
簡介
民國49年為林場伐木發展高峰期,約有2000名員工,宿舍擴建約123棟。61年改為省營的中興紙業公司,62年林業發展時代式微,由林務局接管至77年林田山伐木終止,林務局合併光復、鳳林兩工作站,更名為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萬榮工作站,而後將林田山林場規劃為「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95年由花蓮縣政府文化局公告為歷史聚落。園區目前仍有退休員工約32戶50多人居住於宿舍內,為見證林田山林業發展最生動的活歷史。[1]
過去有「小上海」之稱的林田山林場,被稱為森坂(日語發音:摩里薩卡),以保存最完整的伐木基地聞名。雖然林田山昔日風華不在,但園區中不僅有各種伐木器具、傳統消防物等豐富的文物,還留有頗具規模的中山堂、日式檜木建築群,有著濃厚林業歷史的林田山,成為旅客來花東縱谷必拜訪的人文景點。
林田山曾是台灣第四大的林場,規模僅次於八仙山、阿里山及太平山等三大林場。1918年,日本人在花蓮設立「東臺灣木材合資會社」,隔年改組為「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並在林田山進行伐木,1938年以後,便開始興建運材鐵道、中山堂、員工宿舍、醫務室、福利社、米店、雜貨店、洗衣部、理髮部、消防隊及幼稚園和小學等學校,讓林田山成為當時生活機能完善的伐木社區,全盛時期更是聚集了四、五百戶的住家。
林田山林場中,最為經典的建築莫屬於中山堂,中山堂整棟建築以檜木建造,除了提供森榮小學、林場舉辦各項活動之外,在1961年時中山堂有了兩台電影放映機,是一件非常轟動的大事,每當林場辦公廳貼出粉色的看電影通知單,連住在長橋里的原居民都會搭火車到此看電影。
隨著1991年全面禁伐天然林的政策開始實施後,林田山的風華歲月走入歷史,如今來到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不妨到充滿檜木香的咖啡館喝個下午茶,在中山堂遙想當年居民看電影的快樂時光,看看精緻的木雕藝術,漫步於林田山林業文物展示館,感受林田山過往的風華歲月。 [2]
108年林務局花蓮林管處擬投入10億元,分4年修復千餘公尺舊軌道及72棟老舊日式宿舍,林務局10月將提送計畫向行政院爭取經費。
花蓮林管處長楊瑞芬今天表示,若能順利爭取經費,後年開始可分4年施工,從交通、產業、經營等面向,打造美麗的林業文化廊道。
位於花東縱谷,東西兩側有海岸山脈及中央山脈為屏障,於花蓮縣鳳林鎮、萬榮鄉交界處的林田山是台灣四大林場之一,自1918年開展伐木事業,全盛時期超過500戶,曾是一處山城小聚落,林務局從17年前開始著手修復園區的中山堂、林業生活館等建物,結合社區推動觀光,成為花蓮中區一顆觀光明珠。 [3]
視頻
【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故鄉‧林田山】
【林田山煙雲-森林音樂會】
【客家新聞雜誌第393集 延續林田山印象】
【20190401東台灣online林田山生態旅遊-游麗方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