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至敬
人物專題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林至敬(1551-1618)道號坦樂,又號貞明子。莆田新安里鶻宿村(今秀嶼區忠門鎮岳秀村)人。明嘉靖三十年(1551)四月初四日生。父親是三教門人。至敬幼年從私塾師訓讀《四書》,清明道義;少年時好為鄉人排憂解難。青年時代,他拜林龍江為師,謹守師訓,倡行三綱五常為日用,入孝出悌為實履,士農工商為常業。戒暴飲之酒,戒鬥氣之勇,戒淫邪之行。日搜己過,痛自懺悔。每天素食一餐。在林龍江的指導下,修習「立本」,以明人倫;精研「入門」,以明心法;磨鍊「極則」,以體太虛。
嘉靖年間,倭寇入莆,大肆燒殺掠奪,民不聊生。後期林至敬跟隨林龍江先生,在莆田,仙遊一帶,收埋被倭賊殺害的無辜百姓,(收骸歌:「與汝形骸一氣分,數聲木鐸不堪聞。風幡揮淚緣何事?與汝形骸一氣分!」)並為遇難的父老兄弟姐妹治病。
萬曆十八年(1590年),他在岳秀建三教祠。後來,他與同門師兄弟盧文輝、張洪都、朱逢時在莆田、仙遊等地設祠堂館傳教,時間長達30多年。一生著有《丁戊本紀》、《卓午實義》上下集、《龍華別傳會語》上下集、《明夏集》等。
萬曆四十六年(1618)在岳秀歸寂,墓葬在岳秀山。世稱林至敬為林龍江親傳弟子。是門徒們最敬佩的專才之一,為三一教祠中四配神(盧文輝、林至敬、張洪都、朱逢時四大門徒)之一。在民間,至今還流傳着他的許多傳奇故事。
人物軼事
「神仙明」
- 傳說,在林至敬的家鄉--忠門岳秀海濱,在一座「佛子公廟」,左右兩邊小耳房是專為收藏死人骨骸的。每年農曆十月十五日,林至敬把野外收拾的骨骸(無主家的),都放進小耳房裡。鄉親們看每年小耳房都裝滿了,可是到了次年,他又把野外揀回來的骨骸再放進去,又裝滿了兩邊小耳房。奇怪的是,一年復一年,那兩間小耳房,好象無底洞似的,裝滿了又再裝,不知裝進了多少擔骨骸,還是保持原狀--骨骸堆到了門口。人們對他既感到驚訝,又很欽佩,大家都叫他「神仙明」。
「怪人」
- 再傳說,那一年寒冬十二月,林龍江做壽和「謝恩」。親戚朋友主門人紛紛到他家以賀喜。可是,到了黃昏時,林至敬還沒有來。林龍江出門觀望,不自言自語地說:「忠門貞明子為何未至?」話音未落,一個頭戴斗笠,腰扎草繩,肚前插一雙草鞋的赤腳大漢,突然出現在眼前--他就是忠門的林至敬。林龍江叫閒人倒水給他洗腳,他卻說:「我自己來!」只見取一個縩筐圓周是炊柴做的,底是竹篾編的,象蒸籠模樣),就順手把屋檐下的雨水,舀起來洗腳,筐底卻不會漏水。接着,他又舀了半縩筐清水,坐下來洗腳。等他洗完了,有幾個好奇的小孩,爭着要去倒水。但是,他們一提起來,筐底水都漏下去了。觀者無不目瞪口呆,把他視為「怪人」。
- 次日上午,暴雨將至。林龍江命盧文輝、林至敬、朱逢時等諸門人上筵講經作醮。林至敬看天要下雨,馬上把四張黃符貼在東西南北四根棚柱上。眾人各司其事,各負其責。「進表」未完,棚外四面暴雨傾盆而下,唯獨埕內及周圍不見雨點。林龍江與林貞明等剛離開埕場,才走到隴頂,大雨嘩啦啦地降下來……
「太老爺」
- 又傳說,後來林至敬修成了正果--得道成仙。有一天,他在岳秀山東麓做「風水」(墓)時,剛好林龍江先生來訪。林至敬請林先生賜教,林龍江看了墓地的風水穴位後,笑着對林至敬說:「貞明子要做太老爺!」林至敬聽出了先生的弦外之音,沒有當場表態,只回答說:「後來自然明白,多謝先生賜教!」林龍江也點頭示意。
- 時值中午,林至敬煮薯干請林龍江先生。母親嘮叨着:「先生來訪要煮點心!」至敬回答說:「我煮薯干孝敬娘親,為何不能請先生呢?」林龍江聽見了,哈哈大笑說:「父母大如天,給慈母吃的食物,請先生有何不可?」此事在門人中傳為佳話。
-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林至敬將要歸寂時,吩咐親戚說:「待我歸真後,下葬時把棺材懸吊起來,不能着地!」親戚問他:「為何要吊起來?」至敬感嘆說:「嗨!吊起萬人丁,放下絕戶地。」林至敬逝世後,親戚就按他的吩咐照辦。
- 後來,有一位地理先生來察看墳墓,他對鄉人說:「此墓背倚秀山,面朝瓊山,乃仙壞吉地。棺材若墜地,會出貴人,可是瓊山百姓會遭殃,甚至會絕戶。貞明林夫子乃得道之人,不思傷利已。」這個傳說,一直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