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樅陽縣位於安徽省[1]中南部,長江北岸。總面積1808平方千米。戶籍人口97.29萬人(2013年)。全縣轄14個鎮、8個鄉:樅陽鎮、𠙶[ǒu]山鎮、湯溝鎮、老洲鎮、陳瑤湖鎮、周潭鎮、橫埠鎮、項鋪鎮、錢橋鎮、麒麟鎮、義津鎮、浮山鎮、會宮鎮、官埠橋鎮、鐵銅鄉、鳳儀鄉、長沙鄉、錢鋪鄉、金社鄉、白梅鄉、白湖鄉、雨壇鄉。縣政府駐樅陽鎮。

處江淮丘陵與沿江平原接合部。西北部為低山丘陵區,東南部為沿江洲圩區。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5℃,年降水量1400毫米。境內河湖眾多,主要有橫埠河、羅昌河、陳瑤湖、白盪湖、菜子湖等。礦藏有鐵、錳、銅、明礬石、石灰岩 、重晶石、鋯英石、煤、瓷土等。

京台高速以及103、229、320、228、227等省道穿境而過,通過銅陵長江大橋與銅陵市跨江相連,航運有長江黃金水道。風景名勝有太平軍樅陽會議舊址,浮山國家級森林公、地質園,浮山摩崖石刻,方以智墓、劉大槐墓等。

目錄

歷史沿革

漢置樅陽縣。因古樅陽鎮為名。1949年由桐城縣析置桐廬縣,1951年更名湖東縣,1955年更名樅陽縣。

1996年,樅陽縣面積1808平方千米,人口約93.6萬人。轄13個鎮、15個鄉:樅陽鎮、義津鎮、湯溝鎮、麒麟鎮、項鋪鎮、浮山鎮、橫埠鎮、周潭鎮、錢橋鎮、老洲鎮、石磯鎮、了冂[ǒu]山鎮、官橋鄉、雨壇鄉、會宮鄉、金社鄉、白湖鄉、錢鋪鄉、後方鄉、白梅鄉、儀山鄉、鳳儀鄉、鐵銅鄉、楊灣鄉、長沙鄉、老灣鄉、陳瑤湖鄉。縣政府駐樅陽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樅陽縣常住總人口757951人,其中:樅陽鎮49657人,石磯鎮24691人,了冂山鎮35551人,湯溝鎮45178人,老洲鎮30767人,陳瑤湖鎮38006人,周潭鎮34203人,橫埠鎮32685人,項鋪鎮26174人,錢橋鎮47632人,麒麟鎮38492人,義津鎮30550人,浮山鎮19041人,官埠橋鎮30574人,鐵銅鄉8431人,鳳儀鄉6204人,長沙鄉4907人,儀山鄉21203人,老灣鄉21806人,錢鋪鄉23364人,後方鄉29678人,金社鄉38311人,白梅鄉15934人,白湖鄉33078人,楊灣鄉10623人,會宮鄉36223人,雨壇鄉24988人。(14個鎮、13個鄉)

2005年,全縣鄉鎮由原來的27個調整為22個(其中鄉9個,鎮13個):將原石磯鎮整建制併入樅陽鎮,原儀山鄉整建制併入湯溝鎮,原老灣鄉整建制併入老洲鎮,原後方鄉整建制併入橫埠鎮,原楊灣鄉整建制併入義津鎮。調整後,樅陽縣轄13個鎮、9個鄉。鄉鎮平均面積由67平方千米擴大到82平方千米,平均人口由35427人增加到43479人,中心集鎮平均人口達8.6萬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樅陽縣常住總人口838712人,其中:樅陽鎮96932人,了冂山鎮41402人,湯溝鎮75865人,老洲鎮62028人,陳瑤湖鎮42464人,周潭鎮38522人,橫埠鎮66635人,項鋪鎮26304人,錢橋鎮48752人,麒麟鎮38828人,義津鎮43412人,浮山鎮24210人,官埠橋鎮30515人,鐵銅鄉9323人,鳳儀鄉6390人,長沙鄉5180人,錢鋪鄉23572人,金社鄉35460人,白梅鄉18823人,白湖鄉32523人,會宮鄉39741人,雨壇鄉25950人,樅陽經濟開發區5881人。

2010年,撤銷會宮鄉,設立會宮鎮。調整後,全縣轄14個鎮、8個鄉。

2015年10月13日,國務院(國函[2015]181號)批覆同意:將安慶市樅陽縣劃歸銅陵市管轄。

視頻

樅陽縣 相關視頻

安徽樅陽縣宣傳片
安徽省樅陽縣城市規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