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小說)
目錄
內容簡介
《楓》的原著小說作者鄭義是六六屆高中畢業生,曾經在太行山插隊五年,還當過四年煤礦工人,直到四人幫倒台才得以重返校園上大學。小說完成後投給《文匯報》,報社起初不敢發,請巴金看過後才予以刊登,登載在1979年2月的《文匯報》上,小說一見報即引起轟動,次年就被改編成了電影。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風暴驟起,青年學生盧丹楓、李紅鋼高舉造反有理的大旗,熱血沸騰地參加了紅衛兵,投身在這場史無前例的運動中。盧丹楓與李紅鋼正在熱戀着,但變幻莫測、來勢迅猛的大革命卻把這一對自同一面戰旗下衝殺出來的戀人變成了你死我活的敵人,在極左路線影響下,他們各自參加了勢不兩立的紅旗派和井崗山派。繼奪權鬥爭之後的文攻武衛,使武鬥逐步升級。身為紅旗派作戰部長的李紅鋼被井崗山抓獲;丹楓設法放走了紅鋼,但事後又在譴責自己的不忠;逃生後的李紅鋼一面布置血洗井崗山的戰鬥,一面又在為堅守據點的盧丹楓擔憂。要革命,還是要愛情,矛盾和痛苦在折磨着這 對青年人。一天黃昏,殘酷的武鬥開始。井崗山寡不敵眾,形勢危急。戰友們的鮮血激起盧丹楓的仇恨,毅然向對面的李紅鋼開槍;身負重傷的李紅鋼仍率眾猛衝,攻占了井崗山的高樓上的據點,並在頂層上堆積着屍體中找到了昏迷的盧丹楓。血戰之後,在硝煙迷漫之中,戀人重逢,他們都堅定地勸對方投降,最後,絕望了的盧丹楓高舉着井崗山的戰旗,跳下主樓……盧丹楓死後,李紅鋼萬念俱灰,他退出了組織,當了逍遙派。但是,嚴酷的鬥爭並未能放過他。兩年後,井崗山掌了權。李紅鋼作為逼死盧丹楓的反革命兇手,被處以槍決。光陰荏苒,文化大革命已成過去。但血的教訓必須記取,這樣的歷史決不允許重演!
作者簡介
鄭義(1947年3月10日~)原名鄭光召。生於重慶,祖籍四川省雙流縣。現旅居國外。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山西分會專業作家。《黃河》主編 鄭義是北京清華附中的學生,和史鐵生、張承志等優秀作家是中學校友,從北京來山西農村插隊。章仲鍔來到鄭義家,看到他家徒四壁,窮困不堪。鄭義給了章仲鍔一部中篇小說《遠村》,告訴他這篇作品已經被六個刊物退稿。章仲鍔看了小說,深深地被內容所吸引。小說寫的是山西邊遠山村婦女拉幫套的婚俗。這是一個形象的比喻,小說描寫了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及一隻狗的故事,講的是一個山西農村婦女因為生活所迫,委身於兩個男人。她嫁給的那個男人是正式的丈夫,另一個羊倌是非正式的男人,這個男人和她的丈夫雙方達成默契,彼此心照不宣。這個女人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因為經濟原因做出的無奈選擇。章仲鍔六十年代在京郊密雲縣搞四清時,見到過這種畸形的婚姻狀況,所以對鄭義的描寫有真切的了解。他覺得這篇小說的人物寫得非常生動,那條狗也寫得活靈活現。這個令人心酸的故事反映出嚴肅的社會問題,就是農村的貧窮。他擔心《當代》主編孟偉哉不同意發,就寫了幾千字的審讀意見交
內容預覽
一九六七年十月,地區的兩派鬥爭已達到白熱化狀態。代表們正在中央辦的學習班談判,討價還價。而在下面,雙方正緊張地調兵遣將,準備搶占在政治上、軍事上、經濟上有重大意義的戰略要地,造成既成事實,以取得談判桌上得不到的東西。不久,造總兵團這一派的外圍三縣先後失守,井岡山這一派則已集結八縣兵力,兵臨城下。在這嚴重的情勢下,北京的匯報會上,中央文革首長表示對我們兩派的情況十分關切,並分別向雙方旗幟鮮明地表了態:「造反有理!你們是左派,我們是支持你們的!」並重申了江青「九·五講話」文攻武衛的原則:「當階級敵人向我們進攻的時候,我手無寸鐵,怎麼行呢?」「誰要對我武鬥,我一定要自衛,我一定還擊。」根據北京來電,兩派都編印了江青自七月底以來幾次關於文攻武衛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