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阿瓦尔人

来自 知乎 的图片

本名 阿瓦尔人

外文名 avars(英语),

авары(俄语)

别 名 马阿鲁拉尔人

语 种 高加索语系

达吉斯坦语族

文 字 斯拉夫字母

宗 教 伊斯兰教

柔然人,即阿瓦尔人:(英语:avars;俄语:авары)自称“马阿鲁拉尔人”,是北高加索达格斯坦人的一部分,约48.3万人(1979),主要居住在俄罗斯达吉斯坦自治共和国中西部山区和布伊纳克斯克哈萨维尤尔特平原,部分分布在阿塞拜疆北部及北奥塞梯。属欧罗巴人种高加索类型。使用阿瓦尔语,分多种方言,属高加索语系达吉斯坦语族。原有阿拉伯字母的文字,1927年改用拉丁字母,1938年起又改用斯拉夫字母。信伊斯兰教,属逊尼派[1]

目录

简介

阿瓦尔人(Avars)的早期民族史与柔然人、东高加索、里海沿岸地区的古代部落、以及后来的阿尔班人有密切联系。曾划分成各个支系(称作“自由社团”),其遗迹当今犹存。4世纪,匈奴曾侵入达格斯坦地区,7世纪中叶受阿拉伯人统治,9~10世纪被并入基辅罗斯,约于12世纪末建立阿瓦尔汗国,从17世纪起被沙俄兼并。1917年建立苏维埃政权,后曾两次被白军占领,1920年重建苏维埃政权,1921年初成立达吉斯坦自治共和国。

阿瓦尔人是古代欧亚大陆游牧民族之一。他们约在6世纪时迁徙到欧洲中部和东部。到9世纪初以前,一直统治潘诺尼亚平原。

其来源和语言还都未能确定的一个民族,6~9世纪在东欧起过重要作用。原居高加索,后来介入日耳曼人的部落战争。6世纪下半叶以匈牙利平原为中心建立帝国,6世纪末达到极盛时期。7世纪初参加反拜占庭战争,626年几乎占领君士坦丁堡。7世纪后半叶发生内讧,约9000名反对派被赶出帝国。后来又发生起义,使帝国更加衰落。805年被查理曼大帝征服。

现代阿瓦尔人是俄罗斯联邦的少数民族。达吉斯坦人的一支。自称马阿鲁阿尔人。由安季各族即安季人、阿赫瓦赫人、鲍特利赫人、巴古拉尔人、戈多别林人、卡拉京人、京达尔人、恰马拉尔人,以及季多伊各族即别日京人、季多伊人、赫瓦尔申人、贡泽勃人、阿尔钦人等10多个支系组成。经营多种经济,有畜牧业、农业和园艺业。家庭手工业生产,有纺织、织毯、皮革加工、制作铁器和铜器、木器家具、木雕和石刻等。

历史发展

据西史记载,先期西迁之乌古尔(Oghur)诸部主要是为间接或直接地逃避东方大族Avar之压迫,此Avar即是中国史籍中北朝北魏之北方宿敌柔然。因乌古尔(Oghur)中有不少部落曾加入阿提拉之匈人(Hun)部落联盟,故在阿提拉去世、联盟瓦解后这些部落虽退回黑海、高加索、伏尔加之故地,仍泛称为匈人。他们有的保持了原有部落,有的则重新组合,如保加尔人(Bulgar)便吸收了阿提拉之余部,并且包含了相当一部分十姓回纥(Onoghur)成分。在这一时期中(五、六世纪,突厥兴起之前),位于其南之拜占庭帝国也常常将他们统称为匈人(Hun)。

在匈人(Hun)部落联盟瓦解后,匈人(Hun)四分五裂,一部分加入拜占庭帝国作雇佣军,一部分则加入北边之新兴部落,并时时对帝国进行骚扰。

最先在北方威胁拜占庭帝国的匈人部落是Bulgar人,当查士丁尼上台后,在出身阿提拉后人的蛮族将领蒙多(Mundo阿提拉孙子)的领导下,对保加尔人(Bulgar)的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危机一度缓和,但随即又有多瑙河下游以北之九姓回纥(Kutrighur)部落转为拜占庭新的威胁,查士丁尼遂用“以夷制夷”之计,收买其东北之另一匈人(Hun)部落三十姓回纥(Utighur),使两者自相残杀,以坐收渔利。在这些争斗中,陆续有为数不少之十姓回纥(Onoghur)部落西迁至潘诺尼亚平原即从前阿提拉匈人(Hun)之故地定居下来。正当拜占庭与其北方强邻苦斗不已之时,六世纪中叶,东方迁来了更强大之游牧民族Avar人(拜占廷阿瓦尔战争)。

实际上,这一族只是冒用了Avar之威名,而并非真正的Avar人。不过他们很可能是曾经役属于柔然的高车或嚈哒余部,因此借用从前主人之名称也不为过(真正之Avar即柔然人已在此时之东方被新兴之突厥击灭)。Avar之西迁主要便是为逃避突厥之征讨,而作为柔然与嚈哒征服者之突厥的确也从东方对Avar诸部紧追不舍。Avar入欧洲之初,可谓一路顺风,先后征服了Sabir和十姓回纥(Onoghur)诸部,保加尔人(Bulgar)也被迫加入其联盟,就连刚刚在欧洲历史上开始觉醒之斯拉夫部落也大部臣服于Avar;然而,慑于东方日益逼近之突厥之威胁,Avar不得不进一步西迁。当时,多瑙河中游主要由日耳曼部落之格皮德人(Gepid)统治——自匈(Hun)帝国崩溃后他们占据这块心脏地带已逾百年,Avar人便联合其北之伦巴德人(Lombard)共破格皮德人(Gepid),之后独占其地,伦巴人(Lombard)则南下波河流域,占领了查士丁尼历经近三十年之征战才从东哥特人处收复之意大利本土之北半部分,从而粉碎了查士丁尼恢复帝国旧域之迷梦,极大地改变了欧洲历史。Avar人主体遂迁至潘诺尼亚,并带去了相当数量之九姓回纥人(Kutrighur);另一方面,由于Avar人征服了大量的斯拉夫部落,将其带至具有先进文明的拜占庭帝国内外,这就为日后巴尔干地区的斯拉夫化埋下了伏笔。此后Avar多次进犯拜占庭帝国,值突厥内乱无暇西顾之际其势更盛,常与波斯联合夹击拜国。

然而至七世纪二十年代,Avar渐呈衰落之态,公元626年更成为一大转折。在这一年的东方,即将登上皇位的大唐帝国的实际奠基人李世民靠着他的沉着、机智与勇敢,在长安城下的渭水边上慑退了来犯的突厥大军,并与其可汗颉利结下盟誓,不经意间已悄悄地启开了征服东西突厥的帷幕;而就在同一时期的西方的君士坦丁堡城下,君士坦丁堡战役,与波斯结盟并裹胁保加尔人(Bulgar)与斯拉夫人联合进攻拜占庭的Avar人也遭到惨败,从此Avar一蹶不振, 盟迅即瓦解,本部局促于中欧,苟延残喘至九世纪初,终被查理曼之法兰克人与多瑙河之保加尔人(Bulgar)击灭,余众遂融入当地,后同化于马扎尔人及邻近之斯拉夫人。又当Avar强盛时,曾统治高加索等地,因山高地僻,受外界影响较小,故留下一支后裔,这便是当代俄联邦北高加索东部达吉斯坦地区的阿瓦尔人。

560年柔然人、厌哒人被突厥追击逃亡到欧洲,被称为阿瓦尔人。阿瓦尔人打败了阿提拉匈人的后裔库特利格尔、乌特格尔匈人,并把他们纳入自己部落之中。阿瓦尔的版图从伏尔加河延伸到多瑙河河口,阿瓦尔汗的篷车驻扎在多瑙河北岸。他向北攻打斯拉夫各部(安特人、斯洛文尼亚人、文德人);向西进入日耳曼地区,562年在图林的一次大战中被克洛维的孙子奥斯特拉西亚国王西格伯特一世打败。阿瓦尔人遂向黑海撤退。

565年,可汗巴颜可汗登上了阿瓦尔王位。 567年,他与伦巴德人(居住在班诺尼亚的一支日耳曼人)联合,消灭了定居在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的吉别达伊人(日耳曼哥特人)。阿瓦尔人占领了匈牙利,巴颜在古代阿提拉的都城附近建起了他的王庭。阿瓦尔人的统治是从伏尔加河一直延伸到奥地利。阿瓦尔的意外成功使胜利者突厥人不快,突厥于是就查士丁尼与阿瓦尔人之间签订的条约而抱怨拜占庭人。为惩罚拜占庭人,突厥人于576年派波汗进入俄罗斯草原,与该地的乌特格尔匈奴人的末代首领阿纳盖一起,进攻拜占庭的博斯普鲁斯城。

在阿瓦尔人的压力之下,一些保加尔人(库特利格尔匈人的后裔,属于突厥族群)在比萨拉比亚和瓦拉几亚定居下来,后来马扎尔人的到来,又迫使他们由此迁往默西亚(保加角洲)。在多瑙河的新驻地内,匈牙利人继续是可萨汗国的臣民。可萨可汗,以匈牙利人的宗主身份,任命卡巴尔部名叫阿尔帕德的贵族作匈牙利人的大公。当时,日耳曼尼亚的国王阿尔努尔弗在与大摩拉维亚国(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西部)的斯拉夫王斯维雅托波尔克打仗,他向匈牙利人求援。阿尔帕德匆忙赶来打败了斯维雅托波尔克,895年大摩拉维亚国在战争中崩溃,匈牙利人占领和一直居住在匈牙利。匈牙利入侵意大利,910年他们在德国打败了最后一位加洛林王朝的国王路易斯,924年他们越过阿尔卑斯山劫掠法兰克王国。最后,日耳曼王奥托一世于955年在奥格斯堡战役中打败他们,这一次日耳曼社会拯救了欧洲。

拜占庭历史学家塞俄菲拉克特斯·西摩卡塔认为有两种阿瓦尔人,真阿瓦尔人是柔然人:他们是蒙古种人,在整个5世纪一直是蒙古的主人,直到552年才被突厥人击溃和取代。假阿瓦尔人是欧洲中世纪史上的阿瓦尔人,他们是盗用了阿瓦尔这一令人害怕的名称。据说这些假阿瓦尔人是由两个联合起来的部落,即瓦尔部(uar或var,阿瓦尔之名由此而得)和昆尼部(Kunni或Huni,该名暗示其匈人起源)组成。然而,也有人主张uars和Huni——拜占庭人由此创造了Ouarkhonitai一词——是乌戈尔(Ogor)人的两个部落,也就是说,按一些东方学者的说法,是回鹘人的两个部落。但是,历史上的回鹘是突厥种人,而欧洲的阿瓦尔人似乎是蒙古种人。无论如何,565年左右阿瓦尔人——希腊文是Abares,Abaroi,拉丁文是Acari,Acares——进入了欧洲。阿瓦尔人的外貌使拜占庭人想起了古代的匈人,与匈人不同的只是他们的头发是辫成两根长辫子拖在后面。他们是萨满教徒,塞俄菲拉克特斯提到一个巫师,或者称男巫。阿瓦尔人打败了游牧在亚速海西北和顿河河口的库特利格尔和乌特格尔匈人,两者都是阿提拉匈人的后裔。他们把这两支匈人(突厥种)纳入自己部落之中。突厥-蒙古族两大支中的一支经常将另一支的代表们纳入自己的帝国内。

至于中国对柔然有以下记录:“柔然,崛起于四世纪末与六世纪中叶。”(我国南朝称芮芮,北朝翻译为蠕蠕)。是鲜卑的支属。从社仑时期开始,柔然骑兵仿效北魏,开始有了千夫长、百夫长的编制,“千人为军,军置将一人;百人为幢,幢置帅一人”(《北史·蠕蠕传》)。每次出征,“先登者赐以虏获。退懦者,以石击首杀之,或临时捶挞”。424年,大檀可汗率六万骑入云中,“围太武五十余重”。此后,北魏太武帝报复,“424年亲征,获三十余万骑。443年,分兵四道讨伐,柔然仓皇北走。449年太武帝再伐,获人蓄百余万。552年,突厥崛起,攻柔然,灭之。”让我们强调指出,很有可能是阿瓦尔人把马镫的使用传入了欧洲。

在可汗巴严(Bajan)的统领下,阿瓦尔人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以帕诺尼亚河流域(Pannonian Valley)为中心,其势力范围南起亚得里亚海,北至波希尼亚,东临喀尔巴阡,西及阿尔卑斯。虽然本身人口较少,但还是征服了原先住在这里的众多斯拉夫部落。即使在全盛时期,阿瓦尔军队的规模也只有50000名左右,其中还包括了依附的匈人和巴尔干人。 到公元六世纪末,阿瓦尔人一直是东欧地区最强的军事力量。他们不仅牢牢地控制着多瑙河到蒂萨河之间的领地,还四出劫掠。作战时,总让被征服的民族组成的步兵站在前列,而阿瓦尔骑兵作为决定性的打击力量放在中央。

对匈、阿瓦尔一样西迁进入欧洲的少数民族来说,新环境中相对紧张的耕地和众多的当地人口,不再允许他们过游牧的生活。于是这些马背上的民族纷纷沦为雇佣兵,或者帮助蛮族,或者加入拜占庭军队。他们带来的军事革新很快就被采用,体现于拜占庭重骑兵的装备上。阿瓦尔人的贡献是木框、皮面的马鞍,马镫,以及用多层薄铜片穿制的护喉。毫无疑问,马镫是最重要的革新,极大的增强了骑兵的马上格斗能力,可以更有效的控制坐骑,可以在马上站起来;并且将双手解放出来,不用像以前那样紧紧地抓着缰绳,可以装备更大更重型的防盾。

参考来源

  1. 阿瓦尔人, 豆瓣电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