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一正
柯一正(1946年-),臺灣嘉義縣人,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現稱世新大學)電影編導科畢業、美國加州哥倫比亞大學電影碩士。柯一正為臺灣著名之電影、電視廣告、電視劇、舞台劇導演兼演員,曾經擔任世新大學與中國文化大學講師,現任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柯一正的兒子為臺灣演員柯宇綸。
他的代表作為1982年執導的第一部電影《光陰的故事》(第三段:「跳蛙」),藉由電影巧妙地批判臺灣當時的社會現狀,開啟臺灣新電影風潮[1]。此外,1997年的實驗性電影《藍月》將劇本寫成紅、橙、黃、綠、藍五本,電影放映師可以隨意排列組合播映,會產生120種不同的橋段、氣氛與故事軸,但影片播畢仍是一部完整的電影。柯一正自己坦言,這種變化多端的影片架構象徵著生命的無常[2]。
目錄
生平簡歷
1981年和楊德昌、宋存壽等導演參加由張艾嘉製作的臺視《十一個女人》系列劇集,負責執導其中〈快樂的單身女郎〉、〈去年夏天〉兩部作品。同年他以實驗電影《迷林》獲得第4屆獎勵優良影像創作金穗獎,當年的得獎者尚包括蔡明亮、萬仁、麥大傑等人。
1982年他執導電影《光陰的故事》之第三段「跳蛙」,片中流露強烈的社會意識與誠懇的觀察眼光,開啟臺灣電影新浪潮。在1997年的實驗性電影《藍月》中,他依劇本拍成紅、橙、黃、綠、藍五部短片,電影放映師可任意排列組合播放,而產生120種不同的橋段、氣氛與故事軸,但組合起來仍是一部完整的電影。
參與政治
柯一正從電影與文化工作轉入政治參與,熱心投入公民運動,2012年,柯一正參與主辦「反核四 五六運動」,曾與導演戴立忍、陳玉勳、作家駱以軍、吳乙峰與愛亞等60位藝文界人士組織快閃反核活動。柯一正表示,參與主辦「反核四 五六運動」的100個禮拜中,除了自己關心的能源政策外,他接觸各種團體、傾聽各種議題,了解到台灣社會真實的結構問題,並且深感自己的世代,對下一代「掠奪太多,沒有公平地分配資源」。
2013年8月14日,柯一正與作家馮光遠、環保法律人士魯彬、作家南方朔、音樂人林生祥、國立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彭明輝等發起「憲法133實踐聯盟」,推動罷免「曲從馬意、違反民意」的立法委員,以促進台灣民主深化,讓代議士知道民主不是只有4年1次的選舉,罷免更不是只寫在《憲法》第17條與第133條的空話。
2014年3月,柯一正導演參與太陽花學運,在三一八佔領立院期間在立法院待了24天的時間,看到年輕人為社會運動奔走投入,更感覺到「國會應該是屬於這群人的」。
2016年,成為時代力量不分區立委。[3]
參考文獻
- ↑ 參看臺灣大百科全書:柯一正,第二段。
- ↑ 參看臺灣電影筆記:柯一正,第一段結尾。
- ↑ 2016 不分區立委 - 柯一正. 時代力量. [2019-02-24]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