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柯克伍德空隙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柯克伍德空隙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窥见一斑。《淮南子·览冥训[1]》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炎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2]”,地是方形的,而且在这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

目录

名词解释

在小行星带中有一系列被称为柯克伍德空隙的地区,这些地区的轨道与木星的轨道成共振而不稳定,因此这里的小行星很早就已经被排挤掉了。

举例说,只有少数的小行星在轨道长半径为2.5AU之处,相当于轨道周期3.95年,是木星轨道周期的三分之一(因此称为1:3轨道共振)。其它轨道共振的位置都在周期与木星成简单数值比的位置上,这些微弱的共振只会导致小行星的离散,直方图中的突出通常都肇因于小行星家族的出现。.

这些空隙是丹尼尔·柯克伍德在1857年首先注意到的,他也正确的解释了空隙是来自于木星的轨道共振。

近年来,相对来说是少数的高离心率轨道小行星在这些空隙中被发现,例如艾琳达家族( Alinda family)和Griqua family。她们的轨道离心率在以千万年为单位时间基准内缓缓的增加,最后终将因为与大行星接近的遭遇而脱离共振的区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