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柯芬园
图片来自Mimi韩の旅游生活

柯芬园Covent Garden/ˈkɒvənt/),前身本来是西敏寺修道院,位于英国伦敦西区的区域,在圣马丁巷与德鲁里巷之间。区内的皇家歌剧院与小商店是柯芬园的一大特色,而位于东侧的河岸街,就保存着众多十七至十八世纪建造的建筑物。对很多音乐人而言,皇家歌剧院几乎是柯芬园的同义词[1]

目录

历史沿革

早期

在十六世纪英格兰宗教改革时,柯芬园前身的修道院领地被英国王室没收。后来该地成为了果菜市场,往后三百年,柯芬园一直是伦敦居民买卖鲜果的地方。之后伴随著西区都市化,该地成为了集合菜市场购物商场的商业中心,这里的露天摊贩是其一大特色。

罗马不列颠时代,科文特花园的河岸街是一条通往西尔切斯特的路,在《安敦尼行记》中记为“Iter VII”[2]

1200年这里被威斯敏斯特修道院本笃会修士围起来作为花园,

1250年至1283年间写就的一份文献指出这个花园属于“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和女修道院”(Abbot and Convent of Westminster)[3]。13世纪的科文特花园面积约40英亩(16公顷)[4]

1515年时这里才开始被正式称为科文特花园,“科文特”(Covent)一词在诺曼时代英国所用的法语中意思即修道院,等同于“convent”或“monastery”[5]

1985年和2005年在河岸街北部发现了两个盎格鲁撒克逊人遗址,表示在公元600年左右这里曾是一个贸易中心[6]。这一贸易中心在阿尔弗雷德大帝治下消失。

2006年在圣马田教堂挖掘出一座古罗马墓穴[7]

贝德福德庄园(1552–1918)

在1540年解散修道院之后,亨利八世将这里的土地收归己有。1552年,亨利八世的儿子爱德华六世将其赐予第一代贝德福德伯爵约翰·罗素[3]。罗素家族(1694年晋升贝德福德公爵)直到1918年为止一直拥有著科文特花园的土地。[8]

1630年,第四代贝德福德伯爵弗朗西斯·罗素(Francis Russell)雇伊尼格·约翰斯(Inigo Jones)在这里设计、建造了一座教堂和三排房屋,围成了一个广场[9]

因为1654年广场南部形成了一座集市,罗素家族他们搬离了这里,取而代之的是咖啡馆、酒馆和妓院[10]

1669年罗素勋爵和蕾切尔·赖奥思利(Rachel Wriothesley)结婚后,贝德福德庄园扩建[11]

沦为红灯区

18世纪科文特花园地区已经成为了有名的红灯区[12]。有人专门出版了《哈里斯科文特花园小姐名录》(Harris's List of Covent Garden Ladies)来为嫖客提供指南[13]

1913年,第11代贝德福德公爵埃尔布朗·罗素(Herbrand Russell)以200万英镑的价格将这块土地卖给了保守党政客、同时也是土地投机商的哈利·马拉比-迪利,后者在1918年又将其选择权以25万镑的价格卖给了比切姆家族[14]

回归国有

在1924年至1928年,间科文特花园由比切姆地产公司(Beecham Estates and Pills Limited)管理,此公司后来改名科文特花园物业公司(Covent Garden Properties Company Limited)继续运营,仍属比切姆家族。该公司逐步将其所有的地产卖出。

最后在1962年时,以3,925,000英镑的售价,将馀下所有地产一起卖给英国政府建立的科文特花园局(Covent Garden Authority)。

柯芬园特色

柯芬园由修道院改建的购物中心与市集,拥有三百年的历史,随著时代演变慢慢聚集知名品牌与古董食品摊的综合体,贩售奢华品牌与复古小物,发展出充满怀旧英伦气息与独特风格的购物天堂。

广场由玻璃钢铁覆盖,地下挑高中庭前后有两个咖啡座,周围有成排风格殊异的商店;地面楼分为北、中、南三区,除了更多种类的商店外,还有两个市集──苹果市集(Apple Market)和欢庆市集(Jubilee Market),整座商场汇集各种购物乐趣。

广场中央的空间是街头艺人的舞台,每逢11月底开始,更是挤满了食品摊和各色小铺的圣诞市集所在。广场有许多特色商店,像是贩售各种英国茶的 Whittard、以传统玩具和剧院模型著称的 Benjamin Pollock's Toyshop、贩售姆明相关商品的 Moomin Shop 等等;另外还有创立于1970年以皮制革品闻名的 Mulberry。

在柯芬园广场内的苹果市集(Apple Market)中,可以找到各式各样的手工艺品、首饰、摄影作品、T恤、领带等,件件都是艺术家或设计师别出心裁的作品;位于一旁的欢庆市集(Jubilee Market)则以平价衣物、小古玩、纪念品等杂货为主。[15]

参考文献

  1. 柯芬园的皇家歌剧院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6-03-15.
  2. J. S. Cockburn. H. P. F. King; K. G. T. McDonnell, 编. A History of the County of Middlesex: Volume 1. Institute of Historical Research. 1969: 64–74 [31 July 2010]. 
  3. 3.0 3.1 E. J. Burford. Wits, Wenchers and Wantons – London's Low Life: Covent Garden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Robert Hale Ltd. 1986: 1–3. ISBN 0-7090-2629-3. 
  4. F. H. W. Sheppard. Survey of London: volume 36: Covent Garden. Institute of Historical Research. 1970: 19–21 [1 August 2010]. 
  5. Convent.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31 July 2010]. ; also see H. W. Fowler; F. G. Fowler.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4th. Clarendon Press. 1951: 202. 
  6. Jim Leary. Excavations at 15–16 Bedford Street, Covent Garden, London. Pre-Construct Archaeology. [13 August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31 May 2010). 
  7. Ancient body prompts new theories. BBC News. 1 December 2006 [31 July 2010]. 
  8. Alzina Stone Dale, Barbara Sloan-Hendershott. Mystery Reader's Walking Guide: London. iUniverse. 2004: 56. ISBN 0-595-31513-5. 
  9. E. J. Burford. Wits, Wenchers and Wantons – London's Low Life: Covent Garden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Hale. 1986: 6. ISBN 0-7090-2629-3. 
  10. Roy Porter. London: A Social Histor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5–6. ISBN 0-674-53839-0. 
  11. History of the Bloomsbury Estate. Bedford Estates. [15 July 2016]. 
  12. E. J. Burford. Wits, Wenchers and Wantons – London's Low Life: Covent Garden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Hale. 1986: 260. ISBN 0-7090-2629-3. 
  13. Gerald Isaaman. The A to Z of Covent Garden's prostitutes. Camden New Journal. 29 July 2005 [19 July 2008]. 
  14. F. H. W. Sheppard. Survey of London: volume 36: Covent Garden. Institute of Historical Research. 1970: 48–52 [27 July 2010]. 
  15. 伦敦修道院化身活力市集: Covent Garden Market 柯芬园市集. Traveler. 2018-08-08 [2021-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