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柳葉菜花
t0147a07bfc24b346a2.png
圖片來源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26003410&sid=27172729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柳葉菜花

漢語拼音:Liǔ Yè Cài Huā
別名:母懷胎草花、水丁香花
性味歸經:味苦、微甘,性涼。歸肝、胃經
功能:清熱止痛,調經澀帶
主治:常用於牙痛,咽喉腫痛,目赤腫痛,月經不調,白帶過多

柳葉菜花,中藥名。為柳葉菜科植物柳葉菜EpilobiumhirsutumL.的花。具有清熱止痛,調經澀帶之功效。常用於牙痛,咽喉腫痛,目赤腫痛,月經不調,白帶過多。[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柳葉菜花

拼音名:Liǔ Yè Cài Huā

英文名:Epilobium hirsutum L.

別名:地母懷胎草花、水丁香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pilobium hirsutum L.

來源

藥材基源:為柳葉菜科植物柳葉菜的花。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收,陰乾。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約1m。莖密生展開的白色長柔毛及短脾毛。下部葉對生,上部葉互生;無柄,有葉延,略抱莖,兩面被柔毛;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4-13cm,寬7-17mm,基部楔形,邊緣具細齒。花兩性,單生於葉腋,淺紫色,長1-1.2cm;萼筒圓柱形,裂片4,長7-9mm,外面被毛;花瓣4,寬倒卵形,長1-1.2cm,寬5-8mm,先端凹缺,2裂;雄蕊8,4長4短;子房下位柱頭4裂,短棒狀至棒狀。蒴果圓柱形,具4棱,4開裂,長4-7cm,被長柔毛及短腺毛;果柄長0.5-2cm,密生小乳突。種子橢圓形,棕色,先端具一簇白色種纓。花期4-11月。

化學成分

柳葉菜地上部分含沒食子酸(gallic acid),3-甲氧基沒食子酸(3-methoxygallic acid),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和金絲桃甙(hyperoside)。另外本品還含山奈酚(kaemp ferol),槲皮素(quercetin),楊梅樹皮素(myricetin),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甙(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楊梅樹皮素芸香糖甙(myricetin rubinoside)和異槲斗酸(isovalonic acid)。此外,葉和花還含有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山楂酸(crategolic acid),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阿江欖仁酸(arjunolic acid)和23-羥基委陵菜酸(23-hydroxytormentic acid)。

性味

味苦;微甘;性涼

歸經

歸肝;胃經

功能主治

清熱止痛;調經澀帶。主牙痛;咽喉腫痛;目赤腫痛;月經不調;白帶過多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2]

摘錄

中華本草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消炎,調經止帶,止痛。治牙痛,急性結膜炎,咽喉炎,月經不調,白帶過多。」

相關配伍

  • 1、治牙痛,火眼,月經不調:地母懷胎草花9-15g。水煎服。(《雲南中草藥選》)
  • 2、治白帶過多:水丁香花9-15g。水煎服。(《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分布區域

分布於東北華北中南西南陝西新疆、浙江、江西、台灣、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2800m的林下濕處,溝邊或沼澤地。[3]

參考資料

  1. 柳葉菜花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柳葉菜花中醫世家
  3. 柳葉菜花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