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橋晚眺 陸游
柳橋晚眺是一首寫景的五言絕句。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黃昏時分所眺望的景色,表現了他恬淡閒適的心緒,亦暗暗抒發了其壯志未酬的淡淡悲情。全詩調動聽覺和視覺,注意色彩和動靜,變換視角和視線,將柳橋周圍的景色描繪得恬靜優美;它滲透着詩人的思想感情,反映出他晚年精神世界的一個側面
目錄
原文
譯文
小溪之濱,能聽到魚兒跳水的聲音,縱橫交錯的樹林,靜候着白鶴飛回。
幾片閒散的浮雲喲,總難匯成小雨,只好貼着那碧綠的山腰,緩緩飄飛。
賞析
此詩是詩人晚年在山陰家居時作,寫景物「聞魚躍」、「待鶴歸」、「閒雲」等,抒發了賦閒不用、壯志未酬的淡淡哀思。首聯寫自己賦閒無聊的情景。次聯以閒雲自喻,「故傍碧山飛」,是出於不得已,曲折地抒發了懷才不遇的哀思。
整首詩是黃昏的景象。小浦,橫林,閒雲,三個景象依次漸行漸遠,都是眺的結果。語有寄託,不得滋潤蒼生,只好如閒雲野鶴。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宋寧宗嘉泰元年(1201)秋,作者在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家居,時已經七十七歲。柳橋在紹興府東南二里,人們常在這裡送別。詩人常來漫步,並多次形諸詩篇,此詩是詩人在秋夜裡佇立柳橋所看到的景色時所作。
簡析
《柳橋晚眺》是一首寫景的五言絕句。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黃昏時分所眺望的景色,表現了他恬淡閒適的心緒,亦暗暗抒發了其壯志未酬的淡淡悲情。全詩調動聽覺和視覺,注意色彩和動靜,變換視角和視線,將柳橋周圍的景色描繪得恬靜優美;它滲透着詩人的思想感情,反映出他晚年精神世界的一個側面。
陸游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