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樹怨》選自元末明初劉基創作的筆記--《郁離子》第九卷。

郁離子》不僅集中反應了作為政治家的劉伯溫治國安民的主張,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觀、哲學思想、經濟思想、文學成就、道德為人以及淵博學識。在寫作《郁離子》的過程中,劉伯溫的整個思想體系,尤其是對社會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張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統[1]

目錄

原文

郁離子曰:「樹天下之怨者,惟其重己而輕人也。所重在此,所輕在彼,故常自處其利而遺人以不利,高其智以下人之能,而不顧夫重己輕人,人情之所同也。我欲然,彼亦欲然,求其欲弗得則爭。故爭之弗能,而甘心以讓人者,勢有所不至,力有所不足也,非夫人之本心也。勢至力足而有所不為,然後為盛德之人,雖不求重於人,而天下之人莫得而輕之,是謂不求而自至。今人有悻悻自任者,矜其能以驕,有不自己出,則不問是非皆以為未當,發言盈庭,則畏之者唯唯,外之者默默焉。然後揚揚乎自以為得,而不知以其身為怨海,亦奚益哉?昔者智伯之亡也,惟其以五賢陵人也。人知笑智伯而不知檢其身,使亡國敗家接踵相繼,亦獨何哉?」

譯文

郁離子說:「樹立天下怨敵的人,是因為他只看重自己而輕視別人。所看重的在這裡,所輕視的在那裡,所以常常把自己放在有利的位置,而把不利留給別人;用貶低別人的能力的辦法來提高自己的智慧,而無所顧忌地重已輕人,這是人情相同的地方。我要這樣,他也要這樣,尋求他們的欲望不能得到,就爭奪。因此不能爭到的,就心甘情願地把它讓給別人的原因,是威勢有達不到的地方,力量有不足的地方,並非出自本心。威勢能達到並且力量也充足卻有所不為,就成為道德高尚的人了,雖然不求被人看重,但天下的人也沒有輕視他的,叫做不求自來。今人有的自找怨恨,自恃他的才能而驕傲,只要有不是自己發出的,就不問是非都認為不當,發言滿庭,就使害怕他的人唯唯喏喏,對他見外的人就默默不語了。然後滿臉喜氣自以為得意,而不知道因此他自身成為怨海,這又有什麼好處呢?從前晉國智伯的滅亡,是由於他憑着五賢欺侮人。人們只知道譏笑智伯,卻不知道檢點自身,使亡國敗家的悲劇接連發生,又是為了什麼呢?」

寓意

做人應首先認清自已,把自己放在適當位置。不要凌駕於他人之上,應相敬相重。看重自已而輕視別人,貶低他人以抬高自己,甚至不擇手段地打擊排斥他人,只能導致四面樹敵,置身於防不勝防之中,而最終結果便是自取滅亡。

作者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2]

視頻

樹怨 相關視頻

來聽劉伯溫《郁離子》中「道士救虎」的故事!漲知識
陳勝華轉述<郁離子>新書發布

參考文獻

  1. 劉基主要著作,文學360, 2020-04-20
  2. 揭秘大明王朝第一謀臣劉伯溫 ,搜狐,2016-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