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年華
年齡稱謂簡介
年齡稱謂是古代代指年齡的稱呼,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年齡稱謂來源
古人的年齡稱謂來源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還有依據生理特徵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餵奶。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
另外,我們常說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則來自於《論語·為政篇》的記載:「子曰: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我國還有干支紀年的傳統,六十年為一輪,故又有六十歲為「花甲之年」的說法。杜甫有詩句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於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別稱。
當然,古代年齡稱謂並不止這些,還有許多散見於各類古書中,因較少使用而未被流傳下來。上面所述這些因使用頻率高,生命力強而被後人沿用了下來。有些還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日常交際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從「嬰兒」和「兒童」兩個詞中,我們已看不出歷史和今天的區別了。
「桃李年華」釋義
桃李年華是借指女子20歲,意思是這個時期的女子正像桃李盛開的時候一樣艷麗動人。
虞姬怨——年華灼灼艷桃李
【年】漢典考證:〔又葉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考證:〔又葉禰因切,音民。〕 謹按禰因切非民字之音。謹照音義民改紉。
【華】〔古文〕《唐韻》戸花切《集韻》胡瓜切,音劃。《書·舜典》重華協於帝。《傳》華謂文德。又《禮·檀弓》華而睆。《疏》凡繪畫,五色必有光華,故曰華畫也。又《廣韻》草盛也。又粉也。《曹植·洛神賦》鉛華弗御。又發白也。《後漢·陳蕃傳》蹇諤之操,華首彌固。又華林,園名。《魏志》芳林園卽今華林園。又地名。《戰國策》說趙王於華屋之下。《史記·秦本紀注》華陽,地名。《吳志·孫皓傳》皓舉大衆出華里。又《水經注》河水東南徑華池。又華表。《古今注》堯設誹謗木,今之華表。又星名。《晉書·天文志》大帝九星曰華蓋。又《韻會》胡化切,音
【灼灼】1.明亮貌。晉傅玄《明月篇》:「皎皎明月光,灼灼朝日暉。」唐韓濬《清明日賜百僚新火》詩:「灼灼千門曉,煇煇萬井春。」《封神演義》第七五回:「余元的寳劍,光華灼灼。」魯迅《野草·臘葉》:「今夜他卻黃蠟似的躺在我的眼前,那眸子也不復似去年一般灼灼。」2.鮮明貌。《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晉陸機《擬青青河畔草》詩:「粲粲妖容姿,灼灼美顏色。」唐楊衡《寄贈田倉曹灣》詩:「芳蘭媚庭除,灼灼紅英舒。」《花月痕》第十三回:「隔水望芙蕖,芙渠紅灼灼。」3.明白貌。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郊祭》:「天下福若無
【艷】《類篇》與艷同。詳豆部艷字注。
【桃李】1.桃花與李花。《詩·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華如桃李。」後因以「桃李」形容貌美。唐張說《崔訥妻劉氏墓誌》:「珪璋其節,桃李其容。」2.《韓詩外傳》卷七:「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後遂以「桃李」比喻栽培的後輩和所教的門生。唐劉禹錫《宣上人遠寄和禮部王侍郎放榜後詩因而繼和》:「一日聲名遍天下,滿城桃李屬春官。」《資治通鑑·唐則天后久視元年》:「仁傑又嘗薦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數十人,率為名臣。或謂仁傑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明李東陽《胡忠安公輓詩四十韻》:「桃李當時盛,葭莩後代連。」[1]
參考來源
- ↑ 虞姬怨——年華灼灼艷桃李 ,吳江詩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