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岭
基本内容
中文名:桃花岭
古道由来:秦朝
地理位置:镇海九龙湖镇横溪村
基本信息
桃花岭,位于镇海九龙湖镇横溪村,通江北区云湖乡和慈溪市方家河头。光绪《慈溪县志》记载,桃花岭,位于县东三十五里。按桃花岭自东而西俱隶慈溪境,其北旁出者乃入镇海境耳。《雍正志》记载:“半属慈、半属镇海。志谓西界慈溪者均误,西北二十里资西寺北亦有桃花岭不甚著名,故附于此。”
清朝诗人王铿留诗曰:“桃花开未开,踏破岭云来。春色杳然去,涧泉流不迥。人烟出林远,日影落山颓。村店招人歇,停舆且举杯。”
历史上,岭以桃花而命名,据闻花事最盛时期,有十里桃花,如云美景。走在古道上的,不止文人墨客。据资料记载,自古时起,便有桃花岭古道。沿桃花岭古道往北方一折,便与慈溪达蓬山遥相呼应,两者相距不过数公里。
历史故事
相传公元221年,秦朝方士徐福为求长生不老药率众从秦山村走到桃花岭。他们抵达达蓬山,下海东渡。
清朝时,乞丐夜宿桃花岭,听到有两人对话:镇海某员外公子患病,惟有乞丐身上污垢可治。乞丐连夜下山送药,公子获救。员外上岭修筑“救命亭”,即三界亭。
桃花岭不仅是一条古道,更是一处抗日革命老区。
1943年,日军占领慈溪县城,占据小黄泥尖高峰。挖战壕、筑碉堡,控制慈镇、三北地区。当时金沙村四周群山,如后茅山、洞山、石柱、云岫和桃花岭一带,都是我新四军抗日根据地。
1944年2月15日,在桃花岭、望海尖、石柱山一带,新四军三支队、五支队与日伪军上千人开展战斗,十几名新四军战士牺牲。后来,群众将他们安葬在石柱山窝兽岗之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