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桐鄉-浙江省嘉興市下轄縣級市

桐鄉站

桐鄉市位於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隸屬於嘉興市。1985年列入全國首批開放縣(市)。東距上海131公里,北離蘇州74公里,西鄰杭州65公里,居滬、杭、蘇金三角之中。下轄3個街道、9個鎮、2個新區,2010年總人口82萬。

桐鄉市地處東南沿海,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雨水豐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濕、夏熱、秋燥、冬冷的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16.5℃。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4.0℃,極端最低氣溫-11.0℃。

2016年桐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93.7億元。年度財政總收入達到100.5億元,年均增長8.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58億元,年均增長9.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80.6億元,實現翻番。三次產業比重由5.5∶54.7∶39.8調整為4.1∶47.8∶48.1。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市)。

2018年11月,入選2018全國「幸福百縣榜」、 2018年工業百強縣(市),入選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2018年12月,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100強、投資潛力100強。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桐鄉市

外文名稱: Tongxiang Shi

別 名: 菊鄉

行政區類別:縣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下轄地區: 梧桐街道、鳳鳴街道、龍翔街道

政府駐地: 梧桐鎮振興東路600號

電話區號: 0573

郵政區碼: 314500

地理位置: 浙江省嘉興市

面 積: 727平方公里

人 口: 83.44萬人(2016年常住人口)

方 言:吳語(太湖片)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烏鎮,豐子愷故居,茅盾故居、福嚴寺等

機 場:桐鄉機場(籌)

火車站:桐鄉火車站(高橋)

車牌代碼: 浙F

名 人: 豐子愷、茅盾等

行政代碼: 330483

高等院校:浙江傳媒學院桐鄉校區

歷史沿革

周朝

市境周時名御兒,屬越國。

春秋

為吳越接壤爭戰之地。越王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敗越於夫椒(夫椒山,在太湖中),自御兒至今錢塘江以西皆屬吳。

戰國

初年,吳越戰事又起。越王勾踐二十四年(吳王夫差二十三年,魯哀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73年)冬,越王勾踐滅吳,市境復歸越。越自勾踐以下,傳六世而為楚所滅,楚國「盡取故吳地至浙江(錢塘江)」,此地遂入楚境。

秦朝

統一中國,郡縣天下。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前222),置會稽郡,下設由拳(嘉興)、烏程(湖州)等縣,今市境屬由拳縣。

西漢

御兒又稱語兒。

高祖五年(前202),境屬楚國。

六年(前201),境屬荊國。

十二年(前195),改荊國為吳國,今市境屬吳國。

前元四年(前153)以後,恢復會稽郡,境屬會稽郡。

元封五年(前106),全國置十三州刺史部,境屬揚州會稽郡。

東漢:

永建四年(129),割錢塘江以東為會稽郡,錢塘江以西為吳郡。境屬吳郡。

三國

吳黃龍三年(231),由拳縣「野稻自生,改為禾興」。

吳赤烏五年(242),避太子和諱,改禾興縣為嘉興縣,屬吳郡。境隸屬嘉興。

南北朝

此後歷晉、宋、齊、梁不變。

陳永定(557-559)初立海寧郡,今市境部分地域隸屬海寧。

隋朝

並嘉興縣入吳縣,今市境屬吳縣,隸屬蘇州。

唐朝

武德七年(624)復置嘉興縣,隸屬蘇州。今市境屬蘇州嘉興縣。翌年,又廢嘉興入吳縣。境隸屬吳縣。

貞觀八年(634),復置嘉興縣,屬蘇州,今市境其時仍名御兒,為嘉興縣西南境。

乾符六年(879),升御兒鄉為義和鎮。

五代

後梁開平初,吳越王錢鏐廢鎮稱義和市,屬杭州。今市境隨嘉興隸杭州。

後晉天福三年(938),吳越王錢元瓘析嘉興縣西南境的崇德、南津、語兒、千乘、積善、石門、募化七鄉置崇德縣,設縣治於義和市(今崇福鎮),屬杭州。

天福五年(940),錢元瓘於嘉興縣置秀州,為吳越國所轄十三州之一,崇德與嘉興、海鹽、華亭同為秀州屬縣。

北宋

熙寧十年(1077),再割嘉興縣之梧桐、永新、清風、保寧、千金五鄉入崇德縣。

政和七年(1117),賜秀州名為嘉禾郡。崇德縣隸嘉禾郡。

南宋

慶元元年(1195),升秀州為府,稱嘉興府。

嘉定元年(1208),又升嘉興府為嘉興軍節度。崇德縣仍隸屬嘉興。

元朝

元十四年(1277),改嘉興軍節度為嘉興路,置嘉興路總管府,後屬於江浙行省,下轄崇德等三縣一府(華亭府)。

元貞元年(1295),升崇德縣為崇德州,隸屬嘉興路。

明朝

洪武二年(1369),復改嘉興路為嘉興府、崇德州為崇德縣。

洪武十四年(1381),嘉興改隸浙江布政司。從此,崇德隨嘉興隸於浙江。

宣德五年(1430),巡撫、大理寺卿胡概奏析崇德東境募化、千金、保寧、清風、永新、梧桐六鄉置桐鄉縣,設縣治於梧桐鄉鳳鳴市(今梧桐街道)。

清朝:崇德、桐鄉兩縣同隸屬嘉興府。

康熙元年(1662),因崇德之名與清太宗皇太極年號同,故避諱稱石門縣,同時改石門鎮為玉溪鎮。

民國

元年(1912),廢嘉興府,石門、桐鄉兩縣屬錢塘道。

3年,石門復稱崇德。

民國16年廢道制,兩縣直屬浙江省政府。

27年劃屬浙江省第二行政督察區。

28年至民國36年屬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區。

37年後屬浙江省第一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5月,桐鄉、崇德先後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崇德、桐鄉兩縣同隸屬嘉興專區。

1958年11月,崇德縣併入桐鄉縣。

1970年,改嘉興專區為嘉興地區,桐鄉縣隸屬嘉興地區。

1983年,撤銷嘉興地區,分設嘉興市、湖州市,桐鄉縣隸屬嘉興市。

1993年,桐鄉撤縣設市,隸屬嘉興市。

地理環境

地域

桐鄉市位於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地理坐標北緯30°28′~30°47′、東經120°17′~120°39′。東連嘉興市秀洲區,南鄰海寧市,北毗德清縣、杭州市餘杭區,西北接湖州市南潯區,北界江蘇省吳江區。

地形

桐鄉市境為長江三角洲平原的一部分,境內地勢低平,無一山丘,大致東南高、西北低,略向太湖傾斜,平均海拔5.3米。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桐鄉境內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截至2013年,主要植物資源有485種,其中藻類12種、苔蘚植物10種、蕨類植物8種、裸子植物20種、被子植物458種。主要動物資源有無脊椎動物198種,脊椎動物217種。

土地資源

截至2013年,桐鄉市有耕地3.88萬公頃,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53.3%。其中:水田2.86萬公頃,旱地1.02萬公頃,分別占耕地面積的73.7%、26.3%。桑園0.83萬公頃,占全市總面積的11.7%。 [1]

經濟概況

第一產業

2013年桐鄉農業經濟提質增效。「兩區」建設新增糧食生產功能區2.2萬畝,建成省級主導產業示範區1個、特色農業精品園2個;完成高標準農田示範項目3萬畝、土地流轉1.6萬畝;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完成圩區整治3.2萬畝、河道整治130公里。 現代農業有序發展,「兩區」建設紮實推進,新增糧食功能區2.2萬畝,建成省級主導產業示範區(精品園)3個,新增農村土地流轉面積1.6萬畝。

2017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802.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68億元,增長2.2%;第二產業增加值406.05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370.89億元,增長7.2%。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3.2:50.6:46.2。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115454元,比上年增長6.5%,按平均匯率計算折合約為1.71萬美元。

第二產業

2013年桐鄉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工業經濟平穩發展。工業強市建設列入全省試點,全年淨增規模以上企業95家、億元企業12家,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1138.9億元,同比增長7.5%;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至35%。

2013年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138.9億元,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35%;完成印染等重點行業22個項目落後產能淘汰。

第三產業

2013年桐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新增服務業限額以上企業119家、分離發展服務業29家;全市實現「個轉企」199家。烏鎮省級旅遊試驗區已經省政府批准,烏鎮國際旅遊區被列為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範區,全市共接待遊客1189萬人次, 實現旅遊收入10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6%和18.9%。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41.6億元,其中市外產值128.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和45%。

2013年共接待遊客1189萬人次,旅遊收入首破百億大關,新增服務業限上企業119家,完成「個轉企」服務業企業90家,分離發展服務業29家。 [2]

交通

公路

2012年末,桐鄉市公路總里程1974.9千米,其中國道54.31千米,省道24.81千米,縣道348.67千米,鄉道434.05千米,村道1101.61千米,專用公路11.44千米。按公路等級分,有高速公路43.69千米,一級公路145.95千米,二級公路86.25千米,三級公路243.68千米,四級公路972.76千米,准四級公路482.56千米。有公路橋樑1456座,計59821.25延米,其中互通式立交橋10座,特大橋2座,大橋66座,中橋409座,小橋979座。

鐵路

滬杭鐵路客運專線桐鄉段全長18.86千米,設高鐵桐鄉站,屬上海鐵路局嘉興市車務段管轄。上海鐵路局優化調整滬杭高鐵列車運行圖,新時刻表2013年12月21日零點起執行,高鐵桐鄉站增至46個班次,其中上行(上海、北京方向)24列,下行(杭州、廈門方向)22列。

水路

2012年末,桐鄉市有航道271.54千米,其中四級航道66.32千米,通航500噸級船舶;五級航道17.32千米,通航300噸級船舶;六級航道101.89千米,通航50噸至300噸級船舶。全市有在冊營運船舶915艘,其中烏鎮景區119艘,客位930座。載貨參考噸位17.63萬噸。2012年完成水路貨運量1745萬噸,貨物周轉量23.99億噸公里;港口吞吐量1812.9萬噸,比2011年增加160.9萬噸。徵收港航事業費380.6萬元,通行費607萬元。

文化

桐鄉文化底蘊深厚,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運河文化、古鎮文化等交相輝映,石門羅家角遺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新地里良渚文化遺址是目前已知的全國良渚文化時期最大部族墓葬群;桐鄉文化名人輩出,趙汝愚、張履祥、呂留良、茅盾、豐子愷、金仲華、錢君陶、徐肖冰等文化名人在這裡誕生。

桐鄉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

旅遊

烏鎮景區

烏鎮曾用名烏墩和青墩,具有六千餘年悠久歷史。是全國二十個黃金周預報景點及江南六大古鎮之一。烏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1991年,烏鎮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999年開始古鎮保護和旅遊開發工程,現烏鎮景區已被評為國家AAAAA級景區,是全國20個黃金周預報景點之一。

豐子愷紀念館

豐子愷是中國現代史上一位全才的藝術家,他獨創了「子愷漫畫」,成為中國近代漫畫的開山鼻祖。1933年,他在家鄉桐鄉市石門鎮設計建造了寓所,用抓鬮的方法取名為「緣緣堂」。緣緣堂東側,是豐子愷漫畫館,漫畫館建築面積800多平方米,是中國第一個漫畫館。館內有豐子愷藝術生涯陳列室、豐子愷書畫精品陳列室、中國當代漫畫作品陳列室和由40塊石碑組成的豐子愷漫畫碑廊等。

福嚴佛教文化苑

福嚴佛教文化苑建於2001年,其以佛教文化為內涵,以奇石文化為特色,集宗教、遊覽、休閒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總占地面積40000平方米,分東西二苑。

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位於中市觀前街十七號,進新華路與觀前街交叉口的東側,坐北朝南,前臨觀前街,後靠雁飛閣商場,西沿新華路,東臨立志書院。

金仲華故居

金仲華故居原座落於梧桐鎮魚行街 139號(舊為東南街12號),為三開、四進江南民居建築,建於清晚期。

君陶藝術院

君陶藝術院隸屬於桐鄉市人民政府,於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日舉行落成典禮放。 君陶藝術院是一座多功能的藝術博物館。

侯波徐肖冰攝影藝術館

攝影藝術館共兩層,建築面積600多平方米,有上下兩個展廳,分別展出延安、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和建國初至1961年兩個時期的珍貴攝影藝術作品200餘幅。

豐同裕

豐同裕染坊就坐落在古吳越分疆之地石門,一個有着悠久歷史文化的千年古鎮, 瀕臨京杭大運河,水上交通便利,這對當地發展印染業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這個百年老店是著名漫畫家豐子愷家祖上傳下來的一家染坊店。

蠶桑絲綢博物館

位於桐鄉市區慶丰南路,是一個融蠶桑生產歷史與蠶桑文化於一體的博物館。博物館分上下兩層,設蠶桑、絲綢兩個展廳,通過圖片、實物和文字資料,介紹蠶桑的歷史,栽桑養蠶的具體過程和桐鄉特有的掃蠶花、軋蠶花、龍蠶會等蠶鄉風俗習慣以及繅絲、織綢生產技術的發展,並陳列有栽桑養蠶織綢的工具。

名人

程本立(?-1402),字原道,號巽隱,宋儒程頤後裔。遠祖杞於宋理宗嘉熙間(1237-1240),官承信郎,著有《巽隱集》。

張伯淳(1242-1302),字師道,號養蒙,崇德(今屬桐鄉市)人。咸淳七年進士,拜侍讀學士。起著作頗豐,最著名的是著有《養蒙齋集》一書。

衛富益,宋末元初崇德人。祖籍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九世祖淇,宋仁宗至和(1054-1056)間,為崇德縣令,卒於任所。著有《易經集說》、《四書考證》、《讀史纂要》、《性理集義》、《耕課怡情錄》等書。

輔廣,字漢卿,號潛庵。祖籍趙州慶源。生平以著書為己任,著述甚宏,有《詩童子問》、《晦庵先生語錄》、《朱子讀書法》三種,《四庫全書》提要著錄;另有《六經集解》、《尚書注》、《四書纂疏》、《論語答問》、《孟子答問》、《通鑑集義》等。

莫元忠,字子直。莫琮長子。宋乾道八年(1172)登進士第。歷官曆陽(今安徽和縣)主簿,懷寧(今安徽西南部)縣丞,名聲很大。

莫若晦,字子明。莫琮次子。未弱冠(未成年)即考中秀才。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登進士第。歷任江東帥幕、平江(今蘇州)通判,遷升宜春(今江西西部)知府。

莫似之,字子飲。莫琮三子。南宋淳佑四年(1244)甲辰考中進士。任丹徒(今江蘇丹徒)尉,整肅腐吏;撙節公費,成績燦然。

莫若拙,字子才。莫琮四子。南宋淳佑元年(1241)辛丑考中進士。任真州(今江蘇儀征、六合一帶)教授。修貢興學,美名盛傳。

莫若沖,字子謙。莫琮幼子。南宋淳熙二年(1175)登進士第。歷任安吉(今浙江安吉縣)縣尉、毗陵教官、安吉知縣。

趙汝愚(1140-1196),字子直,南宋人,系宋王朝的皇室宗親,恭憲王趙元佐的七世孫。死後追封福王。

濮鳳,字雲翔,原籍山東曲阜親賢鄉。父名原,字南岩,為宋左僕射。

潘蕃(1438-1516),字廷芳,號愚叟,崇德(今屬桐鄉縣)人。蕃初冒姓鍾,歷官山東、湖廣左右布政使。成名後,恢復原姓。

貝瓊(1315-1379),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別號清江(初名闕,字廷臣)。詩風溫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領袖一時。著有《中星考》、《清江貝先生集》、《清江稿》、《雲間集》等。

茅盾(1896(丙申年).7.4 - 1981.3.27),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嘉興桐鄉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

張履祥(1611—1674),字考夫,號念芝,世居桐鄉縣清風鄉爐鎮(今爐頭鄉)楊園村,通稱楊園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理學家,清初朱子學的倡導者。

留良(1629—1683)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和學者,又是詩人、時文評選家、出版家和名中醫,學者稱他為「文化全才」。

太虛大師,法名唯心,字太虛,號昧庵,俗姓呂,乳名淦森,學名沛林。與印光、虛雲和弘一四位大師是民國時期的四大高僧。是中國近代佛教改革運動中的一位理論家和實踐家。 、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