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桐峪镇位于左权县城东南35公里处,207国道贯穿全镇,国土总面积154平方公里,共有29个行政村,3345户,10815口人,劳力5130个,耕地面积130096亩,粮食播种面积9296亩。2001年度农民人均收入1680元,粮食总产2396吨。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谷子、薯类等。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磁石、镁矿、兰晶石花岗岩、石棉等,207国道沿线为农耕区,桐峪沿线为矿区。

2017年11月,桐峪镇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1]

目录

简介

桐峪镇位于左权县城东南35公里处,207国道贯穿全镇,国土总面积154平方公里,共有29个行政村,3345户,10815口人,劳力5130个,耕地面积130096亩,粮食播种面积9296亩。2001年度农民人均收入1680元,粮食总产2396吨。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谷子、薯类等。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磁石、镁矿、兰晶石、花岗岩、石棉等,207国道沿线为农耕区,桐峪沿线为矿区。

桐峪镇下辖

小荫沟村、坐岩口村、壑岩村、碾草渠村、南冶村、南坡村、桥上村、苇则村、前山村、北岸村、西峧村、马家坪村、桐峪村、滩里村、中庄村、下武村、武家峧村、杨家峧村、墙头岭村、小南峧村、西隘口村、东隘口村、上武村、南峧沟村、白家庄村、皇家庄村、周家垴村、申家峧村、石暴村等。

历史

抗战时期,这里曾是一二九师司令部和八路军总部 机关所在地,刘伯承、邓小平、刘华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长达四年之久。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的十三年来,全镇上下大力实施"区块开发、科教兴镇、大户带动"三大战略,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全镇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全镇农村经济综合排名连续三年名列全县第一,镇党委连续五年被县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二年被市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1994年获省政府"科学技术工作先进乡(镇)"奖,1995年获省科协"优秀科普文明乡(镇)"奖,2000年省农业厅、省农科院、山西农大在这里建立了农业新科技术示范基地。

农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在调整产业结构工作中,桐峪镇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以科技为先导,在更新观念的前提下,积极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在优质核桃栽植、蔬菜种植、名特优水果种植、特种养殖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目前,全镇共有优质核桃苗木基地5个,栽植优质核桃苗15万株,涌现出了以下武村为代表的核桃生产专业村16村。全镇发展日光温室大棚100栋,小拱棚300亩,涌现出了以上武村李现伟、任锁明和滩里村申海红、李七锁等为代表的蔬菜种植专业户160个。名特优水果在红堤葡萄种植的基础上,又引进了金太阳杏,凯特杏和智利油桃等新品种。以小尾寒羊为主的特种养殖初具规模,全镇培育出小尾寒羊养殖大户5户,共养殖小尾寒羊1000只,涌现出了以市人代表徐丽琴为代表的综合农业开发示范户5户。另外,按照各政府的安排部署,退耕还林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现已退出耕地700亩,完成造林1000亩,与华德公司联营开发耕地2000亩,栽植核桃树500亩,酸枣嫁接大枣1500亩,成为桐峪调产的新亮点。

民营企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在昌鑫矿山有限责任公司的带动下,双玉电石厂、金星选矿厂等一大批民营企业脱颖而出,全年共创产值5000万余元,实现利税300多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一直是制约村镇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关怀下,全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有了很大改观。投资30万元,新建卫生院综合门诊大楼,改善了就医条件。投资50万元,扩建、改建中学教学用房1200m2。投资1800万元,完成了3.6万千伏电力增容。投资600万元,完成20公里桐粟线铺油拓宽改造工程。投资80万元,完善了西隘口到下武段的喷灌水利设施工程,特别是在今年的路网建设工程中,全镇上下群情振奋,完成了11个村的通村水泥路工程,总里程13公里,投资750万元,工程总量4.42万m3,投工8.6万个,出动机具2800台次,全镇道路交通面貌有了一个大的改观。集镇建设也借助路网建设这条大船有了新的进展,桐峪、滩里、下武、白家庄、前山、北岸等村的街道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精神文明建设再出新成果 镇党委、镇政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全镇共涌现出"十星级文明户"1160户,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水平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23村2500户通了有线电视,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80%,25村开通了程控电话,还开通了移动电话。双拥工作,计划生育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农村基层党建再上新水平 以上工作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一批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广大党员忠实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镇党委不断探索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路子,《党员行为监督卡》这个党员管理的好方法受到了省、市、县委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市推广。[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