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的變遷(陳小丹)
作品欣賞
檔案的變遷
與往常工作日一樣,開燈,提水,洗杯,擦拭桌椅。突然,一陣微信電話聲響起,嚇我一跳。捏起手機一看,股長打來。邁着疑慮的步伐,來到了五樓辦公室。原來,是本單位的直屬市局領導,帶着一眾數字化檔案科研項目人員,準備對本單位的紙質版檔案,進行數字化轉型處理。作為單位的檔案管理人員,自然地,這也將成為我所需要配合的工作項目。
但這高科技項目,我聽着陌生。隨行市局主管檔案的連科長,看出我的迷茫。她解釋說,數字化檔案管理,是在前期紙質檔案整理的前提下進行電子化處理,保存於光盤上,具有儲存、管理、共享等功能,能夠有效地減少文件庫房占地,節省保管設備與人員方面開支,又能更方便統計和遠程查詢的進行,是對檔案更長期有效的進行保管。總而言之,將檔案、文件等資料,通過掃描儀,掃描成圖像文件,再通過處理轉換成電子文檔,建立目錄和索引,製作成電子文件,已是當務之急。
用高科技網絡來替代人工,已經是新時代的趨勢。按照我之前傳統的檔案整理,是完完全全的純手工操作。一般,由各股室移交進來的檔案,都必須經過下列的操作流程:收集資料、整理文書、文檔分類、登記類別、裝訂成冊、宗卷歸檔。以便於日後的檔案利用及查閱。且不說是否枯燥乏味,且耗時耗力,效率緩慢。但完全使用網絡成本來替代人工成本,是不是使得檔案人員流失,相信,絕大多數的檔案工作者,都會與我一樣,有着同樣的憂慮。
這樣的憂慮,來源於一個切身的問題:「在下一個世紀會否失業?」這個問題,並不是出於對自身才華與能力的懷疑,而是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的懷疑。今天,人們已經相信網絡和科學技術正在重新構建我們的世界。這兩者差不多同時出現,又同時成長,網絡與科技在迅速提高交流速度的同時,又迅速降低交流成本,使人們在與世界打交道時,獲得了最直接和最根本的權利。我知道檔案者的不安,是害怕與圖書那般的紙質檔案會消失。這個不安,又是來自於兩個方面。
首先,會害怕失去了手觸摸紙張時的親切感。這樣的感受是來自於我們祖先的賜予。祖先就像留下房屋和街道一樣,留下了手和紙難以分離的親密之感。作為一名有七、八年檔案齡的我,每一卷檔案都要從我手中形成。這種手與紙質之間的感受已經是難以抹滅的記憶。現在,數字化檔案管理系統的出現,讓我似乎意識到,某一天不再需要為文件整理成為紙質卷宗檔案了。這樣的意識,也在所有檔案管理者人群中迅速瀰漫,越來越多的檔案人相信無紙化檔案即將來臨,人們可以在網絡系統上隨意查找到一切相關檔案信息資源。於是,檔案管理者接下來會關心另外一個問題:數字化之後的檔案,是否不再需要檔案員的存在?
我在這方面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雖然,傳統的工作方式在面對今天高速前進的網絡科技,顯得有些無所適從,但我相信這一切都是暫時的。當數字化時代真正來臨之時,那麼傳統紙質檔案累積下來的那一切問題,比如:占據了大量的空間,又需要特殊的環境,且不便查詢,經時間推移,紙質還會面臨腐蝕、老化等等都會煙消雲散。對檔案管理者來說,減輕工作量的同時,在保管與查閱方面,也得到了高效率的提速。而且,數字化檔案還能不再消耗我們已經不多了的自然資源,降低了造紙與印刷帶來的環境污染。
在我看來,重要的不是紙質檔案是否會消失,而是檔案是否會消失。只要檔案仍然存在,那麼,用什麼方式去進行整理、保存並不重要。我想檔案是不會消失的,因為人類的生存是不會消失的。誰也無法將人生和檔案分隔開來。檔案從上古時代,便已經與人類並存且同步成長。這個世界上,越是古老的職業,便越具有生存的勇氣和能力。因此任何職業都不會消失,只是得到形式的改變,而這樣的改變或者說網絡科技帶來的改變,不會使這古老的職業變得更老,恰恰是讓它返老還童。
隨着數字化檔案的啟動,網絡科技打破了傳統檔案那種固定和封閉的模式,取消了業務人員與檔案查閱之間的界限。網絡的便利姿態,使所有業務相關工作人員都成為了參與者,人人都是檔案人。
或者,可以說每一位業務工作人員,都將業務與檔案集於一身,我相信這才是數字化檔案的意義所在,它提供了無限的空間和無限的自由。它應有盡有,而且永遠只是提供,源源不斷地提供,也不會剝奪什麼。如果一定要說有所剝奪的話,我想,它可能會剝奪人們旁觀者的身份。
對於今天的檔案管理者,通向檔案整理的道路似乎要改變了。或者說一條新的道路已經展現在眼前,就像是在一條傳統的道路旁邊,增加了一條更為快捷的高速公路,這有什麼不好?
作者簡介
陳小丹,筆名圓蛋,中國檔案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湘橋區作家協會副主席,文學刊物《嶺南文學》副總編,《神州文學》副主編。希望餘生能夠霽月光風,不縈於懷。
參考資料
- ↑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