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梁书·萧伟传

梁书·萧伟传出自《梁书》,此史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姚思廉撰《梁书》,除了继承他父亲的遗稿以外,还参考、吸取了梁、陈、隋历朝史家编撰梁史的成果[1]

目录

原文

南平元襄王萧伟,字文达。幼清警好学,起家晋安镇北法曹行参军府。高祖为雍州,虑天下将乱,求迎伟及始兴王檐来襄阳。俄闻已入沔,高祖欣然谓佐吏曰:“吾无忧矣。”义师起,南康王承制,板为冠军将军,留行雍州州府事。义师发后,州内储备及人皆虚竭。魏兴兴太守颜僧都并据郡不受命,举兵将袭雍州,伟遣兵于始平郡待师仁等,要击大破之,州境以安。天监元年,封建安郡王,食邑二千户,给鼓吹一部。十五年,生母陈太妃寝疾,伟及临川王宏侍疾,并衣不解带。及太妃薨,毁顿过礼,水浆不入口累日,高祖每临幸譬抑之。伟虽奉诏,而毁瘠殆不胜丧。十七年,高祖以建安土瘠,改封南平郡王,邑户如故。

五年,薨,时年五十八。诏敛以衮冕,给东园秘器。伟少好学,笃诚通恕,趋贤重士,常如不及。由是四方游士,当世知名者,莫不毕至。天监初赐伟为第伟又加穿筑增植嘉树珍果穷极雕丽每与宾客游其中命从事中郎萧子范为之记梁世藩邸之盛无以过焉而性多恩惠,尤愍穷乏。常遣腹心左右,历访间里人士,其有贫困吉凶不举者,即遣赡恤之。太原王曼颖卒,家贫无以殡敛,友人江革往哭之,其妻儿对革号诉。革曰:“建安王当知,必为营理。”言未讫而伟使至,给其丧事,得周济焉。每祁寒积雪,则遣人载樵米,随乏绝者即赋给之。晚年崇信佛理,尤精玄学,著《二旨义》,别为新通。又制《性情》《几神》等论其义,僧宠及周舍、殷钧、陆锤并名精解,而不能屈。

译文

南平元襄王萧伟,字文达。自幼清和机歙爱好学习,出仕为晋安镇北法曹行参军府。高祖担任雍州刺史,担心天下将动乱,请求迎接萧伟和始兴王萧前来襄阳。不久听说他们已进入沔水,高祖欣喜地对佐吏说:“我没有后顾之忧了。”起义军队发动,南康王秉承制命,委任(萧伟)为冠军将军,留守代理雍州州府事务。起义军队出发后,州内的储备和兵士都空虚枯弱。魏兴太守裴师仁、齐兴太守颜僧都都占据郡城不接受命令,发兵将要袭击雍州,萧伟派遗兵士在始平郡等待装师仁等人,拦腰截击大败他们,州境内因此安定。

天监元年,封萧伟为建安郡王,享二千食邑,给鼓吹一部。十五年,生母陈太妃病重,萧伟和临川王萧宏侍候疾病,都衣不解带等到太妃逝世,哀伤消疫超过礼仪,水米多日不进口,高祖时常前往开导抚慰他。萧伟虽然奉行诏令,而消瘦得差不多承受不了丧事。十七年,高祖因建安土地贫瘠,改封萧伟为南平郡王,封邑户数照旧。五年,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诏令以礼服冠冕入殓,赐给棺材。萧伟年轻时爱好学习,笃实诚恳,通达宽容,接近贤才重用士人,经常好像做得不够似的。因此四方交游之士,当时著名人物,无不到他府中。

天监初年,赐给萧伟宅第,萧伟又加以挖掘建筑、增种美好的树木,珍奇的花果,极尽雕饰华丽,经常和宾客在里面游乐,命令从事中郎萧子范为这写题记。梁世藩王住宅的豪华,没有超过萧伟的宅第。然而他性格多行恩惠,格外同情穷因贫乏的人。时常派遣心腹左右,遍访乡里人士,如有贫困者遇红白喜事不能维持生活的,就派人赈济抚恤他们。太原王曼颖去世,家中贫困无法安葬,友人江革前往吊唁,王曼颖的妻子儿子对着江革号哭倾诉。江革说:“建安王应当知道了这事,必定会为你们料理。”话没说完而萧伟的使者已经到来,帮助他们办理,丧事得以周全置办。每当大寒积雪,就派人运送木柴粮食供应,遇贫乏断炊的就发给他们。晚年信仰佛教义理,格外精通玄学,撰写《二旨义》,特别清新通达。又撰写《性情》《几神》等阐释其中的义理,僧完及周舍、般钧、陆僵都有解说精到的名声,而不能难倒萧伟。 [2]

作者简介

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初期史学家。约生于梁末陈初,在八十岁左右去世。姚思廉自贞观三年至贞观十年,历时七年最终完成了《梁书》与《陈书》的撰写工作。姚察及姚思廉父子虽为史学家,但都有较深厚文字素养,于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简洁朴素,力戒追求辞藻的华丽与浮泛,继承了司马迁及班固的文风笔法,在南朝诸史中是难能可贵的。[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