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梁書·蕭偉傳出自《梁書》,此史包含本紀六卷、列傳五十卷,無表、無志。它主要記述了南朝蕭齊末年的政治和蕭梁皇朝(502—557年)五十餘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後論署為「陳吏部尚書姚察曰」,說明這些卷是出於姚察之手,這幾乎占了《梁書》的半數。姚思廉撰《梁書》,除了繼承他父親的遺稿以外,還參考、吸取了梁、陳、隋歷朝史家編撰梁史的成果[1]

目錄

原文

南平元襄王蕭偉,字文達。幼清警好學,起家晉安鎮北法曹行參軍府。高祖為雍州,慮天下將亂,求迎偉及始興王檐來襄陽。俄聞已入沔,高祖欣然謂佐吏曰:「吾無憂矣。」義師起,南康王承制,板為冠軍將軍,留行雍州州府事。義師發後,州內儲備及人皆虛竭。魏興興太守顏僧都並據郡不受命,舉兵將襲雍州,偉遣兵於始平郡待師仁等,要擊大破之,州境以安。天監元年,封建安郡王,食邑二千戶,給鼓吹一部。十五年,生母陳太妃寢疾,偉及臨川王宏侍疾,並衣不解帶。及太妃薨,毀頓過禮,水漿不入口累日,高祖每臨幸譬抑之。偉雖奉詔,而毀瘠殆不勝喪。十七年,高祖以建安土瘠,改封南平郡王,邑戶如故。

五年,薨,時年五十八。詔斂以袞冕,給東園秘器。偉少好學,篤誠通恕,趨賢重士,常如不及。由是四方游士,當世知名者,莫不畢至。天監初賜偉為第偉又加穿築增植嘉樹珍果窮極雕麗每與賓客游其中命從事中郎蕭子范為之記梁世藩邸之盛無以過焉而性多恩惠,尤愍窮乏。常遣腹心左右,歷訪間裡人士,其有貧困吉凶不舉者,即遣贍恤之。太原王曼穎卒,家貧無以殯斂,友人江革往哭之,其妻兒對革號訴。革曰:「建安王當知,必為營理。」言未訖而偉使至,給其喪事,得周濟焉。每祁寒積雪,則遣人載樵米,隨乏絕者即賦給之。晚年崇信佛理,尤精玄學,著《二旨義》,別為新通。又制《性情》《幾神》等論其義,僧寵及周舍、殷鈞、陸錘併名精解,而不能屈。

譯文

南平元襄王蕭偉,字文達。自幼清和機歙愛好學習,出仕為晉安鎮北法曹行參軍府。高祖擔任雍州刺史,擔心天下將動亂,請求迎接蕭偉和始興王蕭前來襄陽。不久聽說他們已進入沔水,高祖欣喜地對佐吏說:「我沒有後顧之憂了。」起義軍隊發動,南康王秉承制命,委任(蕭偉)為冠軍將軍,留守代理雍州州府事務。起義軍隊出發後,州內的儲備和兵士都空虛枯弱。魏興太守裴師仁、齊興太守顏僧都都占據郡城不接受命令,發兵將要襲擊雍州,蕭偉派遺兵士在始平郡等待裝師仁等人,攔腰截擊大敗他們,州境內因此安定。

天監元年,封蕭偉為建安郡王,享二千食邑,給鼓吹一部。十五年,生母陳太妃病重,蕭偉和臨川王蕭宏侍候疾病,都衣不解帶等到太妃逝世,哀傷消疫超過禮儀,水米多日不進口,高祖時常前往開導撫慰他。蕭偉雖然奉行詔令,而消瘦得差不多承受不了喪事。十七年,高祖因建安土地貧瘠,改封蕭偉為南平郡王,封邑戶數照舊。五年,去世,時年五十八歲。詔令以禮服冠冕入殮,賜給棺材。蕭偉年輕時愛好學習,篤實誠懇,通達寬容,接近賢才重用士人,經常好像做得不夠似的。因此四方交遊之士,當時著名人物,無不到他府中。

天監初年,賜給蕭偉宅第,蕭偉又加以挖掘建築、增種美好的樹木,珍奇的花果,極盡雕飾華麗,經常和賓客在裡面遊樂,命令從事中郎蕭子范為這寫題記。梁世藩王住宅的豪華,沒有超過蕭偉的宅第。然而他性格多行恩惠,格外同情窮因貧乏的人。時常派遣心腹左右,遍訪鄉里人士,如有貧困者遇紅白喜事不能維持生活的,就派人賑濟撫恤他們。太原王曼穎去世,家中貧困無法安葬,友人江革前往弔唁,王曼穎的妻子兒子對着江革號哭傾訴。江革說:「建安王應當知道了這事,必定會為你們料理。」話沒說完而蕭偉的使者已經到來,幫助他們辦理,喪事得以周全置辦。每當大寒積雪,就派人運送木柴糧食供應,遇貧乏斷炊的就發給他們。晚年信仰佛教義理,格外精通玄學,撰寫《二旨義》,特別清新通達。又撰寫《性情》《幾神》等闡釋其中的義理,僧完及周舍、般鈞、陸僵都有解說精到的名聲,而不能難倒蕭偉。 [2]

作者簡介

姚思廉(557—637),字簡之,一說名簡,字思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初期史學家。約生於梁末陳初,在八十歲左右去世。姚思廉自貞觀三年至貞觀十年,歷時七年最終完成了《梁書》與《陳書》的撰寫工作。姚察及姚思廉父子雖為史學家,但都有較深厚文字素養,於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簡潔樸素,力戒追求辭藻的華麗與浮泛,繼承了司馬遷及班固的文風筆法,在南朝諸史中是難能可貴的。[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