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梨園思緒(周建華)

​​ 梨園思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梨園思緒》中國當代作家周建華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梨園思緒

春花秋月」是一個梨園,但「春花秋月」的名字,始終讓人聯想到「春花秋月何時了」,尤其是站在「春花秋月」最高的梁子上。

梁子上有一座雙層長廊,在長廊上縱目東北方向,便能一覽羅江的丘陵地勢,每當此時,登高台而小「眾丘」之情便油然而生。陽春三月,梨花、李花、桃花,不必說爭先恐後,簡直就是齊撲撲綻放,尤其油菜花,金黃燦亮,惹得人眼花繚亂,我以為,李煜說的「春花」,應該是少不了這些花了。

羅江的油菜花,依着丘陵的地勢開放,有層層疊疊的梯度,卻又沒有陡峭的落差,是一種川西北特有的風味。油菜花間,星星點點有幾排雪白的梨花,或是粉紅的桃花,又有一座座農家小院。小院的牆面、屋頂,被妝點成或紅或黃、或粉或白,精緻得五彩繽紛。這種景象,雖不是宮殿園林,亦與「雕欄玉砌」異曲同工。但這裡的油菜花,卻不只有精緻,放眼望去,到處是奔放靈動,田壑里、山丘上,呈現出寫意而又厚重的黃色,如一幅幅中西結合的油畫。這裡的油菜花,雖生於平常,卻不甘於平凡,它們努力地呈現出自己的大格局。如果把「春花秋月」比作是一個王國,那麼,李煜的「故國」或許也不過如此。失去這樣的「故國」,李煜唯有「不堪回首」的嘆息。我有一種斷想,「春花」綻放時,「秋月」還未至,何來同悲愁?或許,李煜哀嘆傷感的,最應該是「春花何時了」了。

如果把李煜心中的「春花」比作一個人,這個人無疑便是小周后。《南唐書》記載,小周后「警敏有才思,神彩端靜」,才貌雙全的小周后是李煜的愛情。公元976年,南唐滅國,李煜從一國之君成為階下囚,貴為皇后的小周后,從此淒悽慘慘戚戚,成為北宋皇帝欺辱的對象。傳說,宋太宗借用各種理由召幸小周后,甚至命畫師現場作《熙陵幸小周后圖》。據說,李煜因此悲憤而作「春花秋月何時了」,而「春花秋月何時了」也成為李煜的絕命之詞。李煜去世後,小周后也憂鬱而死,自此將一生悲情藏於一首《春花秋月何時了》之中。

羅江的「春花秋月」自然與小周后無關,也無需與小周后有關,但羅江的「春花秋月」卻有另外一個女人的故事。相傳,很多年前,「春花秋月」還不是梨園,更不是現在的「春花秋月」,只有幾棵梨樹,被稱作梨林。明朝末年,清軍入關,眼看國家危在旦夕,時任四川布政使王夢錫,緊急率軍入京抵抗清軍。行至梨林時,忽聞崇禎皇帝已自縊於煤山。君已亡,是否繼續前進與清軍作戰,軍中將士各執己見。王夢錫有一14歲獨生女,擔心自己隨軍出征成為累贅,更擔心父親因此而放棄抗擊清軍,便悄然自縊於梨林,遺言望父堅定信心。王夢錫女兒去世後,葬於梨林,後人念其氣節,稱為王氏「女兒墳」。後來,梨林變成梨園,梨園被命名為「春花秋月」,「女兒墳」便置身於「春花秋月」之中。

六年前,我第一次去「春花秋月」。那天,陽光明媚,天空湛藍湛藍,潔白的雲朵悠悠地流動。我順着林間小道,走進梨園深處,置身於梨花叢中。說置身叢中並不準確,因為梨樹枝枝緊密,株株攀連,梨花開起來,便成遮天蔽日之勢,人只能置身其下。抬頭仰望,梨花與藍天相嵌,仿佛便是天上的白雲,一片片,一團團,與白雲交相輝映。看起來,潔白的梨花竟比白雲還白,不僅是白,且薄,薄得能讓陽光穿透,我以為,冰糯種的白翡翠也不過如此。或許是頭天夜裡下過一場春雨,花瓣上偶有水珠,陽光一照,便閃閃發光,讓人想起「梨花一枝春帶雨」。帶雨的梨花並不嬌滴滴,渾身散發出一股高潔之氣。在一片梨花下,有拍照的遊人,是穿淺藍色繡花旗袍的美女,只見她時而弄枝,時而拈花,或許是受到梨花感染,始終落落大方,無一絲忸怩作態。

走上雙層長廊,向着西南方向一眼望去,梨花如茫茫雪原。浩瀚的白色從山頂一路延伸,便把溝溝坎坎鋪成一馬平川,以至於讓人忘卻了丘陵的起伏。這種景象,讓我終於理解到了什麼是「梨花枝上層層雪」。隨着一陣淡淡的幽香浸入肺腑,不禁又想起李白的「梨花白雪香」。吟詩作賦已不足於表達春色滿園,在「春花秋月」,梨花是真正的主角,它用一種顏色,便將浩蕩春光詮釋得淋漓盡致。而這潔白的春光里,始終有一座「女兒墳」,那樣安靜,卻又那樣宏大。

我感覺得到「春花秋月」的梨花有一種氣質,無法用準確的語言表達,但肯定不是「春花秋月」何時了,仔細想來,「女兒墳」或許是這種氣質的根源。

[1]

作者簡介

周建華, 網名天台, 四川羅江人,生於1968年4月,著有散文集《天台軼事》。現為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四川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德陽市教育作家協會主席、德陽市網絡作家協會主席、德陽市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德陽市攝影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