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寺經幢
梵天寺經幢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鳳凰山東麓梵天寺路,為原梵天講寺遺物,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吳越國王錢俶重建南塔寺時所建。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梵天寺經幢共有一對,相距十餘米,兩者形制相同,高15.76米,幢身八面,雕刻精美。
目錄
基本內容
梵天寺經幢位於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江干鳳凰山麓、梵天寺路梵天寺遺址前。共兩座,幢高15.76米。是吳越
建築藝術與雕塑藝術結合的瑰寶。梵天寺為五代吳越國名剎。據《吳越備史》載,梁貞明二年(916年),錢鏐迎鄮縣(今鄞縣)阿育王寺釋迦舍利塔到杭州,建城南塔珍藏。後城南塔毀於火。乾德三年(965年),吳越國王錢弘俶重建,後改名梵天寺。
梵天寺經幢,八邊形,由基座、幢身、華蓋、腰檐、山花蕉葉、寶珠、仰蓮、方柱、覆蓮等構件層層迭建。幢頂為日月寶珠,雕刻精緻,紋飾各異。基座為須彌座,共三層,底層浮雕「九山八海」;束腰浮雕蟠龍,生動威武;上層短柱四周鑿成小龕,龕內雕佛像。幢身刻佛經,左幢刻《大佛頂陀羅尼經》,右幢刻《大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經》,兩幢身均刻有建幢記,文字相同。經文為正書,建幢記行書,文末署「乾德三年乙丑歲六月庚子朔十五日甲寅日立,天下大元帥吳越國王錢俶建」。幢身之上為華蓋,上端飾如意雲紋,下部雕伽陵賓伽,似有雲際飛出之感;腰檐仿照木構檐子雕造,用斗拱挑出,承托檐子。斗拱每面鋪間一朵,六鋪作雙杪單下昂偷心造,檐子雕出瓦、椽、脊、戧獸、滴水瓦當等。經幢每層短柱上刻設佛龕,龕內雕造佛和菩薩像,有一尊、三尊或七尊[2],形象端莊,比例勻稱,各像之間配置得當。梵天寺經幢,統體由太湖石構築,體量高大雄偉,挺立于山坡之上,歷經風霜歲月,是吳越建築可貴的實物遺存。
1961年4月,浙江省人民委員會公布梵天寺經幢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4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06月25日,梵天寺經幢作為五代時期文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視頻
梵天寺經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國務院關於公布第五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名單通知,文博在線
- ↑ 杭州市閘口白塔、梵天寺經幢、龍興寺經幢 ,搜狐,2017-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