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結
形成棉結的原因
棉結是由單根纖維或多根纖維糾纏而成的圓形小結或粒狀纖維結。其成因是棉纖維、未成熟棉或僵棉因軋花或紡紗過程中處理不善集結而成,形成棉結的根本原因是纖維間的搓轉和擦轉。棉結從其形成原因看,可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原料造成的,由原料形成的棉結包括雜質、疵點造成的棉結,如棉籽皮上附着的纖維形成的棉結,棉臘粘着形成的棉結及收棉過程中形成的棉結等。棉結數量是評定原棉品級的指標,品級低的原棉,雜質、疵點含量高、纖維細、成熟度差,生產過程中形成的棉結也多。所以,不同的原料所紡紗的棉結、雜質數量無可比性,不能用作衡量紡機性能的指標。
第二類是加工過程中造成的,是包括原棉粗加工軋花與紡紗生產過程中造成的。由軋花形成的棉結,主要是鋸齒軋花機產生的棉結;紡紗過程中造成的棉結,包括松解纖維時形成的棉結,纖維通道的摩擦阻力和粘、纏、堵、掛形成的棉結,以及彎鈎纖維在牽伸過程中產生的棉結。
目前對纖維的松解(開松、梳理)有兩種方式,即自由松解和握持松解。纖維在松解過程中,不斷受到軸向和徑向應力的作用而產生應變,部分纖維出現疲勞現象,致使自身強度和抗彎剛度下降,產生彎曲變形而互相扭結形成棉結。自由松解作用柔和,造成的變形小,棉結少;握持松解作用劇烈,造成的變形大,棉結多。試驗證明,經過一次自由打擊,棉結可增加10%;經過一次握持打擊,棉結可增加20%;所以,工藝過程中應儘量減少對纖維的握持劇烈打擊。
清棉機的打手和梳棉機的刺輥對握持纖維的強烈松解作用,是產生纖維變形和形成棉結的主要部位。如刺輥對給棉板~給棉羅拉握持的棉卷進行梳理時,留下了棉卷中和棉流方向排列一致的被握持的長纖維;而無序的、排列方向不一致的、沒被握持的纖維被刺輥齒帶走,這相當於有序的纖維從無序的棉束中抽出,而抽出過程中雜亂的纖維容易被抽、拉、擦、轉形成大量棉結,這是產生棉結的主要部位,此棉結大多是鬆散的大棉結。
精梳機對棉束兩端交替握持梳理,既產生少量棉結,又通過落棉排除了許多棉結。
自由分梳作用,如錫林與活動蓋板、固定蓋板、道夫間分梳或凝聚纖維時,由於錫林針布表面纖維離心力大,相對的針/齒面隔距大時纖維易脫離針/齒,處於錫林針布與相鄰針布間隙內,失去控制,成為浮游纖維。因相對的針布間存在很大的速差,浮游纖維易受到搓擦成結;浮游纖維的數量影響着搓、擦形成棉結的多少。
纖維通道的摩擦,易使須條邊緣毛羽形成棉結。由於纖維在清棉、輸棉通道中翻滾摩擦也會使纖維搓轉形成棉結,因此,應使纖維通道光潔,並提高輸棉管道中的負壓,以保證棉流輸送通暢、不堵塞。
粘、纏、堵、掛等不正常現象,常易造成劇烈摩擦,從而導致纖維搓轉和擦轉而形成棉結。如,當錫林、蓋板和道夫針/齒較鈍或帶逆刺時,纖維不能順利轉移,有些纖維浮游在針/齒面之間,受到兩個針/齒面上其它纖維的搓轉,就會形成較多的棉結。當刺輥-錫林的隔距過大,齒部不光潔時,造成錫林刺輥間剝取不良,刺輥返花將纖維帶回到給棉板處,同棉鬚髮生搓轉而使棉結明顯增加;錫林金屬針布齒部軋傷而毛糙,針/齒有油漬銹斑,以及錫林-道夫隔距偏大,轉移率低,將使錫林產生繞花,致使棉結增加。 牽伸時須條中分離度、平行伸直度差的纖維易糾纏、抽拉成棉結,彎鈎纖維是牽伸時棉結增加的主要原因。凝聚到道夫針布表面上、被抓牢的纖維露出端又被錫林分梳,當它們隨道夫走出凝聚區到被剝棉羅拉剝取而形成棉網之間,受梳一端在前,被握一端在後,針布上的纖維後彎鈎較多。纖維彎鈎部分被道夫握持,而伸直部分露在道夫針布外,伸直部分會被道夫迴轉形成的氣流吹彎,使部分後彎鈎纖維成為彎鈎纖維,彎鈎纖維越多,使須條在牽伸過程中形成的棉結越多。
此外,開清棉工序加工時所形成的棉團、索絲以及未被排除的帶纖維雜質、短纖維和有害疵點,在梳棉工序也易轉化為棉結。飛花落在須條上形成的棉結,機械上缺陷,如膠圈磨損或裝配不良,錠子偏心,鋼絲圈磨損等也可能造成棉結。[2]
性質
棉結是棉花加工和紡織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疵點。
形成機理
棉花加工和紡織過程中,纖維相互纏繞糾結形成。
危害
紡紗前,活棉結能夠經梳棉等工序梳理開,也可能進一步緊縮成死棉結;死棉結難以解開,紡成紗線後嚴重影響成紗質量,織布後,大的絲團使布面出現棉球等疵點,小的白星就是布面上的白點。
棉結的存在會嚴重影響布的頂破強力。評定布面質量時,棉球按外觀疵點評分,每個扣1分。白星產生的布面白點,也是棉布定級的重要依據。我國現行棉布標準分等規定:「各項物理指標、棉結、雜質的品等不同時,按最低的一項品等作為該批棉布物理指標、棉結雜質的品等。」因此,「死棉結」應當列入棉花雜質的範疇。
參考文獻
- ↑ 《棉結》拼音/讀音/英文/繁體書法思考網
- ↑ 棉花中的棉結是如何產生的 如何排除棉結全球紡織網資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