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形態特徵

干母體長1.6毫米,茶褐色,觸角5節,無翅。無翅胎生雌蚜體長1.5-1.9毫米,體色有黃、青、深綠、暗綠等色,觸角長約為體長之半。有翅胎生雌蚜大小與無翅胎生雌蚜相近,體黃色、淺綠至深綠色。無翅若蚜共4齡,夏季黃色至黃綠色,春秋季藍灰色,複眼紅色。有翅若蚜也是4齡,夏季黃色,秋季灰黃色,2齡後現翅芽。[1]

發生規律

北方棉區年發生10-20代,以卵在花椒、木槿、石榴等越冬寄主上越冬。翌年春季越冬寄主發芽後,越冬卵孵化為干母孤雌生殖2-3代後,產生有翅胎生雌蚜,4-5月遷入棉田,為害剛出土的棉苗,隨之在棉田繁殖,5-6月進入為害高峰期,6月下旬後蚜量減少,但乾旱年份為害期多延長。10月中下旬產生有翅的性母,遷回越冬寄主,產生無翅有性雌蚜和有翅雄蚜。雌雄蚜交配後,在越冬寄主枝條縫隙或芽腋處產卵越冬。棉蚜在棉田按季節可分為苗蚜和伏蚜。苗蚜發生在出苗到6月底,5月中旬-6月中下旬至現蕾以前,進入為害盛期。棉蚜適應偏低的溫度,氣溫高於27℃繁殖受抑制,蟲口迅速降低。伏蚜發生在7月中下旬-8月,適應偏高的溫度,27-28℃大量繁殖,當日均溫高於30℃時,蟲口數量才減退。大雨對棉蚜抑制作用明顯。多雨的年份或多雨季節不利其發生,但時晴時雨的天氣利於伏蚜迅速增殖。一般伏蚜4-5天就增殖1代,苗蚜需10多天繁殖1代,田間世代重疊。有翅蚜對黃色有趨性。棉蚜發生適溫17-24℃,相對濕度低於70%。一熟棉田、播種早的棉蚜遷入早,為害重,棉花與麥、油菜、蠶豆等套種時,棉蚜發生遲且輕。天敵主要有寄生蜂、捕食性飄蟲、草蛉、蜘蛛等。其中瓢蟲、草蛉控制作用較大。生產上施用殺蟲劑不當,殺死天敵過多,會導致伏蚜猖獗為害。

分布與危害

棉蚜是棉花苗期重要害蟲,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已成為棉花產區的主要害蟲之一,也是影響棉花產量和品質的主要因素之一。棉蚜以刺吸口器刺入棉葉背面或嫩頭,吸食汁液。苗期受害,棉葉捲縮,開花結鈴期推遲;成株期受害,上部葉片捲縮,中部葉片現出油光,下位葉片枯黃脫落,葉表有蚜蟲排泄的蜜露,易誘發黴菌滋生。蕾鈴受害,易落蕾,影響棉株發育。[2]

防治方法

①農業防治。冬春兩季剷除田邊、地頭雜草,早春往越冬寄主上噴灑氧化樂果,消滅越冬寄主上的蚜蟲。實行棉麥套種,棉田中播種或地邊點種春玉米、高梁、油菜等,招引天敵控制棉田蚜蟲。

②種子處理。用含有呋喃丹或滅蚜松的種衣劑包衣播種後可有效地防止棉蚜的危害。也可用3%呋喃丹顆粒劑施於播種溝內,然後覆土。還可用10%吡蟲啉有效成分50-60克拌棉種100千克。

③藥液滴心。用40%久效磷乳油或50%甲胺磷乳油、40%氧化樂果乳油150-200倍液,每667平方米用對好的藥液1-1.5千克,用噴霧器在棉苗頂心、3-5厘米高處滴心1秒鐘,使藥液似雪花蓋頂狀噴滴在棉苗頂心上即可。

④藥液塗莖。用40%久效磷或50%甲胺磷乳油20毫升,田菁膠粉1克或聚乙烯醇2克,對水100毫升攪勻,於成株期把藥液塗在棉莖的紅綠交界處,不必重塗,不要環塗。

⑤ 蚜蟲繁殖快,世代多,用藥易產生抗性。選藥時建議用復配藥劑或輪換用藥,可用50%啶蟲咪水分散粒劑(國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如國光斃克)1000倍液,40%啶蟲.毒乳油(如國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蟲咪水分散粒劑(國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維鹽乳油(國光樂克)2000倍混合液噴霧均可針對性防治 ,防治時建議在常規用藥基礎上縮短用藥間隔期,連用2-3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