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小沼蘭(蘭科、沼蘭屬植物))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小沼蘭(蘭科、沼蘭屬植物))
地生小草本。假鱗莖小,卵形或近球形,外被白色的薄膜質鞘。葉1枚,接近鋪地,卵形至寬卵形,基部近截形,有短柄。花葶直立,纖細,常紫色,略壓扁,兩側具很狹的翅;總狀花序長1-2厘米,通常具10-20朵花;花很小,黃色;花瓣線狀披針形或近線形,長約0.8毫米,寬約0.3毫米;唇瓣位於下方,近披針狀三角形或舌狀。花期4月。
產中國江西中部、福建和台灣東部。生於林下或陰濕處的岩石上,海拔 200-600米。
目錄
小沼蘭(學名:Malaxis microtatantha (Schltr.) T. Tang & F. T. Wang):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小沼蘭
- 拉丁學名:Oberonioides microtatantha (Schlechter) Szlachetko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單子葉植物綱
- 目 :微子目
- 科 :蘭科
- 亞 科:蘭亞科
- 族 :樹蘭族
- 亞 族:羊耳蒜亞族
- 屬 :沼蘭屬
- 組 :鳶尾沼蘭組
- 種 :小沼蘭
- 保護級別:列入CITES附錄 Ⅱ 、近危(IUCN標準)
形態特徵
小沼蘭是地生小草本。假鱗莖小,卵形或近球形,長3-8毫米,直徑2-7毫米,外被白色的薄膜質鞘。葉1枚,接近鋪地,卵形至寬卵形,長1-1.5 (-2)厘米,寬5-13毫米,先端急尖,基部近截形,有短柄;葉柄鞘狀,長5-10毫米,抱莖。
花葶直立,纖細,常紫色,略壓扁,兩側具很狹的翅;總狀花序長1-2厘米,通常具10-20朵花;花苞片寬卵形,長約0.5毫米,多少圍抱花梗;花梗和子房長1-1.3毫米,明顯長於花苞片;花很小,黃色;中萼片寬卵形至近長圓形,長1-1.2毫米,寬約0.7毫米,先端鈍,邊緣外卷;側萼片三角狀卵形,大小與中萼片相似。
花瓣線狀披針形或近線形,長約0.8毫米,寬約0.3毫米;唇瓣位於下方,近披針狀三角形或舌狀,長約0.7毫米,中部寬約0.6毫米,先端近漸尖,基部兩側有一對橫向伸展的耳;耳線形或狹長圓形,長6-7毫米,寬2-3毫米,通常直立;蕊柱粗短,長約0.3毫米。花期4月。
繁殖方式
在春秋兩季均可進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長健壯,假球莖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後每叢至少要保存5個連結在一起的假球莖。分株前要減少灌水,使盆土較於。分株後上盆時,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鋪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細土,然後用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將假球莖剛剛埋入土中力度,盆邊緣留2厘米沿口,上鋪翠雲草或細石子,最後澆透水,置陰處10-15天,保持土壤潮濕,逐漸減少澆水,進行正常養護。
栽培技術
蘭棚
蘭棚及蘭房應選擇背西朝東方向的場所,東南方向空曠,西背方向有高牆或大樹。既能見初陽、又能擋烈日。周圍小環境空氣清潔,有一定濕度保證的院落。注意透風、受露、避烈日、忌煙等。若建在屋頂或樓層陽台,除上面遮蔭外,靠西北方向主要張掛帘子以防午後落日斜照灼傷草葉。蘭棚下面最好用泥地或下設清水池,以保持蘭棚周圍空氣潮濕。並注意地面清潔,防止病蟲害滋生。當室外氣溫降至0℃左右,須將蘭盆移入室內,以防凍傷蘭根。 冬季如天氣晴好,蘭房中的溫度可以超過15℃,僅是陰雨風雪天氣室溫下降,此時應加溫、加光照使室溫保持15℃。夜間無需加溫,保持5℃即可。加溫可以在深秋和初冬進行,目的是促使當年新株充分成熟。而在12月中旬以後至1月底則不用加溫,保持室溫不低於5℃即可,任其營養生長處於十分緩慢狀態。從2月份開始,加濕、加溫、充分光照,使蘭花提前進入生長期。加溫後新芽提前萌發,一般加溫45天新芽出土。再經90天即可成株。到6月中旬第二次新芽又出土,從而取得一年長二批新苗的效果。冬季加溫時應注意必須加光照,然而切不可24小時不斷地加溫以致無溫差。另外,加溫不宜過高,超過25℃則有害而無益。
裝盆
上盆(或翻盆)時間一般在春季3-4月或秋季10-11月。花盆以口小、盆深、底孔大的為佳。新從山上挖來的野生苗需理植於瓦盆(泥盆)中,這樣蘭花泥易干,通氣性好.容易髮根;2-3年後方可換人紫砂盆或瓷盆。蘭花種植(在盆中)的方法與一般花卉不同,尤其是名種蘭花,翻種移盆必須洗根。方法足將根浸入清水中,用舊牙刷或毛筆輕輕洗刷,切勿用力過大傷根;用剪刀將殘葉、黃葉、斷裂根、發黑腐爛根剪去,注意勿傷幼芽。然後將處理好的植株放在陰涼通風處晾乾,待根部發白並顯細小皺紋柔軟時,再植入盆中。
方法一 準備好蘭盆及植料後,將蘭株倒拿(根在上,葉在下)放於水龍頭下以慢水沖洗,但水壓切忌過強,以免傷蘭根及葉子。用拇指和食指抓住蘭頭,小指抵住盆緣,用竹筷將根固定,當放入盆內時,儘量不要讓根接觸到盆壁。將豆粒大的混合石礫倒入盆底至三分之一處。然後倒入中粒植料至五分之四處,填實和儘量不要留下空間。將竹筷拔出,並搖實盆中植料。填實植料後,再用大粒植料埴入至距盆緣1.5厘米處。最後再倒入豆粒大植料,以將假鱗莖全部埋入土中為度,然後充分搖實。用壓土工具輕壓植料,並將表面弄平。種植完畢後,植料在盆中以中央稍高為好。
方法二 要注意盆底排水,泥盆用碎瓦填,紫砂盆必須用穿孔尼龍紗罩住盆底。植前先在盆內鋪上粗石子,占盆深2/5左右,粗石培養土,厚3-5厘米,然後放入蘭草。上盆時注意根部要自展,不能捲曲。種植名種蘭草時一定要將老草靠邊,新草放在中心,這樣再發新草就有餘地。種植時,左手握持蘭草,右手加泥(要防止泥土貫入葉心),再將蘭株稍稍提起,使根自然舒展。然後邊加土邊搖盆,使土與根緊密接觸。再用手將莖部四周的泥土按緊,最後使盆面略顯饅頭狀(即中間四周略低)。上面鋪覆一層青苔或細石子,這樣盆土不易板結並可減少水分蒸發。上完盆,立即澆水。第一次澆水水量要充足。最後將蘭盆放置陰處。一個月內不宜直接曬太陽,並控制澆水,不宜太濕,以後放置地點宣選擇在半陰半陽、通風透氣,早上照到太陽的地方。
澆水
澆水在蘭花生長盛期,夏季一旦缺水,則盆蘭生長不良,蘭花需八分干、二分濕。澆水應本着「干則澆,濕則停,適當偏干」的原則。澆水必須澆透,不可澆半截水。澆水次數可視盆蘭的植料而定。如火山石、紅磚粒、浮水石等硬質疏水植料,每天可供水1次;塘泥、腐殖土等吸水性強的植料,則可兩三天供水1次。澆水一般在清晨或傍晚進行,切忌在中午澆水和當頭傾注。應以清潔無污染、微酸性水(pH值5.5-6.5)為好。蘭花爛根,葉面出現黑點,葉芽腐爛等病態,多與供水不當有關。
花卉植物栽種後,第一次澆水被稱為「定根水」。定根水必須澆足澆透。一般上盆後要連續澆水兩次,第一次澆水,見水從盆底孔流出後,再重澆一次。選擇適宜的澆水方法。通常採用噴澆法,既能增加空氣濕度,又能沖洗葉面灰塵。但對於葉片有絨毛或正在開花的花卉,不宜噴澆,而應將整個花盆放在水盆里,做到水不淹盆口,利用盆底孔滲水,使盆土濕潤。注意水溫。如果水溫與土壤溫度相差較大(超過6℃),冬季先將水放置在室內一段時間,或稍加溫水,使水溫升到15℃左右再澆花;夏季應避免在烈日暴曬下和中午高溫時澆水。澆水時間。在春、秋、冬三季,上午10點左右和下午4點以後是澆花的最適宜時間。
施肥
農家肥是很好的有機肥,但一定要堆放腐熟一年以上才能施用。可用這種肥液對水10-20倍澆施,儘量施在盆沿處,不接觸根部,不沾蘭葉。施用化肥時,要注意氮、磷、鉀的平衡,並嚴格控制濃度,葉藝苗要控制葉綠素的合成,不宜施氮肥,也不可施含錳、鎂的肥料(如鈣鎂磷肥等),因為錳、鎂元素能加速葉綠素的合成對花藝蘭,如果培育大瓣型花,可適量增施氮肥。 以葉面噴肥為主,葉面噴肥既可通過蘭葉吸收補充蘭株的營養,又不會使肥接觸根部引起肥害,對蘭花來說是一種最好的施肥方式。只要在生長發育期,堅持10天左右進行一次葉面噴肥,完全可以養好蘭花,不需要往盆里施肥。可用1∶1000的磷酸二氫鉀和1∶1000的硼肥,也可用蘆薈液。因為蘆薈中含有大量的多糖和氨基酸等營養物質,並含有二十多種礦物質,可滿足蘭花所需要的養分,且蘆薈里含有遙蘆薈酊幾乎可殺死所有的病菌和病毒,施用後無需再施農藥防病。 施肥要勤施薄施,少吃多餐:蘭花在發育生長期需要的肥料不多,對生長旺盛的健壯蘭株,可每隔10-15天施一次稀薄液肥。以天然有機物為主。天然有機肥營養元素比較全面,不必再施其他肥料,且性情平和,對植物沒有副作用,而化肥容易使基質板結,且化肥大多為酸性,長期施用,會造成基質過酸,引起病害。
植物文化
蘭花是中國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堯之世就有種植蘭花的傳說。古人認為蘭花「香」、「花」、「葉」三美俱全,又有「氣清」、「色清」、「神清」、「韻清」四清,是「理想之美,萬化之神奇」。最早賦予蘭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據東漢蔡邕《琴操》載:孔子自衛反魯,隱谷之中,見幽蘭獨茂,蔚然嘆曰:「蘭當為王者香」。真正的蘭花文化則起源於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他種蘭、愛蘭、詠蘭,以蘭花為寄託,千百年來一直影響着後人。後世詩人在詠蘭時,也有許多的名句,比如陳子昂的「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劉克莊的「一從夫子臨軒顧,羞伍凡葩鬥豔濤」。詩人們將蘭花的高潔與人格的完美聯繫起來,使得蘭花文化不斷得以拓展和延續。 蘭花以高潔、清雅、幽香而著稱,葉姿優美,花香幽遠。自古以來,蘭花都被譽為美好事物的象徵,已廣泛在民間人格化了。蘭花對社會生活與文化藝術發生了巨大的影響。父母以蘭命名以表心,畫家取蘭作畫以寓意,詩人詠蘭賦詩以言志。蘭花的形象和氣質久已深入人心,並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劇以「蘭步」、「蘭指」為優美動作,把優秀的文學作品和書法作品稱為「蘭章」,把真摯的友誼叫做「蘭交」,把人的芳潔、美慧喻為「蘭心蕙 質」。又把傑出人物的去世比作「蘭摧玉拆」。蘭花在中國人民心目中,已經成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徵。 [1]
保護級別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Ⅱ,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近危(NT)。
沼蘭屬(學名:Malaxis Soland. ex Sw.)
是蘭科下的一個屬,地生,較少為半附生或附生草本,通常具多節的肉質莖或假鱗莖,外面常被有膜質鞘。全屬約有300種,廣泛分布於全球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少數種類也見於北溫帶。中國有21種。
所有物種
- 蘭嶼沼蘭:Malaxis bancanoides Ames
- 齒唇沼蘭:Malaxis orbicularis (W. W. Smith et J. F. Jeffr.) T. Tang et F. T. Wang
- 卵萼沼蘭:Malaxis ovalisepala (J. J. Smith) Seidenf.
- 紫背沼蘭:Malaxis roohutuensis (Fukuyama) S. S. Ying
- 闊葉沼蘭:Malaxis latifolia J. E. Smith
- 沼蘭:Malaxis monophyllos (L.) Sw.
- 二脊沼蘭:Malaxis finetii (Gagnep. ) T. Tang et F. T. Wang
- 心唇沼蘭:Malaxis ramosii Ames
- 小沼蘭:Malaxis microtatantha (Schltr.) T. Tang et F. T. Wang(易危種)
- 淺裂沼蘭:Malaxis acuminata D. Don
- 雲南沼蘭:Malaxis bahanensis (Hand.-Mazz.) T. Tang et F. T. Wang
- 二耳沼蘭:Malaxis biaurita (Lindl. ) Kuntze
- 美葉沼蘭:Malaxis calophylla (Rchb. f.) Kuntze
- 凹唇沼蘭:Malaxis concava Seidenf.
- 圓鈍沼蘭:Malaxis copelandii Ames
- 海南沼蘭:Malaxis hainanensis T. Tang et F. T. Wang
- 瓊島沼蘭:Malaxis insularis T. Tang et F. T. Wang
- 細莖沼蘭:Malaxis khasiana (Hook. f.) Kuntze
- 鋪葉沼蘭:Malaxis mackinnonii (Duthie) Ames
- 鞍唇沼蘭:Malaxis matsudai (Yamamoto) Hatusima
- 深裂沼蘭:Malaxis purpurea (Lindl.) Kuntze
小沼蘭:
小沼蘭是我國瀕危珍惜植物。
地生小草本。假鱗莖小,卵形或近球形,長3-8毫米,直徑2-7毫米,外被白色的薄膜質鞘。葉1枚,接近鋪地,卵形至寬卵形,長1-1.5 (-2)厘米,寬5-13毫米,先端急尖,基部近截形,有短柄;葉柄鞘狀,長5-10毫米,抱莖。花葶直立,纖細,常紫色,略壓扁,兩側具很狹的翅;總狀花序長1-2厘米,通常具10-20朵花;花苞片寬卵形,長約0.5毫米,多少圍抱花梗;花梗和子房長1-1.3毫米,明顯長於花苞片;花很小,黃色;中萼片寬卵形至近長圓形,長1-1.2毫米,寬約0.7毫米,先端鈍,邊緣外卷;側萼片三角狀卵形,大小與中萼片相似;花瓣線狀披針形或近線形,長約0.8毫米,寬約0.3毫米;唇瓣位於下方,近披針狀三角形或舌狀,長約0.7毫米,中部寬約0.6毫米,先端近漸尖,基部兩側有一對橫向伸展的耳;耳線形或狹長圓形,長6-7毫米,寬2-3毫米,通常直立;蕊柱粗短,長約0.3毫米。花期4月。
產江西中部(東固)、福建(武夷山、永福、連江)和台灣東部(太魯閣)。生於林下或陰濕處的岩石上,海拔 200-6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