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芍藥 )

植物篇:開花的種類(芍藥 )

目錄

芍藥 (芍藥科芍藥屬植物)

芍藥(學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是芍藥科、芍藥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壯,分枝黑褐色。莖高40-70厘米,無毛。下部莖生葉為二回三出複葉,上部莖生葉為三出複葉;小葉狹卵形,橢圓形或披針形。花數朵,生莖頂和葉腋,有時僅頂端一朵開放;苞片4-5,披針形,大小不等;萼片4,寬卵形或近圓形;花瓣9-13,倒卵形,花瓣各色,有時基部具深紫色斑塊;花絲長0.7-1.2厘米,黃色。蓇葖長2.5-3厘米,直徑1.2-1.5厘米,頂端具喙。花期5-6月;果期8月。

分布於中國、朝鮮、日本、蒙古及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在中國分布於江蘇、東北、華北、陝西及甘肅南部,四川、貴州、安徽、山東、浙江等省及各城市公園也有栽培。在中國東北生長於海拔480-700米的山坡草地及林下,在其它各省生長於海拔1000-2300米的山坡草地。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芍藥
  • 拉丁學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
  • 別 名:將離、離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沒骨花、黑牽夷、紅藥等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  :毛茛目
  • 科 :芍藥科
  • 亞 科:芍藥亞科
  • 屬 :芍藥屬
  • 組 :芍藥組
  • 種 :芍藥
  • 命名者及年代:Pall.,1776
  •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芍藥是既能藥用,又能供觀賞的經濟植物之一。根藥用,稱「白芍」,能鎮痛、鎮痙、祛瘀、通經;種子含油量約25%,供制皂和塗料用。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粗壯,分枝黑褐色。莖高40-70厘米,無毛。下部莖生葉為二回三出複葉,上部莖生葉為三出複葉;小葉狹卵形,橢圓形或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偏斜,邊緣具白色骨質細齒,兩面無毛,背面沿葉脈疏生短柔毛。

花數朵,生莖頂和葉腋,有時僅頂端一朵開放,而近頂端葉腋處有發育不好的花芽,直徑8-11.5厘米;苞片4-5,披針形,大小不等;萼片4,寬卵形或近圓形,長1-1.5厘米,寬1-1.7厘米;花瓣9-13,倒卵形,長3.5-6厘米,寬1.5-4.5厘米,花瓣各色,有時基部具深紫色斑塊;花絲長0.7-1.2厘米,黃色;花盤淺杯狀,包裹心皮基部,頂端裂片鈍圓;心皮4-5(-2),無毛。蓇葖長2.5-3厘米,直徑1.2-1.5厘米,頂端具喙。花期5-6月;果期8月。

主要變種

毛果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 var. trichocarpa (Bunge) Stern)與芍藥的區別:心皮密生柔毛。分布於中國東北、河北、山西及內蒙古東部,在雲南、湖北、陝西、浙江、河北等省都有栽培。生長于山地灌叢中。

生長環境

芍藥在中國東北生長於海拔480-700米的山坡草地及林下,在其它各省生長於海拔1000-2300米的山坡草地。 芍藥喜光,耐寒,在中國北方各地可以露地越冬;夏季喜冷涼氣候;喜土層深厚、濕潤而排水良好的壤土,在黏土和沙土上雖然可開花,但是生長不良,在鹽鹼地低洼地不宜生長

主要價值

芍藥是既能藥用,又能供觀賞的經濟植物之一。芍藥是中國的傳統名花,適宜布置專類花壇、花境或散植於林緣山石畔和庭院中,也適於盆栽和提供鮮切花。芍藥的塊根可以入藥。栽培的芍藥,根掘起後刮去外皮加工即成白芍,含芍藥甙、牡丹酚、β-谷甾醇、苯甲酸草酸鈣等。性微寒,味苦酸,有調肝脾營血功能。主治血虛腹痛、脅痛、痢疾、月經不調、崩漏等症。野生的芍藥,根掘起洗淨即成赤芍,性微寒,味苦,有涼血、散瘀功能。種子含油量約25%,供制皂和塗料用。

植物文化

寓意

芍藥被人們譽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稱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為愛情之花,已被尊為七夕節的代表花卉。且在中國文化中一直是繪畫藝術中的常見花卉,象徵友誼、情愛。

市花

[1] 2005年1月5日,揚州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2次會議決定,增補芍藥為揚州市市花。

傳說

傳說中牡丹芍藥都不是凡花種,是某年人間瘟疫,玉女或者花神為救世人盜了王母仙丹撒下人間。結果一些變成木本的牡丹,另一些變成草本的芍藥,以至於芍藥還帶着個「藥」字。 古代西方也有類似的傳說,說古希臘名醫阿斯克列皮耶有個聰明的學生佩翁青出於藍,甚至治好了冥神海提斯的傷。阿斯克列皮耶嫉妒之下就殺了佩小弟。好在冥王顧念恩情,把佩小弟變成了一種能治病的花,即芍藥。西方人也一直認為芍藥具有某種魔力,凡有芍藥生長的地方,惡魔都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甚至可以對抗曼陀羅那種至毒之花。

芍藥(長沙解藥)

【本經】味苦平。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生川谷及丘陵。

味酸、微苦、微寒,入足厥陰肝、足少陽膽經。入肝家而清風,走膽腑而瀉熱。善調心中煩悸,最消腹里痛滿,散胸脅之痞熱,伸腿足之攣急。吐衄悉瘳,崩漏胥斷,泄痢與淋帶皆靈,痔漏共瘰癧並效。

《傷寒》桂枝加芍藥湯,桂枝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芍藥六兩。治太陽傷寒,下後腹滿痛,屬太陰者。以木養於土,下敗脾陽,己土濕陷,乙木遏郁,而生風燥,侵克己土,是以腹痛。木賊土困,便越二陽,而屬太陰。姜、甘、大棗,補土和中,桂枝達肝氣之郁,加芍藥清風木之燥也。

小柴胡湯,方在柴胡。治少陽傷寒,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通脈四逆湯,方在甘草。治少陰病,下利脈微,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二兩。《金匱》防己黃芪湯,方在防己。治風濕脈浮身重。胃中不和者,加芍藥三分。蓋土濕木陷,郁生風燥。風木衝擊,脾土被傷,必作疼痛,不以芍藥清風燥而瀉木郁,痛不能止也。《傷寒》真武湯,方在茯苓。治少陰病,腹痛,四肢沉重疼痛,而用芍藥。小建中湯,方在膠飴。治少陽傷寒,腹中急痛,而倍芍藥,皆此義也。四逆散,方在甘草。治少陰病,四逆,腹痛用芍藥而加附子,法更妙矣。

新加湯,方在人參。治太陽傷寒,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以肝司營血,行經絡而走一身,汗泄營中溫氣,木枯血陷,營氣淪郁而不宣暢,故身作疼痛而脈見沉遲。木陷則生風。人參補血中之溫氣,生薑達經脈之郁陷,芍藥清風木之枯燥也。

附子湯,方在附子。治少陰病,身體疼,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以血行於經絡,走一身而達肢節,水寒而風木郁陷,是以脈沉。營血郁澀,不能行一身而暖肢節,是以身疼而肢節寒痛。參、術、苓、附,補火土而瀉寒水,芍藥清風木之枯燥也。 [2]芍藥甘草湯,芍藥四兩,甘草四兩。治太陽傷寒,脈浮汗出,心煩惡寒,小便數,腳攣急。以陽虛土弱,脾陷胃逆,相火不降而心煩,風木不升而惡寒。風木疏泄,上下失藏,故汗出而尿數。津液耗傷,筋脈焦縮,故腿足攣急。甘草補其土虛,芍藥雙清木火,以復津液也。

相火上郁,則陽泄而煩心,小建中治少陽病心悸而煩者,芍藥清相火之逆升也。

風木下郁,則陽陷而惡寒。芍藥附子甘草湯,芍藥三兩,甘草三兩,附子一枚。治太陽傷寒,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以汗傷中氣,風木不達,陽氣鬱陷。則表病不解而反加惡寒,緣陽不外達於皮毛也。陽氣之陷,因土虛而水寒,甘草補己土之虛,附子溫癸水之寒,芍藥清風木之燥也。

桂枝去芍藥湯,桂枝三兩,甘草三兩,大棗十二枚,生薑三兩。治太陽傷寒,下後脈促胸滿者。以表證未解,而誤下之,經陽內陷,為里陰所拒,結於胸膈,則為結胸,若脈促者,仲景脈法:脈來數,時一止復來者,名曰促。是經陽不至全陷,脈法:陽盛則促,是為里陰所壅遏。故表證猶未解也,可用桂枝表藥。若覺胸滿,則當去芍藥。緣下傷中氣,里陰上逆,表陽內陷,為里陰所拒,是以胸雖不結,而亦覺壅滿。里陽既敗,故去芍藥之酸寒,而以桂枝達其經陽也。若微覺惡寒,便是陽陷稍深,則於去芍藥方中,加附子以溫寒水也。

真武湯,下利者,去芍藥,加乾薑二兩。以肝脾陽敗,則下陷而為泄利,故去芍藥之酸寒,而加乾薑之辛溫也。

陽根於水,升於肝脾,而化丁火,水寒土濕,脾陽郁陷,下遏肝木升達之路,則鬱勃而克脾土,腹痛里急之病,於是生焉。厥陰以風木之氣,生意不遂,積鬱怒發,而生風燥,是以厥陰之病,必有風邪。風性疏泄,以風木抑遏,而行疏泄之令,若消、若淋、若泄、若痢、若崩、若漏、若帶、若遺,始因郁而欲愈欲泄,究欲泄而終郁。其或塞、或通,均之風燥則一也。芍藥酸寒入肝,專清風燥而斂疏泄,故善治厥陰木郁風動之病。肝膽表里同氣,下清風木,上清相火,並有捷效。

然能泄肝膽風火,亦伐脾胃之陽。《傷寒》:「太陰為病,脈弱,其人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凡風木之病,而脾胃虛弱,宜稍減之,與姜、桂、苓、術並用,土木兼醫。若至大便滑泄,則不可用矣。黃芩湯、大柴胡用之治少陽之下利,以甲木而克戊土,所以瀉少陽之相火也。傷寒別經及雜證下利,皆肝脾陽陷,不宜芍藥。其敗土伐陽,未如地黃之甚,然瀉而不補,亦非虛家培養之劑也。

《金匱》婦人腹痛用芍藥諸方,總列於後。妊娠及雜病諸腹痛,當歸芍藥散主之。方在當歸。產後腹痛煩滿,枳實芍藥散主之。方在枳實。產後虛羸,腹痛里急,痛引腰背,雜病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方在膠飴。帶下,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土瓜根散主之。方在土瓜根。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芍药 )的相关视频


相關視頻

渭河公園芍藥花開了


相關視頻

盛開的芍藥花


相關視頻

景山公園芍藥花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