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星系
椭圆星系 |
椭圆星系:外形呈正圆形或椭圆形,中心亮,边缘渐暗。按外形又分为E0到E7八种次型。椭圆星系的传统形象是最初的爆发之后,恒星形成过程已经结束的星系,只留下衰老中的恒星仍在闪烁著光辉,但偶尔仍会有少量的恒星形成。通常,椭圆星系看起来是黄色或红色,与在旋臂上有高热的年轻恒星,发出淡蓝色调的螺旋星系对比有很大的差异。
目录
简介
椭圆星系(Elliptical galaxy)是哈勃星系分类中的一种类型,具有下列的物理特征:恒星的运动是以不规则的运动为主,不同于漩涡星系的以自转运动为主,只有少许的不规则运动。只有少许的星际物质、年轻的恒星很少、疏散星团的数量也不多。恒星多是年老的,属于第二星族的恒星。较大的椭圆星系,都有以老年恒星为主的球状星团。故被称为"老人国"的星系。椭圆星系的传统形象是最初的爆发之后,恒星形成过程已经结束的星系,只留下衰老中的恒星仍在闪烁著光辉,但偶尔仍会有少量的恒星形成。通常,椭圆星系看起来是黄色或红色,与在旋臂上有高热的年轻恒星,发出淡蓝色调的螺旋星系对比有很大的差异。
评价
关于椭圆星系的形成,有一种星系形成理论认为,椭圆星系是由两个旋涡扁平星系相互碰撞、混合、吞噬而成。天文观测说明,旋涡扁平星系盘内的恒星的年龄都比较轻,而椭圆星系内恒星的年龄都比较老,即先形成旋涡扁平星系,两个旋涡扁平星系相遇、混合后再形成椭圆星系。还有人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来验证这一设想,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两个扁平星系经过混合的确能发展成一个椭圆星系。加拿大天文学家考门迪在观测中发现,某些比一般椭圆星系质量大的多的巨椭圆星系的中心部分,其亮度分布异常,仿佛在中心部分另有一小核。他的解释就是由于一个质量特别小的椭圆星系被巨椭圆星系吞噬的结果。但是,星系在宇宙中分布的密度毕竟是非常低的,它们相互碰撞的机会极小,要从观测上发现两个星系恰好处在碰撞和吞噬阶段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这种形成理论还有待人们去深入探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