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紹唐
楊紹唐(1900 — 1969),二十世紀中國教會著名牧師。
牧師,新教[1]多數宗派中的主要教職人員。拉丁文作pastor(牧羊人)。《新約[2]》中以牧人喻耶穌,以羊群喻教徒,所以新教用牧師稱呼主持教務和管理教徒的教牧人員。
目錄
簡介
楊紹唐於1900年生於山西省曲沃縣楊家莊。由於山西民風保守、強悍,基督教直到十九世紀末才傳入山西。1878年,山西發生百年不遇的大旱災,西方傳教士前去賑災之同時,也把基督福音帶給當地人民。後經中國內地會傳教士們不懈的努力,終於把福音的種子播撒到平陽、洪洞和曲沃等地。楊紹唐的父母就是這些傳教士所結的果子,成爲曲沃地區最早期的基督徒。
1900年,中國北方爆發了排外反教的義和團之亂(亦稱「庚子之亂」),山西省尤爲激烈,共有42位西方傳教士及其家屬,以及數百位中國基督徒被殺害。楊紹唐父母倖免於難,楊紹唐即誕生在這血雨腥風的年代。
戰後,清政府對中國內地會的生命和財産損失做了賠償,但內地會堅拒不受,反促英美等國政府退還賠款,並在英美教會中籌款,在山西境內建立起多所大、中、小學校和醫院等,推廣教育,以開民智。
楊紹唐從小就進入教會在其家鄉所辦的小學讀書,1912年升入鄰縣洪洞基督教中學。當時該校校長是治學有方,信仰誠篤的英國傳教士何清原(Rowland Hogben)。學校常常利用節假日,組織學生外出向民衆佈道,楊紹唐積極參與其中,在宣教方面得到很好的操練,爲其日後的教牧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
早在高中時代,楊紹唐就有志於將來成爲一個牧師。1923年,他高中畢業後,就進入長老會在山東滕縣所興辦的華北神學院(North China Theological Seminary)學習神學。在學期間(1923-25),適逢「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方興未艾之際,基督教在中國受到很大的衝擊與挑戰。作爲一個青年基督徒,楊紹唐也曾感到迷惑與彷徨,但他很快跳出理性的迷思,深深紮根於基督信仰,特別在1924年暑期華北神學院師生在江西牯嶺舉行的培靈退修會上,他對基督教信仰的核心部分——耶穌基督的救贖、寶血赦罪等基要信仰,在生命中經歷了屬靈的更新,從而使信心更爲堅固。
1925年,楊紹唐從華北神學院畢業後,回到山西曲沃牧養家鄉教會。當時在曲沃一帶有十三個教會,他以楊家莊爲中心,爲傳福音不辭辛苦,四處來往奔波。他和內地會傳教士配搭合作,使曲沃地區的教會得到穩步發展。
1926年,當「非基督教運動」演變成激烈的「反基督教運動」時,西方傳教士紛紛撤離,或回國,或逃往沿海大城市避難。在這種形勢下,中國教會的生存與發展受到嚴峻的挑戰。1928年,危機過後,中西傳教士和教會有識之士,極力主張和推動中國教會的自立運動,但絕非易事。楊紹唐卻知難而上,堅持留在山西,與內地會同工合作,推行自治、自養、自傳之路線,使這樣的自立教會在山西境內逐步建立起來。楊紹唐的靈性造詣很深,且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他瞭解信徒的需要,講解聖經深入淺出,老少婦孺皆能聽懂,因此他深得信徒的喜歡。
三十年代中國教會大復興之火也逐漸燃燒到山西。先是有內地會女傳教士巴若蘭(Miss Elizabeth Fischbacher)由山東把復興之火帶回到曲沃。接著有計志文、宋尚節的伯特利巡迴佈道團於1933年4月來山西太原、平遙和洪洞等地佈道,爲這一地區的教會帶來更大的復興。楊紹唐所帶領的曲沃教會深深得益於這次大復興運動。
爲建立起一個由中國信徒自治、自養、自傳的教會,楊紹唐可謂嘔心瀝血。面對教會各方面人手短缺的問題,他組成一個同工團隊,在信心與愛心上互助互勉,首先在聖經上下功夫,接受裝備與訓練。然後他們結隊外出到各地教會佈道、培靈和牧養教會,以期提高領袖同工的素質,使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在此基礎上,楊紹唐於1934年夏在山西候馬買地建房,創立了「靈工團」。首批學員爲20人,楊紹唐親自帶領、教導他們,一起研讀聖經,學習度主內團契生活。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楊紹唐所服事的那一帶地區成爲抗日主要戰場。1938年,日軍侵入山西曲沃後,楊紹唐所在教會先後收留過多位中國軍隊的傷兵,待傷癒後再爲他們換上老百姓衣服送走。此事後被漢奸告密,當時曲沃縣縣長夫人是基督徒,得知此事後告訴楊紹唐,叫他趕快逃走。他只好帶著全家人逃往綏遠的薩拉齊,避難於當地教會中一年之久。期間他在薩拉齊開辦查經班,爲該地教會培養不少工人。戰亂期間,許多難民湧入教會避難,他與英國內地會傳教士一起幫助了許多難民。1939年,「靈工團」在候馬的總部房屋盡被日軍焚毀,「靈工團」被迫解散。
此後,楊紹唐不得不舉家遷往太原,後天津,再北平。故在抗戰期間,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北平度過,並與王明道、宋尚節有親密的交往。1945年抗戰勝利後,楊紹唐原本計劃返回山西家鄉教會繼續其牧養工作,但因國共之間內戰爆發,山西地區烽火連天,他只好繼續留在北平。
1946年,楊紹唐應南京黃泥岡泰東神學院院長張學恭的邀請,偕家南下,出任神學院教授之職。不久,應當地宣教之需,成立了黃泥岡教會,楊紹唐又擔負起牧會之責。1948年時,楊紹唐亦曾接受邀請前往蔣介石及其政要聚會的教會凱歌堂證道。他引用聖經的話指責社會的黑暗與腐敗,勸聽衆向神悔改,離惡行善,以求神赦免。禮拜結束後,蔣介石走過來與他握手並對他說:「我們的確有很多罪,應當向神悔改,謝謝你今天的提醒!」
1948年,楊紹唐移居上海,任教於上海江灣神學院之同時,亦擔任烏魯木齊路教會的牧師。每逢寒暑假時,他還經常應邀到各地主領培靈、或奮興佈道會等,非常忙碌,但也深受廣大信徒和青年學生的歡迎。
1949年,楊紹唐謝絕一些海外教牧朋友的邀請,堅持留在國內。他說:「主交給我的羊群,作爲牧人絕不能撇下羊群而他去,我應當在此危難之時留在國內」。1949年後,楊紹唐在南京、上海繼續從事教學和牧會工作。不久,「三自革新運動」發起,他所領導的烏魯木齊路教會加入其中,他自己也成爲全國基督教「三自」的委員之一。但在1952年的「控訴運動」中,楊紹唐受到控訴,被污衊爲「不拿美金的走狗,比拿美金的更具迷惑力」,並於「控訴運動」後被驅逐出南京黃泥崗教會。
楊紹唐回到上海烏魯木齊路教會繼續被容許講道,直到1957年反右運動中,再次遭到殘酷無情的控訴與鬥爭,並被內定爲右派。此後他被勒令停止講道,並接受監督改造。1964年他回家探望教會,還被當地民兵押送返滬,那時他已患有冠心病。「文革」開始後,他又被定爲「反革命」,交與群衆監督勞動,每天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並經常被批鬥、抄家和關押,身心靈都受到很大摧殘,但他從未放棄過信仰。
1969年春節過後,由於寒流,弄堂的地面結冰,楊紹唐被勒令出去除冰。正當他彎腰除冰時,因心臟病突發,栽倒在地,溘然長逝,年69歲。逝世後,其子女遵囑將其安葬在山西曲沃家鄉,墓碑上書:「神的忠僕楊紹唐牧師」。
楊紹唐除長於牧會與講道外,也優於文字事工。他遺留於後世的著作有《神的工人》、《得勝與得賞》、《教會工人》和《教會路線》等書,流行於海內外,影響與惠及信徒無數。
參考文獻
- ↑ 《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一百零一: 20世紀上半期的新教2,網易,2020-10-05
- ↑ 《文學回憶錄》聽與讀 | 第五講:新舊約的故事和涵義 ,搜狐,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