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杨衒之 洛陽伽藍記
原圖鏈接

杨衒之,生卒年不详,北平(今河北滿城)人,著名散文家。[1]

目录

生平

杨衒之生于北平,北魏永安年间为奉朝请。历期城太守、抚军府司马。东魏孝静帝武定五年(公元547年)杨衒之经过洛阳,感于多年战乱之后洛阳之残破,撰《洛阳伽蓝记》。五卷,历叙佛寺兴废,寄托亡国悲慨;语言洁净明快,描写生动精致。

魏末为秘书监,曾上书孝静帝。但正史上对他记载很少。

楊衒之與《洛陽伽藍記》

道宣《廣弘明集》將楊衒之列為排佛二十五人名單之一,在佛教徒眼中,「後上書述釋教虛誕,有為徒費,無執戈以衛國,有饑寒於色養,逃役之流,僕隸之類,避苦就樂,非修道者」,「又言佛有虛妄,皆是妄想」,楊衒之論佛教流弊,被列為排佛人士,自有其證。[2]

《洛陽伽藍記》,因全記寺廟宮宇,就內容來看,排佛意味不深,反而頗有稱道,是故宋代以後又有佛教徒引以為同道。

其所記者乃時事

楊衒之時而排佛時而擁佛,忽前忽後,豈不怪哉?《洛陽伽藍記》其實,本非為擁佛或是排佛而作,其所記者,乃時事;其所歎者,乃歷史,是根基於對文化之感歎、歷史時代的滄桑感,畢竟時代紛擾,戰亂流離,他後來「重覽洛陽,城郭崩毀,宮寺傾覆,寺觀灰燼,廟塔丘墟,牆被蒿艾,巷羅荊棘……始知麥秀之感,非獨殷墟;黍離之悲,信哉周室」,如此種種,登臨覽古,滄海桑田,見動亂而哀文化,因憂世而起悲思,麥秀之感,黍離之悲,他感嘆的是歷史的滄桑與世事無常啊!

主要作品

  • 《洛阳伽蓝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