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杨云萍(1906年10月17日-2000年8月6日),台湾作家、历史学者,原名友濂,不过他的字号云萍较为人所知。杨云萍生于士林,祖父为士林宿儒,父亲杨敦谟是医生,可说生长于书香世家。大正十年(1921年)入学台北第一中学校(今建国中学),大正十四年(1925年)与江梦笔创刊台北第一本白话文杂志《人人》。大正十五年(1926年)入日本大学预科,颇受日本作家之熏陶。昭和七年(1932年)返台,投入南明史台湾历史台湾文化研究。1943年,杨云萍、斋藤勇周金波与日本人长崎浩参加第二回“大东亚文学者大会[1]

杨云萍



图片来源中央研究院
出生 1906年10月17日
日治台湾台北厅士林支厅
逝世 2000年8月6日(2000-08-06)(93岁)
中华民国台北市士林区
职业 作家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配偶 黄月里

战后杨云萍从事文化运动,参与《台湾文化》的刊行。1947年8月,杨氏出任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担任教授,直到1977年退休。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成立后,杨氏曾出任专任委员。此外,杨氏亦曾担任台北市文献委员会委员、台北市政府文献委员顾问等职。

目录

与许寿裳的情谊

他与许寿裳交往密切,编了《鲁迅的思想与生活》,收许记鲁迅文10篇,1947年台北市台湾文化协进会出版,许同时新写序文1篇。许寿裳曾向陈仪保举杨云萍做行政长官公署参议,并且在主政台湾省编译馆期间,聘他为参议兼编译馆台湾研究组主任。编译馆撤废以后,许寿裳还力保杨云萍出任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正教授。

创作

杨云萍早在中学时代就开始在《台湾民报》发表新诗与小说,他著有白话文小说〈光临〉、〈罪与罚〉、〈月下〉、〈弟兄〉、〈黄昏的蔗园〉、〈咖哩饭〉、〈秋菊的半生〉、〈青年〉等,另有日文诗集《山河》,以及未完成的日文日记体小说〈部落日记〉。杨云萍的短篇小说都很短,采用近似散文诗的体裁,节奏紧迫,颇能抓住事实的真相,让人看见字句理隐藏得另一个又广又深的世界。

作品

战前

文学作品的出版:杨云萍的日文诗集《山河》是在1943年出版,由台湾清水书店,收录24首诗。“他的诗作,部份表现台北大稻埕风物民情,另一部分则属生活断想,具有思想厚度”[2]

战后

出版

文学作品及历史研究的出版,目前为止(2014/10/04),已知的有:

  • 杨云萍/著,《台湾史上的人物》,成文书局,1981年。
  • 杨云萍/著,《台湾的文化与文献》,台湾风物,1990年。
  • 杨云萍/著,《南明研究与台湾文化》,台湾风物杂志社,1993年。
  • 林瑞林、许雪姬/主编,《杨云萍全集》,国立台湾文学馆,2011年。
  • 许雪姬主编,《杨云萍文书资料汇编目录》,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2008年。
  • 张炎宪、曾品沧主编,《杨云萍藏台湾古文书》,台北县新店市:国史馆,2003年。


刊载与编选

文学作品及历史研究的刊载,目前为止(2014/10/04),已知的有:

  • 杨云萍以中国白话文书写的诗作〈这是什么声音?〉,收录在李南衡主编的《日据下台湾新文学明集4:诗选集》里,该书由明潭出版社出版,在1979年3月15日发行初版。
  • 杨云萍在日治时期所写的小说,重要作品收录在张恒豪主编的《杨云萍、张我军、蔡秋桐合集》。[3]
  • 杨云萍日文诗集《山河诗集》与《山河新集》的全部诗作,以及〈部落日记〉第1回到第9回的内容,战后由台湾诗人与诗论家叶笛翻译成中文,后来被人收录在《叶笛全集9 翻译卷二》。[4]
  • 杨云萍的诗作〈新年志感〉、〈道〉、〈妻哟〉,收录在林瑞明主编《国民文选‧现代诗卷I》。[5]

相关研究

博硕士论文

使用“台湾博硕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查询,到2011年10月3日为止,以作家及其作品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不多,有:

  • 林春兰,〈杨云萍的文化活动及其精神历程〉,国立成功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硕士论文,1994年。

论文集论文

使用“台湾文史哲论文集篇目索引系统”查询,至2011年10月8日为止,以作家及其事迹对研究或谈论焦点的文章有:

  • 杨云萍,〈“人人”杂志创刊前后〉,《南明研究与台湾文化》,台湾风物杂志社,1993年出版。
  • 杨云萍,〈附录:杨云萍教授著作目录〉,《南明研究与台湾文化》,台湾风物杂志社,1993年出版。
  • 杨云萍,〈杨云萍教授的诗情与历史〉,《南明研究与台湾文化》,台湾风物杂志社,1993年出版。

期刊论文

使用“台湾期刊论文索引系统”查询,至2011年10月8日为止,以杨云萍及其作品、学术成就为谈论焦点的论文及文章有:

  • 陈信元,〈填补台湾文学史的缝隙--《杨云萍文书资料汇编目录》许雪姬编 评介 〉,2010年10月《全国新书资讯月刊》。
  • 洪淑苓,〈杨云萍的民俗文化观与民俗研究之特色〉,2009年2月《民间文学年刊》。
  • 许雪姬,〈杨云萍教授与台湾史研究〉,2007年6月《台大历史学报》。
  • 赵天仪,〈日治时期台湾新诗--以杨云萍《山河》诗集为例〉,2005年12《笠》。
  • 杜衡、林民昌,〈特展专辑:“杨云萍文学文物展专题”〉,2005年8月《台湾文学馆通讯》。
  • 陈沛淇,〈未消瘦的诗魂:杨云萍的藏书暨手稿资料展〉,2004年12月《台湾文学馆通讯》。
  • 纪奕川,〈从现实中升华:杨云萍的文学地位与成就〉,2004年12月《台湾文学馆通讯》。
  • 曾品沧,〈《杨云萍藏台湾古文书》补遗〉,2004年12月《国史馆馆刊》。
  • 高知远,〈论杨云萍文艺观在其诗作上之实践〉,2004年7月《文学前瞻》。
  • 林瑞民,〈杨云萍的文学与历史〉,2003年1月《文学台湾》。
  • 叶笛,〈诗、真实和历史--诗人杨云萍的“山河集”和“山河新集”〉,2002年3月《创世纪诗杂志》。
  • 林瑞民,〈台湾新文学运动的两匹骏马--赖和与杨云萍〉,2001年3月《联合文学》。
  • 黄富三,〈杨云萍教授事略〉,2000年12月《国史馆馆刊》。
  • 丘秀芷,〈日据时代台湾白话文学的健将--悼念杨云萍先生〉,2000年9月《文讯》。
  • 崔永徽,〈杨云萍仍然浸淫在知识的瀚海中〉 ,1995年7月《文讯》。
  • 应大伟,〈杨云萍--前半生文学,后半生历史〉 ,1995年4月《拾穗》。
  • 应大伟,〈杨云萍教授见证台湾历史〉 ,1995年3月《新观念》。
  • 许雪姬、赖敏专,〈杨云萍〉,1994年9月《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
  • 杨熙勇采访,〈南明史、台湾史研究的泰斗:杨云萍教授访问记〉,1985年5月《史联杂志》。
  • 丘秀芷,〈新纸十千墨一斗:杨云萍教授〉,1985年2月《文讯》。
  • 林瑞明,〈<山河> 初探:杨云萍论之一 〉,1984年5月《台湾文艺》。
  • 心岱,〈访文艺先进作家专辑:中国近代文学的标本--访杨云萍教授〉,1982年5月《中央月刊》。
  • 明史研究专刊,〈学人与明史研究:杨云萍、吴缉华、苏同炳 〉,1979年9月《明史研究专刊》。
  • 台湾风物,〈杨云萍教授退休纪念辑〉,1977年9月《台湾风物》。

书籍

使用“全国图书书目资讯网”查询,到2011年10月8日为止,已知的有:

  • 林春兰,《杨云萍的文化活动及其精神历程》,台南市:台南市立图书馆,2001年。

参考文献

  1. 林瑞明,〈台湾文学史年表〉(未定稿),该年表收录在叶石涛的《台湾文学史纲》,高雄:春晖出版社,2003年,页270。
  2. 向阳,〈三种语言交响的诗篇〉,《文学@台湾》,台南市:国立台湾文学馆,2008年,页119。
  3. 张恒豪/编,《杨云萍张我军蔡秋桐合集》,前卫出版社,1991年。
  4. 叶笛/著,国家台湾文学馆筹备处/出版,《叶笛全集9 翻译卷二》,台南市:国家台湾文学馆筹备处,2007年。
  5. 林瑞明/主编,《国民文选‧现代诗卷I》,台北市:玉山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