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文化
楚漢文化 |
楚漢文化,在秦漢之際,淮海地區上承炎黃文化優良傳統,秉持本土文化的純厚優勢,融合先秦黃河、長江兩大文化體系,在鬥爭與發展中成長、成熟起來,是兩漢文化的先聲,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鮮明的特徵,有深刻的內涵,有久遠的影響。
目錄
基本內容
產生背景
中華文化是一種多元文化,它是由多種地域文化融匯而成的一種綜合性文化。從徐州地區所處的地理位置可知,她正是這三種文化交流融匯的結合點,從而成為漢文化的發祥地。一種地域文化的形成,一般要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響,即地理位置、歷史演革以及二者相結合所形成的歷史區位。
楚文化,因楚國而得名,是形成於周代的一種地域文化。她初成於江漢地區。楚人放眼天下、勵精圖治的精神,形成了外求諸人而博採眾長,內求於己而獨創一格的視野;形成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開放性文化和包容精神。
文化特色
符號文化,既是人類物質文化創造的結晶,又是人類精神文化創造的載體。在楚漢文化中,符號文化主要體現在圖形、色彩、紋飾、文字方面。
首先,圖形。圖形在符號文化中源於圖騰崇拜。屈原在《楚辭.天問》中說:「女媧有體,孰制匠之」,漢王延壽在《魯靈光殿賦》中說:「伏羲鱗身,女媧蛇軀」,以後漢畫像石中伏羲、女媧人首蛇身圖形屢見不鮮。當黃帝打敗蚩尤後,蚩尤部族的一部分歸黃帝。蛇與黃帝部族雷電圖騰融合,由簡化到複雜,龍圖騰產生。從漢朝以後,龍就成為漢族的圖騰符號。楚國崇尚火。因祝融是楚人的祖先,火神後裔。古人認為日是火之精,楚又崇日,傳說日中有三足烏,後逐漸演變成鳳,郭沫若先生認為鳳是火中生的,因而作《鳳凰涅盤》。楚漢文化融合後,「龍鳳」圖形出現。因而「龍鳳」成為漢文化中吉祥圖形,實為徐州地區楚漢文化交融的產物,加之道教文化,就出現先是道教崇尚,後為社會認可的「四神」「四靈」圖形符號,即南朱雀,北玄武,東青龍,西白虎。楚漢文化符號中圖形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有雕塑、雕刻如陶器、瓦當、漢畫像石、玉器,有繪畫如帛畫、漆畫,有鑄造如各種青銅器等。
其次,色彩。色彩是符號文化的表現載體。[1]從長沙戰國楚墓中出土的數以千計的漆器中基本色彩是朱、白、絳、金黃、青等色。楚人尚火,朱紅色為主要色彩。從徐州漢墓出土漆器多為朱、絳、青三色。尤其是朱、青兩色又代表「南」和「東」兩個方位,再到「龍」「鳳」兩圖形都體現了楚漢文化,這決不是巧合。
再次,紋飾。在器物上裝飾花紋的總稱,也稱紋樣,楚漢文化中符號文化一般分為單獨紋樣、隅飾紋樣(即角隅紋樣)、邊飾紋樣、散點紋樣、連續紋樣(包括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等。紋飾的主要形式有鳳鳥紋、龍紋、雲紋、幾何紋、花瓣紋、菱形紋、變形龍鳳紋、獸面紋、蟠螭紋等等。楚漢符號文化中紋飾體現的器物主要有青銅器。如酒器「尊」、「觚」、「方彝」、「罍」等;兵器「戈」、「鉞」、「劍」;食器「鼎」、「豆」、「盂」;樂器「鍾」;還有其他生活用具如:銅鏡、帶勾等,尤其是銅鏡。楚銅礦豐富冶銅、鑄銅業非常發達,青銅器製造非常精美。特別是銅鏡,僅長沙楚墓中出土銅鏡達500餘塊,楚漢文化融合後鑄銅業向徐州轉移。據不完全統計,徐州地區漢墓出土銅鏡已近一千塊。主要是兩漢時期。楚漢銅鏡其紋飾有驚人的相似,主要是蟠螭紋、蟠虺紋、草葉紋、連弧紋、夔鳳紋、四神紋、禽獸紋。漆器,如生活用具幾、案、盒。葬器,棺槨。樂器有琴、瑟等。紋飾多為龍鳳紋、雲紋、幾何紋、變形鳳紋等。
參考文獻
- ↑ 大汶口文化遺址在我國的哪個省,更秋愛出遊, 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