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渡镇
楠木渡镇位于县域北埠,与息烽县毗邻,西北临乌江,与遵义县新民镇、尚稽镇、茅粟镇以乌江相隔,是贵阳市农业特色重镇,素有开阳"北大门"之称,全镇总面积193.76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76个村民组,总人口4.5万余人,可耕作土地10.2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52%,全域富含硒元素,硒含量均值为0.691mg/kg。享有国家级"优质烤烟基地""省级龙花灯艺术之乡""省级卫生城镇"、省定"市级示范小城镇"、市级""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美誉。[1]
目录
乡镇概况
楠木渡镇总面积193.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947亩 。辖8个行政村,275个村民组,总人口4.2万余人。全镇地势起伏较大,最高海拔1210.9米,最低海拔513米,平均海拔在900米左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7.8℃,日平均气温15.5℃,无霜期280天以上,年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
自然条件
楠木渡镇境内四季分明,春风和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是开阳县乃至贵州省的优质烤烟基地、"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镇内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48.93%,是典型的天然氧吧。有铝、磷、煤、铁等矿产资源,其中铝钒土藏量3000万吨,年平均开采量为70000吨,烧结脱水矿54000吨。煤藏量4000万吨,年平均开采1.2万吨;此外铁锰矿、铁矿、磷矿藏量也较为丰富。镇内旅游资源丰富,乌江、洋水河、沙子河三条河流贯穿境内,奇峰连绵,水流时缓时急,形成天然喀嘶特景观。[2]
经济发展
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全镇各族人民和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下,完成农业总产值12305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64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5283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367万元,财政税收完成115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 2958元。2006年,楠木渡镇党委、政府将认真执行上级的有关决议、决定,努力探索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预计2006年将实现财税总收入 125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17万元。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稳中有升,力争达到3135元。进一步加强涉农服务,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民心顺畅,为全镇的大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农业结构
广泛动员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借助退粮进经、退耕还林项目实施,采取引进企业代建等模式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在全镇范围内实现了"遍地开花"。共发展猕猴桃基地2个,种植面积1000亩,已有近600亩投产达效;2018年种植密本南瓜8500亩,实现产值3400万元;发展花椒基地3个,种植面积2000亩;新建皇帝柑基地2个,种植面积1800亩;引进企业代建种植蜂糖李、脆红李近0.8万亩,发展茶叶基地2个,面积2800亩。
依托贵阳市委、市政府及开阳县委、县政府搭建由市农投建设珍稀食用菌示范园区及2.5万亩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开阳园区),市烟草公司在中合坝区建设千亩烤烟田园综合体两个重要契机,大力推进坝区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推进中合坝区千亩烤烟田园综合体建设,园区涉及中合村10个村民组306户,落实土地流转1000亩,移栽烤烟613亩,带动临近的两路、谷阳、胜利村种植烤烟1100亩,轮作规划种植特色西瓜10亩,特色水产养殖水果5亩,特色蔬菜种植372亩。几大示范园区的建设在有效助推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更为全镇产业革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3]
城镇建设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该镇积极落实"三轮驱动"战略,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日新月异,取得较好的成果。
完成总投资300万元的临江大街建设;
完成总投资110万元的楠木广场一期工程建设;
完成总投资830余万元的楠木大道的建设;
完成总投资450万元的自来水厂建设;
加快了旧城改造力度,完成投资 350余万元的旧城街道硬化工程;
有效进行临江新大街20000余平方米的土地开发,新修居民住房60000余平方米,拉动民间资金2000余万元进行城镇建设;
完成计生综合服务楼、司法大楼等建设工程;
新建了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
完善了环卫基础设施,新修垃圾池5个和1个垃圾填埋场;十是全镇新安装了路灯。通过管理,街道清洁了,垃圾做到日产日清,马路市场逐步规范,市民素质有了提高,形成良好的文明秩序,扎实推进了文明镇创建工作。
文教卫生
楠木渡镇现有完全中学1所,在校初中学生1992人,高中学生411人,中学教师125人;完全小学16所、教学点2个,小学生4882人,小学教师229人;幼儿园1所,幼儿166人,幼儿教师15人;附设幼儿班17个,在班幼儿461人。目前,九年制义务教育体系完善,高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稳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完成县政府下达的"村村通"工程23套,共计575户,完成率100%。完成有线电视联网150余户。全镇58个卫生室,设计免门诊6个,覆盖人口率100%。对该镇的村卫生室计划免疫接种人员进行培训4次,培训率100%,合格率100%。[4]
民俗文化
楠木渡镇是省级先进文化镇、"龙花灯艺术之乡",镇内以兴隆、福德两灯会为主的龙灯会,经常应邀参加省、市、县重大活动的表演。目前,我镇已将龙花灯文化的发展纳入"十一五"规划,将通过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全力打造国家级"龙花灯文化艺术之乡"品牌。
黄木村以娱人和纳吉为主的"阳戏",是楠木渡镇文化艺术的又一特色品牌。"阳戏"是傩戏系统中戏剧表演最趋完备的剧种,其前身是明朝洪武四年从浙江一带随军入黔的"元皇宝坛",共有18坛,传承至今已有36代,且仅存此一坛,通常表演者需戴着古老面具表演,但是也逐渐演化为涂面化装表演。我镇的阳戏以其历史久远和保持较好的文化生态吸引了众多学术界、艺术界专家慕名前来我镇调查研究,在省、市、县享有一定的知名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