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模(張彥)
作品欣賞
楷模
「孔子始教學與闕里」——《孔子家語》。闕里很多人都會的一種技能叫楷雕。
春來做楷雕有十幾年了。論手藝和專研精神,他應該是這一行的楷模了。
他依稀記得第一次學藝是在市里一個楷雕培訓班上,他拿起雕刻刀,手不聽使喚似顫顫巍巍地切、削、銼着。讓春來印象最深的,是一個授課師傅說的一句話:「這一行看似雕楷木,其實是雕人心,心靜手穩方能雕出精品。」
這很合春來的性子:慢,不愛說話。因此,一起培訓的學徒都稱他「春悶子」。
培訓班結業後,「春悶子」開始埋頭苦練,一絲不苟地用雕刻刀切搓着、小心翼翼地用砂紙打磨着,伴着那搓搓聲和擦擦聲,春來的技藝日益見長。
「春悶子」出名,還是在一次木藝展覽會上,憑藉一幅「夫子授禮圖」的楷雕作品,驚艷展覽會。作品雕刻的是站立於杏林的孔子,向子路、顏回、子貢等一眾弟子傳授士冠禮的場景。
被木雕大師讚嘆的不僅是線條流暢的雕工技藝,還有春來雕刻的論語語錄,但見左上角刻着:「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
春來依稀記得木雕大師饒有興趣地追問他:「小伙子,你這作品既然是夫子授禮,為什麼不從禮的重要性或者禮儀的規格釋意上選文配字,反而從節儉之道談禮?」
「我覺得……禮貴在真,不在繁瑣。」春來拘謹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沒想到木雕大師對他讚賞有加,評價到:技藝純熟、深諳儒禮、懂得以物傳道,是個木雕藝術家的苗子。
春來當時漲紅着臉,連忙謙虛道「謝謝……謝謝大師誇獎」。之後,「春悶子」更加聲名遠播。
正逢市里搞非遺匠人楷模評選,文化站的老李聽聞「春悶子」的事跡後,興匆匆地跑進春來的木雕作坊,對他的作品一頓高捧之後,直入正題,拿出了一堆表格,說讓他填一下,報個名,同時提交一幅楷雕作品參評。最後臨走,老李意味深長地說:「春來啊,別悶頭雕刻,作品重要,其他的也很重要。」
聽着「楷模」二字,春來頓時來了興致,腦子裡面靈現出一介武夫出身的子路以夫子為楷模、即使臨危仍牢記夫子教誨死而不免冠的典故,決定以子路拜夫子為題,做一幅楷雕作品。
於是,春來像打了雞血似的,每天起早貪黑雕磨作品,終於一件「子路拜夫子」的楷雕作品完成了。
滿心歡喜的春來拿着作品,來到文化站交報名表時,沒想到老李對作品看都不看,卻盯着[表格研]]究了半天,說:「到底是個悶葫蘆啊,我那天給你說了嘛,作品固然重要,可其他的更重要,比如你這個表的填寫,哪個會選你嘛。」
春來像個丈二和尚似的摸不着頭腦,老李倒也耐心地說道:「這次評選,要由縣文化局給你評定,你寫參加過什麼獎、雕刻過什麼作品都沒用,有用的是這一欄。」春來順着老李夾着煙槍的黃手指,看到是「師承」二字。
春來這就犯難了,自己說好聽點是自學成才,其實就是半路出家,哪有師承。老李吐着煙圈不緊不慢地說:「春來,你得去市里走動下。這樣吧,明天我帶你去找師承。」
天蒙亮,春來坐着老李的老式桑塔納進城了。春來本以為老李會帶自己去一個古色古香的老藝術家裡,拜會、吹捧一番後,把他們倆帶的兩瓶鐵蓋茅台往桌上一放,最後老藝術家收下他做關門弟子。
結果沒想到,老李直接帶他走進了一家孔府宴席的高檔酒樓,拜師竟然在酒桌上就已完成。雖然地方不同、但流程一樣,依然是拜會、吹捧,只不過茅台酒不是放在桌上,而是開蓋即飲。酒席間,春來已經忘了喝了多少酒,只記得要拜的師是本次評委之一,只記得「恩師」酒量不錯,只記得那道「神仙鴨子」有點柴。
回來後,已經爛醉如泥的春來在自己的作坊里吐了一地,滿屋的酒肉氣瀰漫在他的刻刀、砂紙以及已完成未完成的楷雕作品之間。
醒來後的春來不再是個「春悶子」了,他不再那麼埋頭雕刻,雕刻刀鈍了、砂紙打磨的擦擦聲也不再響起。反而,經常呼朋喚友,以師兄師弟之稱,觥籌交錯,喝的不亦樂乎。春來作坊每天都是酒氣熏天。
最終,春來還是被評為了楷模。但就在得知結果當天,參賽的那個楷雕作品,「啪」地一聲,被春來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斷裂處才看到春來的配文:
《論語·子路》有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反腐的春風還是吹進了這個小城,老李和春來的「恩師」倒下了,所謂的師兄師弟,也樹倒猢猻散。
「春悶子」如夢方醒,這晚春來的作坊里燈火通明,又響起刻刀的搓搓聲和砂紙的擦擦聲…………
天明,春來一夜雕刻的作品出爐,旦見刻畫的乃是一枝葉繁茂、曲干通直的黃連樹直聳入雲霄,浮雕畫旁,用楷體刻如下字:
楷木,黃連樹也,其干枝疏而不屈,以質得其直也。子貢念師恩,手植楷木於夫子墓前,復用楷木刻畫夫子像配於孔廟。
故楷模者,正直之典範也。[1]
作者簡介
張彥,土生土長的孔子故里人,愛好儒家文化和文學創作,現就職於政府單位,喜歡撰寫傳統文化和當前社會價值觀念趨同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