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樓宇烈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樓宇烈,男,浙江省嵊縣(今嵊州)人,1934年12月10日生於杭州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 北京大學哲學系東方哲學教研室主任(1985年12月起); 北京大學宗教研究院名譽院長[2]; 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1989年12月起)等。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北京大學宗教研究院名譽院長

出生日期----1934年12月10日

出生地點----杭州

主要成就----第三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傳播獎和國學成果獎[3]

國籍 ---- 中國

職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知名作品----《郭象哲學思想剖析》《試論近代中國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哲學思想》等

人物簡介

樓宇烈,男,浙江省嵊縣人,1934年12月10日生於杭州。

1955年畢業於上海浦光中學; 同年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本科; 1960年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本科畢業。 經 歷:1960年7月至1979年5月,北京大學哲學系助教; 1979年6月至1980年11月,北京大學哲學系講師; 1980年12月至1985年8月,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1985年9月至今,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1990年起中國哲學博士生導師。

現任職務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1985年9月起); 北京大學哲學系東方哲學教研室主任(1985年12月起); 北京大學宗教研究院名譽院長; 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1989年12月起)。

曾任職務

哲學系中國哲學史教研室副主任(1979-1984)[4];北京大學哲學系副主任(1987-1993);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第三屆,1992年-1997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1981年起);全國宗教學會理事、副會長(第三屆,1988年-1995年)。

學術團體任職(部分)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1997年起);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成員;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委員(第三屆,1992年起);全國宗教學會理事(第三屆,1988年起);孔子基金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1986年起);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1991年起);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1999年起)。

1.郭象哲學思想剖析(21千字)

(《中國哲學》第一輯1979.8三聯書店)

2.五四時期批判封建舊道德的歷史意義(與張岱年先生合署)(12千字)

(《紀念五四運動六十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選》

1980.4人民出版社)

3.試論近代中國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哲學思想(13千字)

(《歷史論叢》第一輯1980.8齊魯書社)

4.葉適(20千字)

(《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評傳》續編三1982.9齊魯書社)

5."莫若以明"釋(5千字)

樓宇烈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國哲學》第七輯1982.4三聯書店)

6.開展對中國文化總體上的綜合研究(2.5千字)

(《中國文化》研究集刊一1984.3復旦大學出版社)

7.湯顯祖哲學思想初探(12千字)

(《湯顯祖研究論文集》1984.5中國戲劇出版社)

▲(日本《中國古典研究》第三十三、四號1988、89.12)

8.龔自珍(13千字)

(《中華民族傑出人物傳》三1984.9中國青年出版社)

9.文化之研究乃真理之討論--讀湯老兩篇舊文(4千字)

(《燕園論學集》1984.4北京大學出版社)

10.原始道教--五斗米道和太平道(2千字)

(《文史知識》1984年第四期中華書局)

11.不無遺憾(6千字)

(《讀書》1985年第六期三聯書店)

12.易卦爻象原始(15千字)

(《北京大學學報》1986年第一期)

▲(日本《中國--社會與文化》第二號1987.6)

13.佛學與中國近代哲學(15千字)

(《文史哲》1986年第一期選載部分內容(10千字),題名為《近代中國佛學的特點及其評價》)

(《世界宗教研究》1986年第一期)

(《中國近現代哲學史論文集》1989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4.中國近代佛學的振興者--楊文會(20千字)

▲(日本《東洋學術研究》第25卷第一號1986年)

15.東晉南北朝"志怪小說"中的觀世音靈驗故事雜談(20千字)

(《中原文物》特刊1986年)

16.漫談儒釋道"三教"的融合(8千字)

(《文史知識》1986年第八期)

(日本《東洋學術研究》第27卷1988年,題目改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三教融合的問題》)

17.中國近代佛學的振興者--楊文會(5千字)

(《世界宗教研究》1986年第二期)

▲(日本《中外日報》1985.11.18)

樓宇烈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日佛教研究》1989.4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8.〈萬木草堂口說〉整理雜談(13千字)

(《古籍整理與研究》第一期1986.10)

19.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以及在中國流行的情況

(2.5千字)

(《古代禮制風俗漫談》二集1986.4中華書局)

20.胡適禪宗史研究評議(12千字)

(《北京大學學報》1987年第三期)

▲(日本《曹洞宗宗學研究所紀要》創刊號1988.3)

▲(韓國《六祖壇經的世界》大韓傳統佛教研究院金知見編

韓國民族社1989.12文末增一"補記")

21."何晏"、"王弼"、"郭象"、"向秀"、"譚嗣同"等辭條(25千字)

(《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20條)1987年)

22.玄學與中國傳統哲學(10千字)

(《北京大學學報》1988年第一期)

▲(日本《中外日報》1987.8.28)

23.黃宗羲心性說評述(8千字)

(《黃宗羲論》--國際黃宗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87.12浙江古籍出版社)

▲(日本《東洋の思想と宗教》第五號1988.6)

24.敦煌本〈壇經〉、〈曹溪大師傳〉與初期禪宗思想(10千字)

▲(日本《松ケ岡文庫研究年報》第二號1988年)

(《隋唐佛教討論會論文集》1990.2三秦出版社)

25.楊度的"新佛教論"(5千字)

(《世界宗教研究》1988年第一期)

▲(日本《中外日報》1987.10.23)

(《中日佛教研究》1989.4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6.借古為今乎?戀古非今乎?--《康有為學術著作選》編後(5千字)

(《書品》1989年第二期)

27.為研究佛教文化提供一部簡要的原始資料

--《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編後(3.5千字)

(《書品》1989年第三期)

28.論傳統文化(8千字)

樓宇烈
 

來自 網易 的圖片

(《北京大學學報》1989年第三期摘要刊登)

(《北京大學紀念五四運動七十周年論文集》1990.3

北京大學出版社)

29.佛教的和平精神(3千字)

(《國際政治研究》1989年第四期)

30.擇儒學之善者,為現時代服務(1.5千字)

(《書林》1990年第三期)

31.熊十力"量論"雜談(三則)(8千字)

(《玄圃論學集--熊十力生平與學術》1990.2三聯書店)

32.向西方學習與弘揚民族文化(5.7千字)

(《知與行》1990年第一期)

(《探索與交流》1990年第四期)

33.太虛與中國近代佛教(10千字)

(《太虛誕生一百周年國際會議論文集》1990.12

香港法住出版社)

34.禪悟的認識論意義(6千字)

(《法音》1991年第一期)

35.儒家"節慾"觀的現代意義(7千字)

(《北京大學學報》1991年第一期)

▲(韓國《退溪學報》第六十八輯1990.12)

36."用中和時中--儒家實踐的辯證原則(7.5)

(《北京大學校刊》1991.10.20第三版)

(《唯物辯證法問題的再探討》1993.3人民出版社)

37.胡適的朱熹研究(9千字)

(《朱子學刊》1991年第二期)

38.佛教與現代人的精神修養(6.5千字)

(《一九九○佛光山國際佛教學術會議論文集》1992.2)

39.中國傳統哲學中主體修養學說的認識論意義(15千字)

(《中華文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中華書局成立八十周年紀念論文集》1992.4中華書局)

40.中國文化的藝術精神(4千字)

(《民主與科學》1992年第二期)

41.胡適的中古思想史研究評述(12千字)

(《中國哲學》第十五輯1992.5嶽麓書社)

樓宇烈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現代學術史上的胡適》1993.5三聯書店)

42.禪的生命,禪的正受--讀耕雲先生《安祥集》(4千字)

(《佛教文化》1992年第一、二期)

(台灣《中華禪學》第十八期1992.6)

43.中國近現代佛教的融和精神及其特點(15千字)

(台灣《1991年佛學研究論文集》1992.9台灣佛光出版社)

44.康有為與儒學的現代轉化(8千字)

(《孔子誕辰2540周年紀念與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92.5三聯書店上海分店)

45.東亞現代化與東方文化的歷史反思(6千字)

(《東方文化與現代化》1992.10時事出版社)

46.東方智慧的魅力(13千字)

(《學者論大學生的知識結構與智能》1992.11

北京大學出版社)

47.理學大師馬一浮(8千字)

(《中國當代理學大師馬一浮》1992.12上海人民出版社)

48.袁宏與東晉玄學(25千字)

(《國學研究》第一卷1993.3北京大學出版社)

49.一種協調個人與社會關係的理論--玄學的名教自然論

(6千字)

(《北京社會科學》1993年第二期)

50.老莊的順自然與反異化思想(4千字)

(《學術論叢》1993年第四期山西省社會科學學會聯合會)

51.儒家修養論今說(13千字)

(《國故新知:中國傳統文化的再詮釋--湯用彤先生誕辰百周年紀念論文集》1993.8北京大學出版社)

52.讀帛書〈繫辭〉雜記(7千字)

(《道家文化研究》第三期1993.8上海古籍出版社)

53.圓瑛大師的佛學思想(8.5千字)

(《圓瑛大師圓寂四十周年紀念文集》1993.9吳軒出版社)

54.神會的頓悟說(10千字)

▲(韓國《白蓮佛教論集》第三輯1993.12韓國白蓮佛教文化財團)

(《禪學研究》第二輯)

55.中國儒學的歷史演變與未來展望(14千字)

(台灣《哲學與文化》第21卷2期1994.2台灣輔仁大學)

56.荀子禮樂論發微(8千字)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4年第三期中華書局)

樓宇烈
 

來自 知乎網 的圖片

(《東亞文化的探索--傳統文化的發展》1996.11台灣正中書局,內容有增補)

57.儒家思想與官僚文化(15千字)

(《國學研究》第二卷1994.7北京大學出版社)

58.中國文化中的儒釋道(15千字)

(《中華文化論壇》1994年第三期四川中華論壇雜誌社)

59.東方文化與現代生活(7千字)

(《東方文化研究》1994.8北京大學出版社)

60.胡適讀禪籍題記、眉批選(30千字)

(《胡適研究》第一輯1995.北京大學出版社)

61.論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20千字)

(《國學研究》第三卷1995.12北京大學出版社)

62.對於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化建構的思考(13千字)

(《21世紀中國與日本》1996.10北京大學出版社)

63.東方文化的歷史反思與展望(16千字)

(《東方文化大觀》[代序]1996.12安徽人民出版社)

64.東方理學宗主淑世儒林楷模--鄭夢周與韓國性理學

附:圃隱詩拾遺(50千字)

(《風流與和魂--東方哲學與文化叢書之二》1997.7瀋陽出版社)

65.深刻的見地,平實的評論(2千字)--讀匡老評述儒家孔孟思想的兩篇舊文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7年第期中華書局)

66.中國國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20千字)

▲(《21世紀韓國國學的方向與課題》1997.7韓國安東大學出版)

67.栗谷經學思想研究(11千字)

(《亞文》第二輯1997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68.楊仁山先生小傳、歐陽竟無先生小傳、呂秋逸先生小傳

太虛大師小傳(8千字)

(《近代學術史叢書》《楊仁山卷》《太虛卷》河北人民出版社)

樓宇烈
 

來自 中國網 的圖片

69.歐陽建《言盡意論》正讀(6千字)

(《人民政協報》1998年2月16日第3版)

70.儒學在現代韓國(12千字)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8年第一期中華書局)

71.禪宗"自性清淨"說之意趣(15千字)

(《燕京學報》新四期1998.5北京大學出版社)

72.《法華經》與觀世音信仰(6千字)

(《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二期1998年6月)

73.中國的佛教與儒教(20千)

(《中國哲學的詮釋與發展--張岱年先生九十壽慶紀念論文集》1999年5月北京大學出版社)

74.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和智慧解脫(3千字)

(《上海佛教》1999年第三期1999年6月)

75.讀慧海《頓悟入道要門論》隨記(15千)

(《中華佛學學報》第十二期1999年7月台北中華佛學研究所)

76.中國現代社會與儒家倫理(8千字)

(《文史哲》1999年第期,發表其中第一部分)

77.發揚人文精神,重視自我修養(7千字)

--紀念孔子誕辰2550周年

(《孔子研究》1999年第四期,發表一部分)

(《群言》1999年第11期,發表一部分)

78."無我"與"自我"(5千字)

--佛教"無我"論的現代意義

(《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二期,2000年6月)

79.略論印光大師的念佛法門(8千字)

(《閩南佛學院學報》2000年第一期,2000年6月)

80.中日近代佛教交流概述(10千字)

(《中日近現代佛教的交流與比較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6月)

81."不由經教"與"由教悟宗"(8千字)

(《中國禪學》第一卷中華書局2002年6月;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2002年第5期)

82.禪學的文本闡釋與詩意接受--讀吳言生博士"禪學三書"(3千字)

(《哲學研究》2002年第5期)

其它兼職(部分)

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1997年起);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1998年起);陝西省社會科學院榮譽研究員(1998年起);曲阜師範大學客座教授(2000年起);孔子文化大學客座教授(2000年起);廣西玉林師範學院客座教授(1999年起);閩南佛學院研究生導師(1999年起)。

主要作品

《國學精神--中國的品格》

主講: 組成8張DVD

簡介:了解中國國學底蘊,增強企業本土適應能力;領悟中國國學精髓,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視頻

樓宇烈-心經智慧3DVD-02 2016年10月28日發布

樓宇烈:參禪最難在於平常心 2016年9月26日發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