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樓燕

中文學名 樓燕

拉丁學名 Apus ap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雨燕目

雨燕科

雨燕屬

樓燕

英文名 Common Swift

樓燕,(學名:Apus apus),兩翅狹長,呈鐮刀狀,兩翅初級飛羽外側和尾表面微具銅綠色光澤。尾叉狀。頦、喉灰白色,微具淡褐色纖細羽干紋。幼鳥額污灰白色,通體煙褐色,無光澤,微具細窄的灰白色羽緣。頦、喉灰白色擴展到上胸。虹膜暗褐色,嘴短闊而平扁,純黑色,腳黑褐色。主要棲息於森林、平原、荒漠、海岸、城鎮等各類生境中。主要以昆蟲為食,特別是飛行性昆蟲。常在飛行中邊飛邊捕食。常成群在一起營巢繁殖。通常營巢於高大的古建築物、寶塔、廟宇、宮殿的天花板、橫樑和牆壁洞穴中,也在岩壁、城牆洞穴中營巢。

目錄

形態特徵

頭和上體黑褐色,頭頂和背羽色較深暗,並略具光澤。兩翅狹長,呈鐮刀狀,兩翅初級飛羽外側和尾表面微具銅綠色光澤。尾叉狀。頦、喉灰白色,微具淡褐色纖細羽干紋。胸、腹和尾下覆羽黑褐色,腹微具窄的灰白色羽緣。

幼鳥額污灰白色,通體煙褐色,無光澤,微具細窄的灰白色羽緣。頦、喉灰白色擴展到上胸。

虹膜暗褐色,嘴短闊而平扁,純黑色,腳黑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雄性29~40克,雌性31~41克,體長雄性168~184毫米,雌性169~176毫米,嘴峰雄性 6~7毫米,雌性6~8毫米,翅雄性154~177毫米,雌性155~175毫米,尾雄性73~87毫米,雌性76~90毫米,跗跖雄性8~11毫米,雌性10~12毫米。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森林、平原、岩壁、荒漠、海岸、城鎮等各類生境中。多在高大的古建築物,如寶塔、廟宇、城牆縫隙中棲居。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部、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和四川西北部。

世界範圍內分布於歐洲非洲西北部,往東到西伯利亞貝加爾湖,往南到喜馬拉雅山西部和中亞。越冬於印度北部和非洲。

生活習性

白天常成群在空中飛翔捕食。尤以晨昏、陰天和雨前最為活躍。飛翔疾速,時速可達110千米。常邊飛邊叫,叫聲清脆而響亮。主要以昆蟲為食,特別是飛行性昆蟲。常在飛行中邊飛邊捕食。

樓燕為夏候鳥。春季於4~5月遷來,秋季於9~10月遷走。

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6~7月。常成群在一起營巢繁殖。通常營巢於高大的古建築物、寶塔、廟宇、宮殿的天花板、橫樑和牆壁洞穴中,也在岩壁、城牆洞穴中營巢。距地高多在10~30米左右。巢由枯草莖、葉、麻、破布、纖維、紙屑和泥土混合而成。內墊有絨羽、羽毛和毛等柔軟物。巢的形狀為碟狀。大小為外徑10~13厘米,內徑8~9厘米,巢高3~6厘米。可多年利用。每窩產卵2~4枚,多為3枚,卵白色無斑,大小為24~26×15~17毫米,形狀為橢圓形,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21~23天。雛鳥晚成性,大約經親鳥餵養30多天以後才能飛翔。

樓燕詩詞文獻

國風·邶風·燕燕》是先秦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國風·邶風》中的一篇, 是先秦時代的民歌,是中國詩史上最早的送別之作。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於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於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唐代李賀《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二月》:勞勞胡燕怨酣春,薇帳逗煙生綠塵。

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羽篇》:胸斑黑,聲大,名胡燕。其巢有容疋素者。

宋代羅願《爾雅翼》:胡燕,比越燕大,臆前白質黑章,其聲亦大。

明代張瀚《松窗夢語》:燕有二種:越燕小,黑而紫,多呢喃語,巢於門楣;胡燕比越差大,羽多斑點,聲亦較大,巢屋兩楹間,古稱玄鳥。[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