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榆次(Yuci),古稱「魏榆」位於山西中部的太原盆地,東與壽陽縣和順縣交界,西同清徐縣毗鄰,南與太谷縣接壤,西北與太原市相連。榆次區是晉中市的政治、經濟、交通中心,面積1328平方千米。素有「省城門戶」之稱。

榆次春秋時期稱「塗水」、「魏榆」,戰國時期稱「榆次」。1948年設置榆次專區,1954年設榆次市。1999年9月24日,榆次市撤銷,改稱為晉中市榆次區。下轄9個街道、6個鎮和4個鄉,計127個社區、272個行政村。市花月季,市樹國槐。

榆次是山西省綜合指標十強縣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文化先進區、中國晉商文化之鄉。其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秀美,科教文化事業繁榮,各項經濟指標常年居全市首位,是108綜合發展廊帶和全市四化發展的橋頭堡和總引擎。[1]

目錄

榆次簡介

榆次(Yuci),春秋時期稱塗水、魏榆,戰國時期就稱榆次。秦隸太原郡。北魏、北齊兩度易名中都縣。公元 979年,宋太宗滅北漢,置并州於榆次,越三年,復遷唐明鎮,榆次復縣制。以後歷代縣名不改。1948年設置榆次專區,1958年設榆次市,是晉中行署、晉中地區所在地。1999年9月24日,行政區劃改革,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晉中地區,設立晉中市(地級市),榆次市撤銷,改稱為晉中市榆次區。 榆次位於山西中部的晉中盆地,東與壽陽縣交界,西同清徐毗鄰,南與太谷縣接壤,西北與太原市相連。全區面積1328平方千米,人口約五十三萬,民族以漢族為主,轄6鎮4鄉9個街道辦事處,283個行政村、61個社區,是晉中市委、政府所在地,是晉中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交通區位

榆次素有「太原南大門」、「省城門戶」之稱,是山西省交通運輸的重要樞紐。距北京約540公里,距天津約600公里,距省城太原約25公里。距新擴建的太原空港行程不到10分鐘,該空港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備降機場,開通國際國內航線50餘條,年旅客吞吐量194萬人次。境內石太、南同蒲、太焦三線交匯與此,太舊、大運高速、108國道穿境而過,榆長、榆邢、榆盂、榆清省級公路縱橫交錯,在區內有榆次北集裝箱堆場,交通的便利,為物流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氣候特點

榆次的氣候為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氣溫9.8℃,降雨量418-483mm,年日照時數2662小時,無霜期158天。

行政區劃

榆次區轄十個鄉鎮,九個街道辦事處,是晉中市城市化和市民人口比率最高的區縣。 轄九個街道辦事處分別為:晉華街道辦事處、 經緯街道辦事處 、錦綸街道辦事處 、北關街道辦事處 、新建街道辦事處、 新華街道辦事處、 路西街道辦事處 、安寧街道辦事處、西南街道辦事處 。

轄十個鄉鎮分別為:郭家堡鄉、烏金山鎮、張慶鄉、修文鎮東陽鎮北田鎮、莊子鄉、長凝鎮、東趙鄉、什貼鎮[2]

旅遊資源

榆次旅遊資源豐富。榆次有着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自然、人文資源,人文古蹟眾多,貓兒嶺有戰國時期的古墓群,坐落在榆次老城的明代清虛閣全部為木製結構,堪稱一奇;榆次城隍廟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廟之一,屬國家一級保護文物,並受到聯合國的捐款修繕。榆次境內國家級、省級、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30多處,古代城池、衙署、寺觀、廟壇、堡寨等遍布全區。形成了「莊園、老城、古村、森林公園」四位一體的格局。常家莊園享有「中國儒商第一家」的美譽,榆次老城是「中國封建城池文化的大觀園」,烏金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堪稱「天然氧吧」。於2005年9月竣工開放的東趙後溝古村,被確定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古村落調查保護示範基地。 主要旅遊景點。

榆次老城

榆次老城是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在漢城舊址上修築起來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榆次老城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旅遊資源獨具特色,集古民居、古城牆、古縣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鋪等人文景觀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色為一體,融晉商文化、民族文化、黃河文化、三晉文化、都市文化於一爐。同時,晉中古樸的民俗和多姿多彩的民間藝術賦予老城靈氣與生機,自然、人文、歷史、藝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榆次老城占地100萬平方米,古建築群和園林建築面積60萬不方米。老城內有城隍廟、縣衙、文廟、鳳鳴書院、南北大街、市樓、思鳳樓、清虛閣、大乘寺、西花園、遺址公園、褚尚書書院、桑芸故居等眾多歷史古蹟和人文景觀。建築斗拱交錯、重檐飛翹組成了廟、市、街、景合一特有的明清風格及宏偉景觀。2003年9月29日,「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博物館」在榆次老城揭幕,100萬平方米的老城與老城景區「館園合一」。整個景區分為6個區域:民間文化博展區、民間傳統文化演示區、民居文化區、市井商貿文化區、宗教文化區、文物古玩區。展品內容豐富,形象生動地介紹了中國民間習俗和民間文化。國內各大劇組在老城內成功的拍攝了《喬家大院》、《龍票》、《哥哥,你走西口》、《晉商》、《立秋》、《白銀谷》、《幻影神針》、《李衛辭官》等10餘部影片。

常家莊園

山西榆次常家,中國對俄貿易之第一世家。常家事業長盛不衰之原委,就在於該族深謀遠慮,居富思危、課子苦讀、家學淵源,代代恪守「學而優則賈」的家訓,源源將優秀的文化人才輸送到商界,經商集團保證了持久精英,縱橫捭闔,將儒家思想與倫理道德完美地體現在經濟意識與經營活動中,實現了經濟理性與道德理性的合一,遂咸清代馳名中外之儒商望族。經之後近二百年的完善,建成百餘處房屋四千餘間,樓房五十餘幢,占地六十萬平方米。院內樓廳台閣,雕樑畫棟,精緻恢宏,蔚為壯觀。另有七處園林,名花古木,高閣低亭,曲廊齋坊,水溪池潭,在千里堡牆八道堡門的環圍下,實現了主人可燕居、可耕讀、可修身、可遐想、可觀賞、可瀏覽、可悅心、可詠嘆等」八可」追求的理想精神莊園。現已修復的四萬平米宅第,八萬平米園林,雖只占原規模的四分之一,但基本上保持了莊園風格,再現了昔日風采。

後溝古村

榆次後溝古村位於榆次區東趙鄉,與壽陽縣相鄰,全村有75戶人家、280多口人,是榆次區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古村落,可考歷史可以上溯到唐代。村莊建築接近陝北窯居,沿河岸依山勢而建,保留了磚窯三合院、四合院、獨立式窯洞等大量古建築和精美的磚雕、木雕、石雕。村中精巧別致的古戲台、觀音堂、菩薩殿,堪稱北方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2003年1月,榆次後溝古村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確定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古村落農耕文化遺產保護採樣地。

2004年3月,榆次投資8000萬元對後溝古村進行修復,工程按照整舊如舊、恢復原貌的原則,再次呈現了千年古村的田園風光,使它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處原汁原味的、較為完整的古村風貌建築。

烏金山森林公園

國家級森林公園烏金山風景區,群峰聳峙,草木滴翠,靈泉淙淙,珍禽異獸無數。其主峰上建水晶院,有龍池,冬不冰,夏不涸。紅沙山在烏金山東南,峭壁磷峋,沙石多紅,有正壽寺,四圍翠柏,其旁清泉溢出。陰山,在罕山西南,形勢險峻,上有深洞,土塞羅列,為先年屯兵之所。大方山、中林山中揖群峰、松柏郁茂,四時浮青攢翠。五太山在河口村西北二里,下有五龍河。小五台山,在榆次城東北二十里,上建蘆山寺,有九躍龍地。紫嚴山,接壽陽境,俗稱長者頭,相傳為唐代華嚴經大師李通玄隱居處,中有華嚴寺,其山松柏叢生,蒜峪、芹峪二水俱出其下。

九龍國際滑雪場

九龍國際滑雪場(International skiing spaces of nine dragons)是山西省內規模最大、滑雪條件及專業技術力量最強的旅遊滑雪場,目前已躋身於全國主要滑雪場的前列。其位於榆次烏金山鎮,滑雪場選址在黃河文化影視基地的中心,地處太原市與晉中市的交匯處,海拔高度900米,地貌地形開闊,地理位置、交通條件得天獨厚。滑雪場從選址到滑雪道的開發以及設備的購置,都是在中國滑雪協會的專業指導下完成,滑雪場占地面積達2000平方米,建有多條初、中、高級滑雪道,總長度達2000米,雪場擁有滑雪器材1000餘套,加之雪地摩托車、雪上飛碟等先進的滑雪設備,同時可容納1500人滑雪,成為目前華北地區滑雪面積最開闊、規模最宏大、設備最安全、專業技術最強的滑雪場。 九龍國際滑雪場開闢多條適於初、中、高級不同滑雪水平的滑雪道,總長度2000多米,另外還建有兒童滑雪區、燈光滑雪區、跳台滑雪區、大場面滑雪區域以及滑雪圈道、狗拉雪橇道、越野滑雪道等,可容納1000人同時滑雪、嬉戲。部分滑雪道可作為優秀運動員競賽線路及冬夏訓練場地。各種滑雪道經嚴格修整,平坦安全。[3]

經濟概況

榆次是以輕工業為主導的城市,深市上市公司經緯紡機(000666) 位於榆次,(其建國初期由上海的主要技術人員在榆次的西部組建) 榆次農業產業發達。以建設全省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為目標,着力建設「蔬菜、紅棗、畜牧、加工」四大基地。蔬菜面積34萬畝,產量連續13年全省奪冠,無公害蔬菜認證品種達40多種。紅棗面積30萬畝,產量2200萬公斤,被確定為全省七個紅棗示範園區之一。全區規模養殖小區達到120個,集約化畜禽飼養總量占到80%,肉蛋奶總產量達到4萬噸。農副產品加工有豐元棗業、博瑞乳業等一批圍繞菜、棗、乳主導產業的加工企業穩步壯大,白象方便麵、恆順精品醋、山西威特食品等加工企業相繼投產,娃哈哈果蔬飲料和古船麵粉項目等品牌項目落戶我區。榆次工業基礎雄厚。

榆次工業門類齊全,工業基礎雄厚,結構合理,形成冶金、機械、電氣、化工、煤焦、建材、輕紡、食品八大產業。作為工業經濟發展的主平台,榆次工業園區和修文民營工業園的規劃建設,構築了全區經濟發展新平台,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榆次工業園區先後被評為「山西省五大精品園區」、「先進民營經濟園區」和「山西省示範工業園區」。2005年開工建設的榆次修文民營工業基地,總投資8000萬元,規劃面積18平方公里,完成了核心區8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

榆次商貿流通興旺。榆次是晉商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歷史上商賈雲集、經貿繁榮,以「晉商故里」著稱。新型業態如華聯超市、國美電器、三友電器、山姆士超市等紛紛搶灘榆次,建材、汽車、家具等30餘家專業市場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大流通、大商貿、大市場格局正在形成。

2007年,榆次區GDP完成91.4億元,增長達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2077元,增長19.3%。農民人均純收入5315元,增長15.5%。

人文特色

榆次八景: 古曾有「榆次八景」之說,即「罕山時雨 、塗水洪濤、龍門晚照、源池荷花 、榆城煙柳 井峪寒泉、 神林積雪 、藺郊無霜 」

晉商文化中心:

魚羊包

東趙鄉上戈村地處丘陵地帶,有史以來多植梨果,所產的小白梨最具特色,其特點是:色美皮薄,果嫩肉厚,汁多渣少,香甜味美。採摘後兩三天再食,味道更美,一咬一口水,綿軟可口,果核很小,幾近無有,特別適宜老年人食用,久負盛名。

峪頭南瓜

南瓜在榆次不論山區、平川、水地還是旱地均可種植,但峪頭的南瓜別有風味,與眾不同。其特點是:個大、肉厚、籽少、甜綿味香,含糖量高,外皮金黃色,內肉桔紅色。秋後,人們用新產的小米煮上峪頭南瓜,做成小米南瓜粥,看上去蠟黃髮亮,吃起來香甜鬆軟,更有米香,這小米南瓜湯着實讓人大飽口福。在榆次民間流傳着「峪頭的南瓜,長凝的蒜,流村的姑娘不用看。」之美談。

科學教育

榆次境內的 本科/專科 高校有:太原理工大學輕紡工程與美術學院、晉中學院、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山西華澳商貿學院、晉中職業技術學院等

金融行業

山西票號有「匯通天下」之稱,票號是我國銀行業的老祖宗,票號又叫票莊或匯兌莊,是一種專門經營匯兌業務的金融機構。在票號產生以前,商人外出採購和貿易全要靠現銀支付,在外地賺了錢捎寄老家也得靠專門的鏢局把現銀運送回去,不僅開支很大,費時誤事,而且經常發生差錯。這就迫使外出經商的山西商人不得不尋求新的辦法。

現代榆次境內的銀行主要有:四大國有銀行(中、農、工、建),以及晉中商業銀行(2007年成立)、浦東發展銀行(2007年落戶)、晉中農村信用社。籌備中的「晉商銀行」也計劃設置於榆次。

榆次境內的證券業主要有:山西證券、銀河證券等

榆次境內的保險業主要有:中國人保,中國人壽,太平洋,新華人壽等。

歷史

榆次,春秋時期稱塗水、魏榆,戰國時期就稱榆次。秦隸太原郡。北魏、北齊兩度易名中都縣。公元 979年,宋太宗滅北漢,置并州於榆次,越三年,復遷唐明鎮,榆次復縣制。以後歷代縣名不改。1958年設榆次市。 榆次,東倚太行,西臨汾河,山川秀美。其間內有國家級森林公園烏金山風景區,群峰聳峙,草木滴翠,靈泉淙淙,珍禽異獸無數。其主峰上建水晶院,有龍池,冬不冰,夏不涸(太原道註:有關烏金山參見本站三晉名山漫談)。紅沙山在烏金山東南,峭壁磷峋,沙石多紅,有正壽寺,四圍翠柏,其旁清泉溢出。陰山,在罕山西南,形勢險峻,上有深洞,土塞羅列,為先年屯兵之所。大方山、中林山中揖群峰、松柏郁茂,四時浮青攢翠。五太山在河口村西北二里,下有五龍河。小五台山,在榆次城東北二十里,上建蘆山寺,有九躍龍地。紫嚴山,接壽陽境,俗稱長者頭,相傳為唐代華嚴經大師李通玄隱居處,中有華嚴寺,其山松柏叢生,蒜峪、芹峪二水俱出其下。

榆次古文化遺址、古墓群、古建築極為豐富。位於長凝鎮附近的賈魚溝古文化遺址,在七十年代就發現了大批舊石器時代的製件。位於城東北的貓兒嶺古墓群,占地面積之大,跨越年什之久遠,為國內所罕見。古墓群分上中下三層,下層為春秋秦漢墓,中層為唐宋基,上層為明清至近代墓,堪為歷代墓葬大全。古建築比較著名的有六堡村的賈繼英祠堂、西左付村的張彪祠堂和東輞村的常家大院,是歷代民間建築的典範。榆次城內的城隍廟和清虛閣,均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隍廟位於東大街,占地近6000平方米,現存正殿、玄鑒樓、東樓、鐘鼓樓等建築。該廟始建於元代,以後歷代重修完善,目前是省廣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廟。古代榆次城隍廟香火極盛,除春秋兩季祭祀城隍外,歷代造福百姓、聲名遠播的榆次籍名人賢宦都在廟內樹牌享祀。這些名吏鄉賢自然成了榆次人家教育後代的榜樣和楷模。由城隍廟內西折南不遠處,就可以看到一座二層三重檐歇山頂建築,這就是純木製結構的清虛閣。清虛閣系佛道兩教相結合的產物,內供四大菩薩與太上老君。整個建築精雕細刻,氣魄龐大,立於城中,極為醒目。登臨閣上,十里風光盡收眼底,四時美景嘆為觀止。近期當地政府為展示地域文化特色,又在市中心修建晉商文化廣場,融歷史風貌與現代休閒為一體,讓遊人回味無窮,賞心悅目。

榆次人的獨特風采,在兩千多年前太史公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就有過描述:「荊軻嘗游過榆次,與蓋聶論劍,蓋聶怒而目之……」榆次人蓋聶是戰國時聞名諸侯的劍客。連那位慷慨悲歌之士荊軻都不遠千里來向他求教。蓋聶為人耿直嚴肅,對劍術不精者常直言不諱地提出批評,偶爾流露出蔑視神情。那位大俠客荊軻心高自傲,受不了這種冷遇,一氣之下,劍術尚未精進就不辭而別。結果在後來最關鍵的刺案行動中,終因技不如人,命喪黃泉。荊軻之死,慷慨悲壯,為後人所稱道,但其不虛心學習,既耽誤了自己,也耽誤了太子丹的興國大業。榆次人蓋聶在史記中的表現,是不畏盛名、不畏強權、精益求精、嚴肅認真、一身傲骨的宗師典範。他的行為和作風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請看以下數位明清朝入選《山西通志·鄉賢錄》的榆次籍名人的遺風:

寇天敘,字子(忄享),明正德三年進土。任職於應天(今南京)府丞。時明武宗駐南京,從官衛士十餘萬人,經常侵擾百姓,很多地方官吏不敢言。寇天敘親自率人與搶奪百姓財物的禁軍相搏,只要抓住絕下放過。禁軍傷者很多,並且害怕了,再不敢橫行霸道。後來寇天敘巡撫甘肅,外賊來犯,擒其首領,賊人多次送獅子皮、犀牛皮、西狗,要求換回首領,寇堅決不從。晚年寇天敘又任職陝西,多次平暴除惡,維護了一萬平安。

周(釒夫),字汝威,明嘉靖五年進士。任陝西巡撫,時邊將多殺被俘叛民,周(釒夫)上任後,採取寬容政策,撫恤降兵,因而平定了叛亂。朝中宰相嚴嵩一手遮天,權勢極盛,為官者無不巴結迎奉。而周(釒夫)則不然,多次上疏抨擊嚴氏貪污腐化,結黨誤國。嚴嵩打擊報復,將周屢屢降職,直至削官為民。周(釒夫)毫不退卻,直至去世也沒有妥協。

桑芸,字笈雲,幼家貧,勤學致仕,清順治年間,為汝南參政。時地方上有一惡棍白福德,家族勢力很大,無人敢惹。桑芸力排眾議,將其抓捕歸案。白犯家人送千金求免死。桑芸大聲叱責,立即當眾將白福德杖刑處死,百姓無不拍手稱快。後來桑芸主政廣西,屬下士兵經常聚眾鬧事,騷擾百姓,桑將罪大惡極者繩之以法,整頓軍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清世祖多次稱讚桑為當世賢吏。[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