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县特殊教育学校
榕江县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1996年8月,前身为榕江县古州三小,2011年学校在原地重新修建,2012年底竣工,2013年3月学校搬迁进新教学楼正式使用。学校成立至今有18年时间。担负着全县残疾儿童的教育任务。
目录
学校简介
学校创办以来,经历了从起步到成长再到壮大的历程。如今,榕江特校已成为我县专业齐全,办学功底高,规模较大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县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残联的指导下,榕江特校以质量求生存,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校风[1]淳、学风好、管理严、服务佳,形成了以学促教、环境育人的教育教学[2]特色和以人为本、科研先导的管理模式,在教育教学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为我县享有较高声誉的唯一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学校总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一支爱岗敬业、勤于钻研的教师队伍。9名专任教师已全部取得大专以上学历,其中,特教专业毕业的有4人。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德育为首,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以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校风;“实干、廉洁、奉献”的政风;“尽职、严谨、求实、创新”的教风;“勤学、多练、善思、进取”的学风办好特殊教育。
办学特色
榕江特校开办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学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使学校进入了一个高速、健康、和谐的发展时期。学校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科研、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就业服务、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索,并取得显著的成果。具体是①有一条明确的办学思路;②有一个良好的教研氛围;③有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④有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⑤有一套好的教学方法。
现开设班级
现有4个教学班,共有在校生36人。培二班10人,聋二班9人,聋三班9人,聋五班8人。学校是一所集聋哑儿童教育及智障儿童教育、六年义务教及盲教育为一体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本着“以德立校、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以全面提高残疾人素质为根本目的,遵循特殊教育的办学规律,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教科研为先导,康复为基础,育人为根本,传授知识为核心,劳技为桥梁,回归主流社会,平等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为目的,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现代化教育工程。为了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目前我校已配置了微机室、律动室、语训室、单训室、图书室、广播室、劳技室、手工室、美术室、体育室等各种辅助教室。班级所开设的课程:低年级:语文、数学、思想品德、语训、律动、写字、体育等课程;中年级:语文、数学、思想品德、语训、微机、律动、劳动技能、体育等课程;高年级有语文、数学、思想品德、劳动技能、律动、社会、体育、微机、自然等课程。
学校管理
学校以制度为载体,注重强化学校科学管理,并坚持“管理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原则,不断做精做细管理,确保学校各项工作万无一失,把学校建成孩子的乐园,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坚持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的办学模式,真正达到一流的领导班子,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办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教学有特点,科研有特效,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市一流学校。
近年来,学校建立了领导班子每周五的行政例会制度,完善了每周一的教职工集体学习制度,制定和完善了教职工出缺勤考核制度,制定和完善了《榕江县特殊教育六认真检查评估细则》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将学校管理迈入了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在谋划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一直是最关键、最能动的因素,也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为了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校领导坚持在教师师德水平的提升、教学功力的提高、名优骨干教师的培养上做足文章。把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育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品德的养成教育是学校管理的灵魂。多年来,我校一直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认真贯彻执行《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师中开展“塑师魂,扬师德,正师风,强师能”活动;在学生中“以行为规范的养成,独立人格的形成”为主题组织系列教育。学校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争做弘扬师德的表率、敬业爱岗的表率、大有作为的表率和廉洁从教的表率,让一批“师德标兵”脱颖而出,通过互帮互学,相互促进提高,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质量分析等举措,有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年轻教师挑起大梁;将教育科研作为教师队伍提升的助推器,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校本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名师来校作专题培训讲座,走“科研兴校”之路。
办学成绩
学校自成立以来,已经输送小学毕业班9届,毕业学生90多人,其中有9人进入更高一级的州特校初中部就读,其余的返乡进行农业生产建设,在返乡学生中,有大部分人外出打工,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能自食其力,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成为有用之人。
参考文献
- ↑ 校风建设主要是靠自我约束,搜狐博客,2010-03-13
- ↑ 环境教育教学内容设计,搜狐,20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