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愧
拼音; kuì
注音; ㄎㄨㄟˋ
平水韻部; 去聲四寘
部首; 忄
總筆畫; 12
五筆; nrqc
倉頡; phui
鄭碼; unj
四角號碼; 96013
統一碼; 6127
造字法; 形聲字
結構; 左右結構
字級; 一級字
字源演變
形聲字。從女,鬼聲。西周金文"愧"字從女、鬼聲,為《說文》篆文所本。所從"鬼"旁下部或加點或加斜短劃為飾。戰國文字"愧"字均從心、鬼聲,為《說文》或體所本。所從"鬼"旁或加"口"為飾;或加"A"為飾;或作B, "鬼"省作"甶",又贅加"戈"旁。《說文》認為"愧"字從恥省,誤。"愧"乃"愧"字異體,女旁易作心旁,蓋強調字義中的心理作用,後遂以"愧"代替"愧"。
本義是慚愧。《說文》:"愧,慚也。"《楚辭·九章·思美人》:"欲變節以從俗兮,愧易初而屈志。"金文"愧",姓。倗仲鼎:"倗仲乍(作)畢愧媵鼎。"典籍作"隗"。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狄人伐ꪞ咎如,獲其二女叔隗、季隗,納諸公子。"杜預注:"ꪞ咎如,赤狄別種也,隗姓。"戰國文字"愧"通"畏"。陳簋:"畢龔愧忌。"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9:"猶乎其奴(若)愧(畏)四鄰。"或通"威"。郭店楚墓竹簡《唐虞之道》 13:"用愧(威)。"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慚也。從女鬼聲。愧或從恥省。按卽謂從心可也。
說文解字注; 慚也。
慚下曰。愧也。二篆為轉注。亦考老之例。
從女。鬼聲。
俱位切。十五部。按此亦形聲中有會意。
愧或從恥省。
按卽謂從心可也。
康熙字典
《廣韻》俱位切。《集韻》基位切。$音騩。《爾雅·釋言》:慚也。《詩·大雅》:尚不愧於屋漏。《皇極經世》:無愧於口,不若無愧於身。無愧於身,不若無愧於心。 本作愧,從女,或從恥省作聭。亦作謉、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