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評劇舞台藝術(劇照)原圖鏈接來自 新浪網 的圖片

樊金定罵城》,又名:《罵薛禮》。故事源於《三皇寶創》傳奇。評劇務統劇目。力評劇第一出刀馬旦戲。根據蓮花落「對口」節目改編。改編:成兆才。由張貴學、王鳳池首演于山海關興業茶園。劇本收入瀋陽《評劇匯編》。

目錄

劇目介紹

評劇《樊金定罵城》劇情介紹:

唐代。薛禮跨海征東時,曾在邦郡娶妻樊氏金定,婚後三個月,就別妻出征,從此杳無音信。20年後,樊氏訪知薛禮又隨駕征番,被困鎖陽城,乃帶領兒子、兒媳和眾將勇前去尋夫救駕。誰知薛禮因曾上過絕戶本,惟恐認卞妻兒犯欺君之罪,抵死不肯相認,反以箭射咽喉來嚇退樊氏。樊金定見他如此絕情,悲憤交加,望城痛罵,自刎而死。唐王聞之,遂拿問薛禮,招安公子,追封了金定。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樊金定罵城 相關視頻

中國戲曲角色之男旦
中國戲曲的魅力,水袖表演國色天香,太美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