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模态逻辑引论

模态逻辑引论》,现代模态逻辑教科书。新西兰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乔·爱·休斯 (George EdwardHughes 1918—)与麦·杰·克雷斯韦尔(M J.Cress-well) 合著。伦敦麦索恩有限公司1968年出版,1972年出修订本,后多次再版,并被译成德文。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分3部分,共17章。第1部分7章,介绍模态命题逻辑,其中后6章末都附有习题,书末有答案。第2部分5章,介绍模态谓词逻辑。第3部分6章,为模态逻辑综述,介绍现代模态逻辑史及其一些发展的情况。最后还有对自然推演与模态逻辑、衍推与严格蕴涵等问题作专门介绍的5个附录。

第1部分模态命题逻辑。开始于古典逻辑介绍,给出古典命题演算PC及其有关的语义学内容。随后两章说明了如何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模态系统。第2章首先引入并讨论了“必然性”,“可能性”等基本概念,然后以必然性算子L为初始符号,在古典演算PC的基础上增加相应规则与公理LP&8835;P以及L (p&8835;q)&8835;(Lp&8835;Lq)给出了模态系统T。第3章以对模态的进一步讨论为线索,主要问题是如何理解诸如“必然地必然的”,“可能地必然的”等这类叠置模态,引出化简公式LP&8835;LLP,MLP&8835;LP等,建立了模态系统S4和S5。它们分别是T加上这两个公式得到的系统。第4章介绍T,S4和S5的语义解释。根据模态逻辑的可能世界语义学(又称关系语义学,克里普克语义学),从设立具体例子开始,逐步引入语义解释,给出模态公式有效性的形式定义,并作了直观理解的说明。第5章进而给出T,S4和S5的判定程序,建立了作者所创的语义图,由此证明了T的完全性。第6章将此类似地推广到S4和S5。最后一章介绍了T,S4和S5的其他公理化,证明了这些不同公理化的等价性。

第2部分模态谓词逻辑。也类似地开始于古典谓词逻辑,以及在此基础上构造与T、S4和S5相应的几个模态谓词逻辑系统(第8章),并证明了它们的完全性(第9章)。本部分的多半篇幅是介绍和讨论模态谓词逻辑中的一些特殊问题,主要是关于模态与量词(第10章),以及模态与等词(第11章)相结合所带来的问题。例如,公式(X) Lφx&8835;L (x) φx和 (x=y)&8835;L (x=y)是否成立?第10、11章对此在语义学上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将讨论深入到哲学。

第3部分首先回顾了现代模态逻辑产生的历史,着重介绍了路易斯当时所建立的S1-S5 5个严格蕴涵系统,即最初的几个模态系统(第12、13章)前面所涉及的只是少数几个主要的模态系统,意在使读者抓住重点以加深对模态逻辑的理解。第14至16章突出模态逻辑的另一个特点:系统的多样性,介绍了许多其他的系统,例如,SO.S3,S4和S5之间的系统,S3和S5之间的系统,不包含S5的S4扩张,非正则系统等等(第14章)。有关的语义解释在第15章作了说明。第16章进一步扩大范围,介绍了诸如不以必然性或可能性算子为初始符号的系统,或它们不可相互定义的系统,没有必然性规则的系统等。模态逻辑可以通过布尔代数加以研究,所对应的是加算子的布尔代数。最后一章以系统T为例,对这种代数及其一些结果作了初步的介绍。

自60年代初可能世界语义学建立之后,模态逻辑成为现代逻辑学的一个成熟分支。本书首次站在这一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在于模态逻辑基本内容的解说,进而对这门学科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是一本模态逻辑入门书。第3部分材料丰富,涉及面广,对于学习和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从总体上说,本书没有超出模态逻辑60年代初的发展水平。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凡例

1.本辞典为书籍文献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

2.一部著作,或一篇论文、作品,立为一条词目。古籍[1]中个别篇章,习惯上认为有特殊意义的,也独立设目。

3.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现。少数著作是几个学科不可缺少的,在有关各卷互见。互见条目用(参见第 页)注明。

视频

模态逻辑引论 相关视频

11.4模态逻辑
模态逻辑第二次课

参考文献

  1. 中国古籍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6-07-26
  2. 专著和论文哪个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