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橫吹曲辭·前出塞九首

《橫吹曲辭·前出塞九首》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詩詞之一。

《橫吹曲辭·前出塞九首》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橫吹曲辭·前出塞九首

作者;杜甫

時代;唐代

體裁;詩

詩詞正文

《橫吹曲辭·前出塞九首》[1]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嬰禍羅。

君已富土境,開邊一何多。棄絕父母恩,吞聲行負戈。

出門日已遠,不受徒旅欺。骨肉恩豈斷,男兒死無時。

走馬脫轡頭,手中挑青絲。捷下萬仞岡,俯身試搴旗。

磨刀嗚咽水,水赤刃傷手。欲輕腸斷聲,心緒亂已久。

丈夫誓許國,憤惋復何有。功名圖麒麟,戰骨當速朽。

送徒既有長,遠戍亦有身。生死向前去,不勞吏怒嗔。

路逢相識人,附書與六親。哀哉兩決絕,不復同苦辛。

迢迢萬餘里,領我赴三軍。軍中異苦樂,主將寧盡聞。

隔河見胡騎,倏忽數百群。我始為奴僕,幾時樹功勳。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驅馬天雨雪,軍行入高山。徑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間。

已去漢月遠,何時築城還。浮雲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單于寇我壘,百里風塵昏。雄劍四五動,彼軍為我奔。

虜其名王歸,系頸授轅門。潛身備行列,一勝何足論。

從軍十年余,能無分寸功。眾人貴苟得,欲語羞雷同。

中原有鬥爭,況在狄與戎。丈夫四方志,安可辭固窮。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着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天寶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但杜甫不願意任此「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的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長安也十年有餘,為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無用之職。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剛剛進到家門就聽到哭泣聲,原來小兒子餓死了。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視頻

詩聖杜甫的故事

參考資料

  1. 《橫吹曲辭·前出塞九首》 詩詞古文網;
  2.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