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欢乐儿时年(杜庆仕)

欢乐儿时年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欢乐儿时年》中国当代作家杜庆仕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欢乐儿时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盼望着,盼望着,腊月到了,春节的脚步近了。不知不觉间,街头巷尾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了,拿着零花钱徘徊在便利店的孩子们多了,各大商超里循环播放着恭喜你发财,恭喜你精彩……年真的越来越近了,突然想起小时候过年的许多乐事来。

“春节扫除迎新岁,福满人间喜乐来”。每当到了腊月二十三,空气中便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家家户户都忙着收拾卫生,置办年货。隆重的仪式更加彰显节日的氛围,先是祭祀灶神,一般是在傍晚或黄昏举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大人们会提前收拾好厨房卫生,给灶王爷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环境,听大人们说是希望灶王爷给上天说点好话,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再有就是写春联印象中爷爷经常帮乡邻写对联,像:喜迎四季平安福,笑纳八方富贵财;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一腔激情在万年红上挥毫泼墨,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这些大都与小孩无关,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穿新衣,放花炮,做年糕之类的。此时煎炒烹炸的声响跟小孩的欢闹汇成一片,徐徐上升的炊烟就像灯塔,为游子照亮回乡的路,这是故乡过年特有的年味。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等拜完年,初三以后村里会陆续举办庙会、社戏等民俗活动。小时候的出行方式简单,我们都是呼朋引伴走着去看戏,一路上欢声笑语,一边在结着冰的河面上溜冰,一边又拿着石头把冰面砸个洞往里边扔几个鞭炮。所到之处都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仅打破了冬日的寂静,也打扰了在太阳下懒洋洋睡觉的小狗,吓的它们只能躲到僻静的角落继续享受那份悠懒。印象中最难忘的是晚上父亲带着我们一大家去邻村看戏,父亲骑着二八大杠,前边拖着哥哥,后边坐上母亲抱着小小的我。小时候的我听不懂戏文的内容,只记得戏台下推着自行车卖糖葫芦的小贩,他们裹着厚厚的大棉衣,在人群中卖力的吆喝,那一串串红红的山里红分外诱人,那是儿时印象中最甜的零食。等到人群散尽,父亲再载着我们往家赶,我一口咬着糖葫芦,一边听着母亲给我讲解戏文,坚实地躺在母亲怀里还没到家就快睡着了。然物是人非事事休,时过境迁日悠悠,现在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随时吃到各种各样的零食,出行方式也多种多样。糖葫芦早已不是只有在正月才能尝到的零食了,可是我们却很难再捕捉到儿时的乐趣了,这大概就是鲁迅在《社戏》中提到的儿时看社戏时偷罗汉豆吃的切实体会吧。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来年再相还”。等到南归的燕子沐风啄泥,等到树梢翠绿的嫩芽迎风渐展,节令已是雨水前后了,这个春节联欢也算是落幕了。寒假里的学生又该加紧写作业了,那时候我们都是相约在一个人家里集体分工做试卷,你做语文科,他做数学科,最后再相互抄袭,现在想想也为那时候的小聪明感到好笑。此刻家里外出务工的大人再一次扮演着春运大军奔向遥远的异乡,待到来年花开时节再次与亲人共赴团圆。“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如今我已为人夫,为人父,但童年时期的欢声笑语始终难以忘怀,儿时的年事任凭流年辗转,始终熠熠生辉。

好多人都说现在过年的氛围和味道似乎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淡化,其实年并没有变,只是我们长大了。你看,那人声鼎沸的市集,那琳琅满目的年货,那火红绚烂的灯笼烟花……永远都是过年特有的场景。还有那期盼已久的长假,千辛万苦抢到的车票,令人兴奋的年终奖,这一切的一切都只会随着春节的到来,跟着身份证一起刷过安检奔向那遥远的故乡。这是中国人过年特有的浪漫,也是这片古老的土地纵横千年留给我们的温柔。而在我看来,给老人以期待,给小孩以念想,给每个长大了的孩子一个再次被爱的机会,这才是欢乐中国永恒不变的年味。[1]

作者简介

杜庆仕,男,1994年出生,毕业于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2016年参加工作,所写作品多次发表与《燕赵晚报》《赞皇融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