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息盛怒
內容簡介
「我的性子就是在憤怒之中還有一星幽默的火花。」
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泰戈爾
被譽為孟加拉短篇小說的真正創造者
深刻關照弱者和女性,批判種姓制度、性別不公
世人「精神生活的燈塔」「孟加拉的雪萊」
✦對女人來說,最大的改變是愛造成的;對男人來說會是什麼呢?
✦當純淨虔誠 、晶瑩完美的婆羅門被愛和羈絆包裹時,他會留下來嗎?
✦深夜,牆上掛着的人骨感受到你的孤單,你願意聽她講述自己的故事嗎?
21個取材於孟加拉河流域的中短篇,將帶你更深刻地了解印度社會的另一面。魔幻、諷刺的故事外殼包裹着泰戈爾對種姓制度和不良習俗的批判,溫暖的愛情與親情則是他悲憫世人的別樣體現……
大多數讀者只知道泰戈爾是一位諾獎詩人,卻不知道他小說寫得也很好,是印度近代中短篇小說的創始人。打開這本書,你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泰戈爾,一個用詩意寫小說的瑰寶作家。本書精選的21個短篇,內容涉及印度的種姓階層、婚姻制度、社會習俗、女性地位、家庭倫理等,即使年代久遠,依然有着很強的人文關懷,充滿哲思、優美的筆觸使這些故事的現實迴響尤為深遠。作品中既有對平等、尊嚴、自由、愛情的追求,也有對生死、人性的探索,這些主題在他的詩意之下顯得格外悲憫動人。有的被改編成電影,名留寶萊塢;有的在坊間傳頌,成為傳世名篇。
- 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泰戈爾不為人知的短篇小說選。
- 一個用詩意寫小說的瑰寶作家,被譽為孟加拉短篇小說的真正創造者,成為印度創作現代意義短篇小說的第一人。
- 用一顆愁苦憂懼的心深刻關照弱者和女性,批判種姓制度、性別不公。
- 絕版多年後,首次出版。
·他的小說絕不遜色於他的詩歌,甚至有所超越!
泰戈爾的短篇小說充滿了哲思,詩意盎然。他深刻揭示了權勢欲望、金錢、情感等對人的內心世界的不同作用。他深入挖掘他們的內心世界、思想鬥爭,展示他們心靈博弈的真實細節。總是在看似平淡無奇的敘事中將人性的善惡美醜揭示出來,發人深省。
·用一顆愁苦憂懼的心深刻關照印度社會生活的真實,同情女性和弱者
泰戈爾關注到身處苦難中的底層人民,反映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和悲劇命運,展示了印度社會生活真實的一面。泰戈爾的筆下既有按照常理本來不該遭受慘禍但無端遭到厄運的犧牲者,也有那些由於經受不住金錢、權力的誘惑從好人蛻變為心術不正的投機專營者,以及被印度種姓制度、嫁妝制度、童婚制度戕害的無辜女性。尤其是女性——她們的困境,家庭中和丈夫之間的不平等所帶來的遭遇,讓人心痛,也是對當下女性現實困境的一種回應。另外,泰戈爾的現實關照又是深切的,充滿着對弱者的同情。泰戈爾曾經說過生物之中最不幸的就是人類,人們與現實社會展開着激烈的鬥爭。
名家評論
優秀的短篇小說使他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可以與莫泊桑、契訶夫等世界短篇小說巨匠媲美。——英國著名文學家 E·湯普森
泰戈爾以神或「梵」為一方,稱之為「無限」,以自然或現象世界以及個人的靈魂為一方,稱之為「有限」,無限和有限之間的關係,是他哲學探索的中心問題,也是他詩歌中經常觸及的問題。泰戈爾跟印度傳統哲學不同的地方是:他把重點放在「人」上面,主張人固然需要神,神也需要人,甚至認為只有在人中才能見到神。——季羨林
泰戈爾是一個人格潔白的詩人;一個憐憫弱者,同情於被壓迫人們的詩人;一個鼓勵愛國精神,激起印度青年反抗英國帝國主義的詩人。——茅盾
泰戈爾是個真正的詩人,而且是個新型的詩人,他能使東方和西方的想象互相理解。——英國政治家 吉爾伯特·默里教授
作者簡介
泰戈爾(Tagore,1861—1941),印度近代著名作家、思想家,被世人尊為「東方詩聖」。1913年,《吉檀迦利》讓他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作家。他生於孟加拉數一數二的名門,屬於印度四種階級中最高身份的婆羅門。8歲就開始作詩,15歲時出版詩集《原野之花》,被稱為「孟加拉的雪萊」。1880年以前的作品主要寫愛情與美;1891年接觸到農村悲苦的生活後致力於關照真實的社會。寫過一系列愛國主義的詩、小說和戲曲,還積極參與了印度的獨立運動。雖然他流傳最廣的是詩歌,但作為印度孟加拉語短篇小說的開創者與奠基人,這些民間故事經過了一個世紀的流傳,依舊是文學寶庫中璀璨的明星。
原文摘錄
但是他不接受羈絆,即使是愛的羈絆也不行;他出生時的星象已經註定了他是一個流浪者。每當他看見來自遙遠異鄉的修行者坐在本地的菩提樹下,或者吉卜賽人坐在河邊,編織着坐墊與柳條籃,他的心就開始悸動,渴望自由,渴望出發探索外面的世界。 雖然塔拉帕達曾經與各色各樣的團體有關聯,可是他的天性卻沒有受到任何腐化。在內心深處,他是完全超然自由的。他聽過下流話,見過可怕的景象,但是這一切並沒有在他心裡留下痕跡。他絲毫不留意這一切。他浮游在這世上的渾水之中,身上是純白的羽翼,猶如一隻天鵝。雖然他的好奇心多次促使他潛進水中,他的雙翼卻絲毫沒有濡濕,也毫無髒污。 他的眼睛、他的雙手、他的心靈,一直不停歇。他就像大自然,永遠寧靜、超然,也永遠忙碌。人們通常固定居住在一個地方,可是塔拉帕達仿佛是永無盡頭的生命激流上一朵喜悅的浪花:過去與未來沒有任何意義,奔流向前才是唯一重要的事。
書評
1913年印度婆羅門種姓的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憑藉《吉檀迦利》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印度詩人、文學家。
泰戈爾以詩歌藝術創作的筆觸運用於小說的創作之上,形成了他這本小說集裡最顯著的藝術特色之一,詩化的語言,是他這些短篇小說創作的主要藝術特徵。
在創作風格上,他吸收了西方批判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藝術創作經驗。
這本中短篇小說合集題材廣泛、主題突出,內容豐富、愛憎分明,主要表現為對印度女性和苦苦掙扎的農民的深深同情、反對童婚、譴責種姓制度和軟弱無能的資產階級、揭露地主階級的罪惡等;廣泛地反映了19世紀後葉至20世紀初英殖統治下印度現實中最迫切的社會問題和複雜現象,體現他的人道主義、人文關懷思想,頗具批判現實主義色彩。
比如《姐姐》講述了一個鳳凰男吃干抹淨的故事,揭露人性的罪惡;《止息盛怒》與《回家的誘惑》情節相似,反映人性的邪惡、貪婪與道德的淪喪;《過客》有些像是泰戈爾奉行的佛陀思想化身,跟悉達多有些類似……
書里幾個與女性有關的短篇小說里,女性形象基本上都比較美好、惹人憐愛,雖然《過客》里九歲多的恰魯莎希心理有些奇怪。BTW,女性的年齡普遍好小啊,可能是時代因素抑或是泰戈爾懷念自己失去的11歲女兒,內心深處的情感投射吧!
本書還收錄了泰戈爾那篇充滿浪漫主義與魔幻神秘主義的短篇小說《飢餓的石頭》,這篇小說的創作背景由泰戈爾本人的親身經歷改編而成。
1878年17歲的泰戈爾到印度古吉拉特邦的艾哈邁達巴德市,去見他二哥薩特因德拉納特·喬提,喬提的官邸剛好就在一座古老的舊皇宮裡,彼時喬提的妻小都住在英國。
第二天喬提去上班,空留泰戈爾一個人在偌大的舊皇宮裡面逛來盪去,物是人非事事休的複雜情感,泰戈爾深受觸動。他念念不忘,於十多年後寫出了這一個經典短篇小說。
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一位孟加拉紳士,他在火車候車室里給一位旅客講述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奇幻故事:他曾在巴里奇村一座被遺棄的白色大理石宮殿裡閒逛,該宮殿曾經屬於中世紀奧斯曼帝國第七位蘇丹穆罕穆德二世。
這座宏偉空蕩的宮殿當年儘是歌舞昇平,夜夜笙簫的盛景。如今惡名在外,連小偷都不敢在夜裡光顧,只剩下一個孤身的老稅吏居住在這裡。老稅吏勸他不要住進去,可宮殿的荒涼既讓他感到壓抑,又讓他感到有一股奇特的吸引力讓他着迷。
於是他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住進了這座宮殿,每當夜晚降臨,宮殿裡那些幽靈紛紛現身,出現在他的夢境裡。隨後一位無與倫比的美麗波斯女子出現在了他那些破碎紛亂的夢境裡,「每一夜,我在最深的夢裡,在那錯綜複雜的幻想國度中,遊蕩在街巷與居所,把她尋覓」。
之後這個夢中人在宮殿的岩石地基里的黑暗墓穴里發出悽厲的呻吟與哭叫聲:「放我出來。那些徒勞的幻想、沉沉的睡眠、殘酷的幻覺,砸開這一切的大門;把我扶上你的馬,擁抱在你胸前,帶着我穿越森林,攀過高山,蹚過河水,去到你在陽光下的住所吧!」
深陷在夢境的旋渦里,無法拯救悲慘的夢中人,令他感到無所適從,心中滿是徒勞的懊悔。
一個總是繞着宮殿遊蕩的瘋子梅赫爾阿里,經常在他夢境裡神遊的關鍵時刻,闖進來打斷他的夢境。梅赫爾阿里一直不停地喊着:「迴避!迴避!一切都是虛妄!一切都是虛妄!」
當他打算要離開這座舊宮殿時,老稅吏告訴他:「很久以前,不知饜足的欲望、狂放恣意的行樂,使得這座宮殿擾攘不寧。這些狂烈的情感、無謂的渴求,詛咒了這個地方。如今每一塊岩石都是飢餓的,乾濕的,像吸血鬼一樣,爭搶着吞噬每一個接近的人。在宮殿待了超過三個夜晚的所有人里,只有梅赫爾阿里活着回來,但是失去了神智。直到現在,沒有人能夠逃出它的掌心。」
這篇故事裡的故事沒有結局,在火車要來時戛然而止。閱讀過程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這篇小說濃烈的詩意風格。泰戈爾以詩化的語言勾勒了如夢如幻的神秘意境,讓人有身臨其境的獨特感受,富有獨特的印域色彩。
《飢餓的石頭》充滿詩情畫意的意境,飽含濃郁的詩情。而情景交融的抒情筆調,如涓涓細流般地構成一幅美麗的印度鄉村風光畫面,充滿了詩意和浪漫的生活氣息。
喜歡胡安·魯爾福《佩德羅•巴拉莫》和博爾赫斯《阿萊夫》這類型小說的朋友們,應該也會喜歡《飢餓的石頭》,風格大體相似,穿梭於魔幻與浪漫現實交織的迷宮裡,分不清哪裡是真實的,哪裡是虛構的,也許這就是這些異域獨特小說的神奇魅力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