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步行去拜年(刘庆坤)

步行去拜年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步行去拜年》中国当代作家刘庆坤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步行去拜年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过新年有不少可期待的事,我们小孩子除了可以添一件盼望一年的新衣,获得父母给的几角压岁钱,吃平时难以见到的好饭菜,满村里跑着拾鞭炮之外,就是步行给亲戚拜年。

正月初一的早饭之前先喝红糖茶,预示着新年红红火火,再吃热腾腾的饺子,预示着新年圆圆满满。然后在大人的带领下,先给自家的爷爷奶奶拜年,再给旁门的爷爷奶奶拜年,接着给村子里的伯伯娘娘们、叔叔婶婶们拜年,见面必问长辈:“爷爷奶奶新年好!”“给大爷大奶拜年了!”“大伯大娘身体好。”长辈们会欢欢喜喜地迎接着我们:“好,好,好!都好!”“托你们的福,俺身体好着哩!”“看到你们,大娘高兴,快,屋里坐。”长辈们拿出家里早已准备好的瓜子、花生、麻叶、馓子等,热情而大方地招待我们。拜年的大人一般是不吃的,我们小孩子则不客气,随手抓几个尝尝,站在或坐在自家大人身边,听大人之间随便聊一些家常话,赶忙告别。不然,后面的拜年队伍赶来,屋里就会水泄不通了。

如此拜了一个上午,吃过中午饭,在本门的大哥哥大姐姐的带领下,再开始给近门、远门的哥哥嫂嫂拜年,送去真诚祝福,当然也会有玩笑话,如“祝嫂子越活越年轻(越漂亮)”,“祝嫂子多生两个胖小子”等。在欢天喜地中,正月初一不知不觉地就到了晚上。吃过晚饭,我们小孩子早早地上床休息,以便第二天能天不亮就爬起来,好走更加遥远的拜年里程。

如果说初一的拜年是各门各户在村子里转悠着拜年,走一天会累坏人,那正月初二至初六,乃至初十给亲戚拜年,近的要走五六里路,远的要走四五十里路,就更加累人,有时脚都会磨得起泡子。尽管路途遥远,在大人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已早早地知晓了亲情一定要常常往来。老话讲:“亲戚走着就亲,不走再亲也不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正月初二天刚麻麻亮,我们从床上爬起来,利索地穿好衣服,简单地洗两把脸,提上父母准备好的果包子,就开始给亲戚拜年。最先是给干爹干娘拜年,因为在农村有一个风俗习惯,干爹干娘要比姥家亲。接着按照传统顺序给姥爷姥姥、舅舅妗子,姑姑姑父、姨娘姨夫等拜年,有时还要与父母一起,或者代表父母给太爷爷、太姥爷、舅爷、舅老爷、姑奶、姨奶、姑姥、姨姥等拜年。长辈们给压腰钱是拜年时必不可少的,父母已经提前交代我们不能要,说老年人挣钱十分不易,于是长辈们追赶着我们给压腰钱,我们拼命地向家里方向跑,不让他们追赶上。在回家的路上或到家以后,父母会夸我们是懂事的孩子,我们听了父母的夸奖,要比得到压腰钱还高兴

当年给亲戚拜年都是靠双脚步行去、步行回,并没有自行车可骑,更不要说电瓶车、汽车了。要是赶上了雨雪天,再加上冷冽刺骨的寒风,就要一路上踩着泥踏着雪,胶鞋在路上都能被泥吸掉数次,有时不小心双脚还会踏进雪坑里。而赶到了亲戚家,看到了长辈们期盼的喜悦眼神,全身的疲劳片刻之间抛在了九霄云外。给长辈们送去父母的问候,与长辈们唠唠家常,相互问寒问暖,亲戚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农村家家户户大多购买了自行车,骑车拜年就比较流行了;近十多年来,更多的家庭有了轿车,拜年更方便快捷了。但是,我最怀念的还是步行给亲戚拜年,虽然速度慢一些,过程也艰辛一些,但拜年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血浓于水,更能彰显传统年俗中那不可忘却的弄弄亲情。

时代在飞速发展,我们的脚步要实时实地的慢下来。步行拜年,何乐而不为呢?[1]

作者简介

刘庆坤,阜阳市作协会员,颍州区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